-
支气管脂肪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54岁,因"胸闷伴咳嗽2周,发现左主支气管新生物3 d"于2021年3月5日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逼,伴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黏痰,伴低热,体温37.5 ℃,无心悸、胸痛、寒颤、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行胸部CT检查示左下肺不张,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新生物,病理活检考虑息肉,肿瘤。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无烟酒嗜好,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 36.5 ℃,P 85次/min、R 20次/min、BP 124/81 mmHg,发育正常,BMI 20 kg/m2。全身皮肤黏膜正常,无皮下结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侧语颤减弱,左下肺叩诊呈实音,左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及四肢检查阴性。2021年3月5日胸部增强CT示左主支气管内见一不规则类圆形低密度影,并向下延续到下叶支气管,测CT值约为-60 Hu,伴左肺下叶肺不张(图1),诊断:左侧支气管内占位(脂肪瘤)。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正常。2021年3月9日全麻下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镜下见左主支气管内一类圆形新生物堵塞,表面光滑,活检时质韧、可活动、不易出血(图2),周围支气管黏膜轻度充血水肿;用高频电圈套器对新生物进行分次套扎后,发现新生物源自左下叶支气管,使用氩气刀烧灼残余病灶及活检钳钳取。套扎的支气管新生物病理提示脂肪瘤(图3)。术后患者胸闷气逼、咳嗽咳痰较前好转。2021年3月12日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支气管内肿瘤切除术后改变,左肺下叶支气管内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左下叶节段性肺不张较前改善(图4)。术后1周复查电子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内肿瘤切除后通畅,左下支气管开口处仍有少量疤痕和肿瘤组织残留,管腔部分阻塞,给予活检钳清除。2022年6月23日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及冷冻介入在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确诊为TBTB的10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儿童TBTB的临床特征及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1~1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咳嗽7例,伴咯血2例。9例患儿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10例患儿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均为阳性。10例患儿行胸部CT检查,8例存在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患儿及时行儿科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新生肉芽组织和(或)干酪样坏死物不同程度堵塞各支气管9例;余1例支气管黏膜存在明显充血水肿。患儿支气管镜下分型为淋巴结瘘型8例、肉芽增殖型1例、炎症浸润型1例。其中7例留取标本送病理组织活检,均符合结核病理表现。9例进行儿科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TBTB患儿中,8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下冷冻疗法(包括2例联合应用硬质支气管镜术)。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1~3次后,患儿原堵塞的各支气管管腔均转为通畅,疗效显著,且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儿童TBTB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且有助于其分型。经支气管镜冷冻介入对儿童TBTB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淋巴结瘘型和肉芽增殖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隧道式PICC与非隧道式PICC临床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隧道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非隧道式PICC临床应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经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3 0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隧道式PICC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OR=0.28,95% CI:0.15~0.52, P<0.01)、静脉血栓发生率( OR=0.18,95% CI:0.06~0.55, P<0.01)、渗血发生率( OR=0.30,95% CI:0.21~0.42, P<0.01)、静脉炎发生率( OR=0.48,95% CI:0.26~0.88, P=0.02)、导管异位率( OR=0.27,95% CI:0.18~0.41, P<0.01),且不会增加神经、动脉损伤发生率( OR=0.49,95% CI:0.10~2.35, P=0.37)。两组导管堵塞( OR=0.56,95% CI:0.20~1.59)、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OR=0.57,95% CI:0.21~1.55)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皮下隧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但后期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滨海核电厂冷源取水口海生物堵塞事件原因与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核电厂冷源系统是核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核电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滨海核电厂发生多起冷源取水口海生物堵塞事件,对核电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造成不利影响。根据我国滨海核电厂冷源安全研究成果,结合核安全监管要求与工程实践经验,对冷源取水口海生物堵塞事件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肠道血管球瘤1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胃肠道血管球瘤(GIGT)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断的15例GIGT,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BRAF基因突变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GIGT,男性7例,女性8例。14例发生于胃,1例发生于回肠。患者年龄37~59岁,中位年龄49岁,平均50岁。11例胃血管球瘤以间断腹痛、腹胀入院,另3例于体检时发现胃窦部占位入院;1例回肠血管球瘤以腹痛伴大便带血入院。影像学检查,胃血管球瘤位于黏膜下,边界清楚,动脉期强化明显;肠血管球瘤累及局部肠壁全层并堵塞管腔。大体检查:瘤体最大径1.5~3.0 cm不等,平均2.3 cm,切面实性。显微镜下观察:胃血管球瘤位于固有肌层间,富血管,与周围分界清楚,但均无明显包膜形成;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围绕血管周围呈血管外皮瘤样或实性巢团状排列;细胞形态温和,核圆形居中,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难见,无坏死,其中2例局部见小灶状钙化;2例见肿瘤侵入黏膜层;2例见脉管瘤栓;5例见神经侵犯。肠血管球瘤累及肠壁全层,细胞密度高,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热点区约(5~6)个/HP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弥漫强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Ⅳ型胶原,部分区域中等强度表达Caldesmon或Calponin,有12例局部弱表达突触素。胃血管球瘤的Ki-67阳性指数1%~30%不等,均值约6%。肠血管球瘤的Ki-67阳性指数约70%。15例GIGT均未检测到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未行放化疗。电话随访到13例患者,随访时间18~90个月,平均42个月,12例胃血管球瘤患者均健存,肠血管球瘤患者术后15个月出现肝转移。结论:血管球瘤是胃肠道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应与胃肠道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平滑肌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及副节瘤等鉴别。多数GIGT生物学行为良善,预后良好,但尚需长期临床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A-HSOS严重度分级预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PA-HSOS患者预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严重度分级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PA-HS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9月间危重或药物治疗无效,行TIPS治疗的PA-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PA-HSOS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参考欧洲血液及骨髓移植协作组成人可疑肝窦阻塞综合征新严重度分级标准并做适当修改和定义,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TIPS治疗后生存时间、分流道失功能发生率及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差别。采用单因素Cox或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个变量对于结局的影响,将 P < 0.1的变量作为对于结局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协变量引入Cox或二项logistic回归分层回归分析后予以控制,将PA-HSOS严重度分级作为哑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共收集102例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14.52个月。不同严重度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3),中度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轻度患者的1.575倍(95% CI:0.216~11.457, P = 0.654);重度和极重度患者的死亡风险是轻度患者的7.424倍(95% CI:1.612~34.197, P = 0.010),术后肝性脑病再发率、分流道失功能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05)。 结论:PA-HSOS严重度分级对TIPS术治疗的PA-HSOS患者结局有预测价值,可以作为指导TIPS干预时机的一个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恶性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恶性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Cochrane Library、Ovid、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与输液港堵塞预防及处理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13年1月—2023年1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整合并分级。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证据总结9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2篇。从人员培训、护理评估、导管植入、导管维护、堵塞处理、健康教育6个方面汇总出34条证据。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堵塞预防及处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内容全面,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医疗情境进行证据应用,减少输液港堵塞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男性原发性肺绒毛膜癌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58岁,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于外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1 d前出现高热来本院就诊。既往饮酒、吸烟30年。实验室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WBC计数19.77(3.50~9.50)×10 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30%(40.00%~75.00%),PLT 365(125~350)×10 9/L,C反应蛋白149.06(0~6.00) mg/L,降钙素原620(0~50) ng/L;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76(0~1.63)×10 3 n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7.42(0~3.30)×10 3 ng/L]增高。多次痰涂片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和结核杆菌。行 18F-FDG PET/CT及胸部CT(平扫+增强)(图1),综合考虑为左肺下叶肺癌伴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末段"菜花"样新生物生长、左下叶支气管堵塞。左主支气管末段新生物活组织检查考虑为绒毛膜癌(图2)。后补充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18 267(0~2.6) U/L。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原发灶。男性肺原发性绒毛膜癌临床罕见,既往个案报道仅见于CT检查 [1,2]。 18F-FDG PET/CT作为无创性多功能影像检查方法,在评估患者全身累及情况时具有明显优势,但其代谢参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尚待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栓渗透性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堵塞血管的血栓成分存在差异。患者的一些影像学征象与血栓成分相关,例如血栓渗透性,高渗透性血栓与红细胞密度较高、纤维蛋白密度较低相关。血栓的不同成分和机械特性可能会对治疗效果和风险产生影响。因此,文中总结了血栓渗透性与缺血性卒中生物学、影像学特征关系的相关研究,探讨血栓渗透性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为神经内科医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sinonasal glomangiopericytom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鼻腔、鼻窦的伴血管周肌样细胞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2例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 例1,女,54岁,因反复渐进性鼻塞约半年入院,查体发现左侧鼻腔内灰白色结节样肿物.CT示左侧鼻腔鼻息肉,窦诸骨未见明显破坏征象.例2,男,78岁,因渐进性鼻塞1年入院,查体见左侧鼻腔内淡红色新生物堵塞,CT示左侧鼻腔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充满鼻腔,并向周围膨胀,部分突入鼻咽,同侧上颌窦窦壁及鼻甲受压,骨质变薄,鼻中隔略受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