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湖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食腐甲虫群落时间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采用挡板式飞翔拦截诱捕器对三湖自然保护区食腐甲虫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不同林型食腐甲虫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三湖自然保护区食腐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在6月上旬和5月下旬达到最高值;物种丰富度指数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各林型丰富度指数均在6月上旬达最大值;白桦林、阔叶混交林、阔叶红松林多样性指数分别在6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上旬达到最大值;白桦林和阔叶红松林均匀度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上旬,阔叶混交林在9月上旬最高.褐绒绢金龟(Serica brunnea)和棕籽绒绢金龟(Sericania fuscolineata)5月下旬和6月上旬在阔叶红松林中的个体数显著高于阔叶混交林与白桦林;阔胫玛绢金龟(Maladera verticalis)6月上旬的个体数表现为阔叶红松林显著多于阔叶混交林,其他月份间无显著差异;黑斑锥胸叩甲(Ampedus sanguinolentus)5月上旬各林型间个体数差异显著,其他时间差异不显著;稚杆叩甲(Dalopius puerilis)个体数在不同林型、不同时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黄喉蜂虎在新疆北部的洞穴结构及其巢寄居物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2022年5-8月,环绕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寻找黄喉蜂虎Merops apiaster繁殖地,对34个蜂虎巢区173个洞穴进行了测量,包括洞道口径、洞穴深度等指标.结果显示:黄喉蜂虎大多选择在垂直的沙土壁上凿洞(占98%),洞道长度120~270 cm(160.7 cm±25.1 cm,n=83).解剖了16个巢穴发现,通道基本上是平直的,洞室宽大,孵卵内室平均直径31.2 cm±5.87 cm.一些巢洞被其他物种占用,如蜥蜴、沙蟒或沙蚺Eryx spp.、游蛇Coluber spp.、鼠类、沙燕Riparia spp.、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麻雀Passer spp.、鹡鸰Motacilla spp.、野蜂、甲虫等,仅鸟类就超过22种,出现了旧巢被占用或巢寄居现象.新疆是黄喉蜂虎自然分布的最东端,本研究对未来黄喉蜂虎保护小区的选址与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犀金龟亚科昆虫(鞘翅目:金龟科)的分类研究历史及中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犀金龟亚科Dynastinae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金龟科Scarabaeidae,多为大型至特大型甲虫.该亚科昆虫世界广泛分布,目前全世界种类已发现8族225属1 860余种.犀金龟成虫为植食性,幼虫多腐食性,部分植食性,其幼虫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农林业害虫.因此,开展犀金龟系统分类的相关研究对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犀金龟亚科昆虫大多外形奇特、极具有观赏性,深受爱好者的喜爱,对其生物学、分类学的研究热度持续升高,促使国际贸易盛行,但同时也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生态系统平衡等问题.犀金龟亚科的分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虫形态学方面,而该类群一些属的成虫鉴定特征与丽金龟亚科的极为相似,导致犀金龟亚科分类系统常存在争议,因此引入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及分子信息可为犀金龟亚科的分类系统提供新的证据.本文回顾了犀金龟亚科的研究历史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给出了中国犀金龟亚科物种列表,但该亚科现阶段分类学仍以新种记述为主,研究方法较单一,因此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可为未来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氯虫苯甲酰胺是我国蜂农防治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的主要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讨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的毒力以及亚致死剂量LC1LC25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的LC50、LC25、LC10分别为5.193 μg/g、1.678 μg/g和2.865 μg/g.以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处理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后,幼虫发育历期、雌预蛹期+蛹期、雄预蛹+蛹期均显著延长,且分别延长了 3.38%和4.50%、10.51%和21.92%、5.26%和12.20%.LC10和LC25处理组幼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尤其LC25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LC10和LC25处理组漫游期幼虫重、初羽化雌虫重和初羽化雄虫重相比于对照均显著降低,且分别减轻了 15.45%、21.54%、17.26%和13.47%、16.47%、16.46%0LC10和LC25处理组的产卵前期分别为7.96 d和7.47 d,比对照组显著缩短12.36 d和12.85 d;60 d内单雌产卵总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产卵期5~7 d时,LC25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显著增加.LC10和LC25处理组蜂巢小甲虫种群趋势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其种群趋势指数均远大于1,表明蜂巢小甲虫种群仍呈增长趋势,因此应加强蜂巢小甲虫的防控以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宫颈液基标本中的地毯甲虫污染2例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例1,患者,女性,43岁,因宫颈炎妇检.阴道镜检测无异常,妇科临床诊断宫颈炎.宫颈液基试剂盒选用北京华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细胞保存液,Cytospin离心涂片,95%乙醇固定,巴氏染色.宫颈液基涂片观察:标本质量满意,细胞以中表层为主,背景可见少了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未见上皮内病变及恶性肿瘤.涂片中另可见一个箭身布有倒钩的黄色箭头样结构(图1),形态符合地毯甲虫幼虫的矛形刚毛,未见完整地毯甲虫幼虫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香港马鞍山基于三种被动式采集方法采集的甲虫标本数据集
编辑人员丨2023/9/2
本文提供了2017年5月27日至6月17日通过3种被动采集方法(飞行阻隔器法、马氏网法和埋罐法)在中国香港马鞍山郊野公园样地采集到的甲虫标本信息,并生成了 1个数据集.该样地包含13个样点,每个样点的采集设备由1个飞行阻隔器、1个马氏网和10个埋罐组成,共收集到45科325种3,011头甲虫.该数据集由5个部分组成:(1)每个样点采集的甲虫原始照片(198张);(2)标注鉴定结果的甲虫照片;(3)甲虫标本数量统计表;(4)形态物种鉴定图;(5)经度、纬度、温度、降水量和海拔高度信息表.该数据集通过3种被动采集方式采集甲虫,为昆虫的采集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该数据集可以定量评估香港地区的甲虫多样性,从而丰富相关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中国丽金龟亚科昆虫分类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丽金龟亚科 Rutelinae 隶属于鞘翅目 Coleoptera 多食亚目 Polyphaga 金龟总科 Scarabaeoidea 金龟科Scarabaeidae.世界性分布,全世界已知7 族235 属4 200 余种,中国目前记录3 族 25 属(亚属),共 526 种(亚种).丽金龟成虫为植食性,可取食植物范围广,幼虫土栖,主要取食植物根部,部分种类是农林业害虫.因此,对其开展分类学研究,对农林业生产具有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全面核查文献及统计分析,回顾和总结了丽金龟亚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了我国的研究现状.目前已开展的丽金龟亚科研究工作仍以新种发表为主,缺乏高质量的分类修订工作及系统发育研究.另外,丽金龟亚科是鞘翅目中重要的植食性昆虫之一,开展深入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探讨甲虫的多样性和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警惕物种致危和生物入侵的风险:我国主要电商平台的甲虫贸易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甲虫作为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动物类群之一,在农林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科学价值受到长期关注,但其作为宠物、收藏品的商业价值与贸易情况却鲜有研究.我国的相关工作也非常缺乏,对当前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的甲虫贸易尤其缺少了解.本文首次对国内主要电商平台两年内(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甲虫贸易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贸易名单涉及的甲虫有486种,隶属于24科234属,总交易额达到189,407,277元.贸易形式主要为标本和活体两类.标本贸易涉及到13科175属355种.活体贸易涉及到21科98属157种,含入侵物种4科6属6种,农林害虫11科15属15种.两类贸易均涉及到受保护物种,其中,有4科5属5种入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科1属1种入列CITES附录Ⅱ,5科10属11种入列《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电商平台为甲虫贸易提供丰富、及时、准确的信息,常使卖方为获得最大利润而对受保护物种过度采集,令其面临致危或灭绝风险.电商平台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使得非本土物种的活体贸易更加高效、经济、可行,导致了生物入侵、农林虫害、病原生物传播和本土物种遗传特征丧失的风险显著提高.本文也对我国电商平台甲虫贸易的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荒漠昆虫小胸鳖甲水通道蛋白基因MpAQP1克隆及低温对其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参与细胞的水分平衡与运输,与生物的抗逆性相关,但AQP在昆虫耐寒性中的作用仅有少量报道.为了检测昆虫AQP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表达是否与低温相关,本研究从荒漠甲虫小胸鳖甲Microdera punctipennis 中克隆获得 AQP 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命名为 MpAQP1(GenBank 登录号:KX12995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pAQP1的ORF长度为813 bp,编码2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59 kDa,理论等电点为7.73.MpAQP1属于萤火虫内嵌蛋白(PRIP)家族,具有6个跨膜结构域和5个螺旋环,含有高度保守的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基序(NPA基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AQP1在低温下的表达谱发现,4℃低温处理1 h, MpAQP1开始上调表达,5 h达到最高峰,为对照组的34.39倍.研究表明MpAQP1为冷响应基因,水通道蛋白可能参与小胸鳖甲低温下的渗透调节而发挥耐寒性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石台县首次发现人体感染缩小膜壳绦虫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缩小膜壳绦虫[ Hymenolepis diminuta( Rudolphi , 1819 ) ] ,又称长膜壳绦虫. 是鼠类常见的寄生虫,偶然寄生于人体. 人感染长膜壳绦虫主要是由于误食了混杂在粮食中含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昆虫而感染. 中间宿主有蚤类、甲虫、蟑螂、倍足类和鳞翅目等,以大黄粉虫( Tenebrio molitor )、谷蛾( Tinia granella)、具带病蚤和印鼠客蚤常见. 似囊尾蚴在肠腔内经12~13天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中,脱落的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目前缩小膜壳绦虫国内报告人体病例并不多见[1] ,安徽省在第1、2次人体寄生虫病抽样调查中仅分别发现15例、1例[2,3] ,属人体少见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