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疣状胃炎6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研究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175医院门诊明确诊断疣状胃炎且合并H.pylori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胶丸+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2组均服药2周,停药6周后复查电子胃镜及13C呼气试验,对比观察疣状胃炎的恢复情况及H.pylori的根除效果. 结果 观察组:疣状胃炎治疗有效率93.3%、H.pylori阴转率93.3%;对照组:疣状胃炎治疗有效率83.3%、H.pylori阴转率80.0%.2组治疗有效率和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H.pylori根除对于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疣状胃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疣状胃炎(verrucousgastritis,VG)是慢性胃炎中具有特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以内镜下黏膜疣状隆起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恶心、腹痛、腹胀、烧心、泛酸等.VG具体发病机制虽仍未有统一认识,但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免疫机制异常、高胃酸分泌、胆汁反流等有关.因VG通常合并有Hp的感染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有发展为胃癌的风险.西医主要诊疗方案为内镜下治疗配合西药治疗,内镜下治疗包括高频电凝治疗、射频治疗、微波治疗等,药物以抗Hp、抑酸和保护胃黏膜为主.中医方面,有学者分别从养阴清热、泄热化瘀、健脾补虚等角度出发,辨证使用相应中药,效果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若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施以中药,或联合西药,或联合内镜下治疗,其疗效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胃消疣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益胃消疣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沣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胃消疣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胃消疣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可提高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的清除效果,减轻症状,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20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疣状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联合组在胃镜下采用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中Hp阴性者单纯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克/次,3次/天,治疗4周.而Hp阳性者,则予口服雷贝拉唑10.0毫克/次+胶体果胶铋200.0毫克/次+阿莫西林1.0克/次+克拉霉素0.5克/次,2次/天,连续服用2周.两组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胃镜下疣状病灶总消除率.结果 联合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内镜病灶消除的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95.0%比40.0%,χ2=3.789,P=0.000;100.0%比40.0%,χ2=17.143,P=0.000).结论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是治疗疣状胃炎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窦部脂肪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性,5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间断性腹痛5天入院.体检:患者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冠心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神清语利,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腹部平软,剑突下有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内镜示:胃窦黏膜下层见低回声病变(脂肪瘤、胃息肉?).胃镜检查:胃底皱襞呈脑回状,可见2个“疣状”肿物,表面光滑,广基,大者大小3 cm ×2.5 cm×2cm(图1),小者直径约0.8 cm.诊断:胃底多发性息肉,胃窦黏膜下肿物,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胃窦赘生物,性质待定行胃黏膜下瘤体剥除术,术后送病理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复康颗粒对Hp VG湿热证患者胃黏膜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胃复康颗粒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状胃炎(Hp VG)湿热证患者胃黏膜病理及p38MAPK、AT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p VG湿热证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联合组及西药组各45例,中药组予胃复康颗粒1袋/次,2次/d;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每次1片,1次/d.联合组同时服用中药及西药.3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定位活检法取得治疗前后胃黏膜病变标本,用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组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善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2.2%、联合组为88.9%、西药组为73.3%,中药组、联合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联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胃黏膜p38MAPK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较西药组降低明显(P<0.05),与中药组比较效果相当(P>0.05).中药组、联合组ATF2蛋白表达较治疗前及西药组降低(P<0.05),西药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效果相当(P>0.05).结论:胃复康颗粒联合西药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抑制p38MAPK/ATF2通路,减少下游炎症因子释放,起到减轻Hp VG湿热证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又称为隆起糜烂性胃炎或痘疹样胃炎. 临床上,疣状胃炎属于慢性隆起性胃黏膜病变的一种特殊形态[1]. 目前,有关疣状胃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部分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常见的致感原因,且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2,3].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但应用后患者疾病复发率较高、临床疗效不佳等因素降低了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影响了患者健康[4]. 故此,本院为探究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疣状胃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阳性疣状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Hp阳性疣状胃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PPI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统计Hp根除率,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停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比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1,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纳差、反酸、嗳气、腹胀积分分别为(0.42 ± 0.20)分、(0.34 ± 0.15)分、(0.51 ± 0.32)分、(0.42 ± 0.31)分、(0.33 ± 0.2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6 ± 0.41)分、(0.97 ± 0.33)分、(1.02 ± 0.17)分、(0.96 ± 0.25)分、(1.02 ± 0.32)分,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63、13.462、10.902、9.911、13.963,均P<0.05);观察组Hp阴性率高于对照组(93.33%比7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3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比6.6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36,P>0.05).观察组停药3个月、6个月Hp感染复发率分别为6.67% 、8.33% ,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 、23.33%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615、5.065,均 P<0.05).结论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PPI三联疗法可提高Hp阳性疣状胃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积分,提高Hp根除率,降低停药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疣状胃炎合并胃腺癌三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癌前期病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应用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采用敏感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疣状胃炎和胃溃疡旁粘膜等胃癌前期病变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以了解MG7的抗原物质在上述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