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性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设定下氦气源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射流处理对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以及胶原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为NTAPP在口腔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NTAPP发生装置的氦气气体流量分别设定为3、4、5 L/min,放电输入功率分别设定为8、9、10、11 W,分别处理12组人牙本质试件(西安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提供,每组样本量为6),采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测量NTAPP射流处理60 s内试件表面温度,绘制温度曲线。测量上述气体流量、输入功率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后牙本质和未经NTAPP处理的牙本质(阴性对照组)接触角(每组样本量均为6)。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观察氦气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分别为8、9、10、11 W设定下NTAPP射流处理5、10、15、20 s的各NTAPP组及阴性对照组(未行NTAPP处理)(每组样本量均为4)牙本质试件胶原纤维的微观形貌。结果: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牙本质表面温度及润湿性均有显著影响( P<0.01)。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牙本质表面温度呈上升趋势;输入功率越大,牙本质表面温度越高;气体流量越大,升温越迅速。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1 W处理60 s时,牙本质试件表面温度最高,为(35.10±0.24) ℃。随着NTAPP处理时间延长,与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75.57°±1.45°)相比,各NTAPP组牙本质表面接触角均显著减小( P<0.05);随着气体流量及输入功率增加,接触角呈减小趋势,气体流量为5 L/min、输入功率为10 W处理20 s后牙本质表面接触角最低,为13.19°±2.01°。FE-SEM显示,随着输入功率增大及处理时间延长,胶原纤维出现断裂、融合等不同程度的破坏。 结论:NTAPP处理可显著改变牙本质表面温度、润湿性及微观形貌,效果与设备的气体流量、输入功率和处理时间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在牙本质粘接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低温常压等离子体(non-the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NTAPP)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表面改性技术,近年成为提高牙本质粘接质量的研究热点。NTAPP能通过改变牙本质表面性质促进粘接剂渗透及聚合、促进胶原交联以及改变牙本质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含量,改善牙本质粘接质量。本文就NTAPP于牙本质粘接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牙本质粘接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十大晋药"中5种有害元素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建立测定"十大晋药"黄芪、党参、连翘、远志、柴胡、黄芩、酸枣仁、苦参、山楂、桃仁中铅(Pb)、砷(As)、镉(Cd)、汞(Hg)、铜(Cu)5 种有害元素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锗(72Ge)、铟(115In)、铋(209Bi)为内标.采用ICP-MS法测定,射频功率为 1 200 W,采用碰撞模式,碰撞气为氦气,载气为氩气,载气流速为 0.70 L/min,等离子体气体流速为9.00 L/min,泵速为0.3r/s.结果 Pb质量浓度在0~50 ng/mL,As质量浓度在0~50 ng/mL,Cd质量浓度在0~10 ng/mL,Hg质量浓度在 0~5 ng/mL,Cu质量浓度在 0~200 ng/mL范围内与响应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检测限分别为 0.20,0.20,0.02,0.01,0.50 ng/mL,定量限分别为 0.70,0.70,0.06,0.03,1.70 ng/mL;回收率分别为 94.94%,81.30%,88.30%,85.00%,93.81%,RSD分别为 2.01%,1.63%,1.32%,1.83%,1.12%(n=6);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为 0.92%~2.31%(n=6);精密度试验结果的RSD为 0.81%~3.81%(n=6).Pb,As,Cd,Hg,Cu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靶标危害指数(THQ)均小于 1.结论 该方法简便、高效,可为"十大晋药"中有害元素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等离子体是指气体在加热或强电场作用下电离产生的气体云,因其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称为等离子体.大气压冷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CAP)具备常温、安全、高效等特点在皮肤科学中广泛应用.CAP对生物体的作用是通过等离子体中的活性成分如化学活性粒子(活性氧ROS、活性氮RNS等)、紫外线(UV)、带电粒子(电子、正负离子等)及处于电场等对生物体从分子层面的综合作用来实现的.CAP中的活性粒子向皮肤内运输主要包括透皮等离子体递送(等离子体穿孔)以及组织渗透两种途径.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在皮肤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中均有大量研究报道,本文对其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三白草药材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三白草药材不同部位中微量元素的差异.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药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药材不同药用部位中25种微量元素含量:射频功率为1 200 W,冷却气流量为14 L/min,辅助气流量为1.0 L/min,雾化气流量为0.9 L/min,碰撞气体为氦,碰撞气流速为4.8 mL/min,采样锥孔径为1.1 mm,截取锥孔径为0.g mm,超级截取锥孔径为1.0 mm,积分时间为1s,延迟时间为40 s,扫描方式为单点跳峰,测定重复3次;采用SIMCA-P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锂(Li)、铍(Be)、硼(B)、镁(Mg)、铝(Al)、钛(Ti)、钒(v)、铬(Cr)、锰(№)、铁(Fe)、钴(Co)、镍(Ni)、铜(Cu)、锌(Zn)、镓(Ga)、砷(As)、钴(Sr)、镉(Cd)、锡(Sn)、锑(Sb)、钡(Ba)、汞(Hg)、铊(Ti)、铅(Pb)、铋(Bi)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5~5.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8)、0.10~10.0 μg/L(r=0.999 5)、1.00~100.0 μg/L(r=0.998 5)、1.00~100.0 μg/L(r=0.999 3)、0.10~10.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7)、0.05~5.0 μg/L(r=0.999 5)、0.10~10.0 μg/L(r=0.999 8)、1.00~100.0 μg/L(r=0.999 4)、0.05~5.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7)、0.05~5.0 μg/L(r=0.999 5)、0.05~5.0μg/L(r=0.999 8)、0.05~5.0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8)、0.05~5.0 μg/L(r=0.999 9)、0.05~5.0 μg/L(r=0.999 3)、0.05~5.0 μg/L(r=0.999 4)、0.05~5.0 μg/L(r=0.999 8)、0.10~10.0 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6)、0.05~5.0 μg/L(r=0.999 7)、0.05~5.0 μg/L(r=0.999 4);检测限≤13.2 ng/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5.12%;加样回收率为90.18%~123.01%(RSD为2.05%~5.79%,n=6).Sb、Sn、Mn、Cd、Ti、Ba、Co、As、Be、Ga、Ni在药材样品地上部分含量较根茎中高,而Cr在根茎中含量较地上部分高.结论:三白草药材地上部分和根茎中Mg、Fe、Al等含量较为丰富,不同药用部位中所含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钛种植体骨结合能力的动物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新型等离子喷涂氧化锆涂层钛种植体的骨整合能力,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在光滑圆柱形纯钛种植体表面制备氧化锆涂层,并检测其表面形态、粗糙度及表面接触角.将纯钛种植体(对照组)、氧化锆涂层钛种植体(涂层组)分别植入兔胫骨近骨骺端,术后2、4、8、12周分别取材(每组每个时间点17只兔,共68只),通过推出实验、扫描电镜、显微CT及硬组织切片的方法检测种植体的骨结合水平,并计算骨-种植体结合率(bone-implantcontact,BIC).结果 相比纯钛种植体(74.4°±3.6°),氧化锆涂层种植体的表面接触角(54.6°±1.8°)更小,扫描电镜下可见氧化锆涂层种植体表面有次微米级别及纳米级别孔隙.术后12周涂层组和对照组的推出力值分别为(64.9±3.0)和(504±2.9)N,BIC分别为(54.7±3.6)%和(41.5±3.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锆涂层钛种植体表面更适于成骨,且比表面光滑的纯钛种植体展现出更好的成骨能力,尤其在成骨早期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紫外线与等离子照射对义齿重衬术黏接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紫外线和低温等离子体照射对义齿基托与硬衬之间黏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36片义齿热凝试样,随机分为对照组、紫外线组和等离子组,每组12片.对照组采用黏合剂处理,紫外线组采用紫外线照射+黏合剂处理,等离子组采用等离子体照射+黏合剂处理;将各组义齿试样和硬衬黏接后固定于电子力学机的夹具上,施加0.5 mm/min的剪切速度,测试并比较各组黏接强度.结果 紫外线组和等离子组黏接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外线组与等离子组黏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处理可显著提高义齿与硬衬的黏接强度.紫外线照射和低温等离子体照射在经过表面处理后,其基托与硬衬之间的黏接强度显著高于单纯黏接剂.常规采用紫外线或低温等离子照射的方法处理材料表面,可提高义齿功能,延长义齿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20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疣状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联合组在胃镜下采用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中Hp阴性者单纯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克/次,3次/天,治疗4周.而Hp阳性者,则予口服雷贝拉唑10.0毫克/次+胶体果胶铋200.0毫克/次+阿莫西林1.0克/次+克拉霉素0.5克/次,2次/天,连续服用2周.两组在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胃镜下疣状病灶总消除率.结果 联合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内镜病灶消除的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95.0%比40.0%,χ2=3.789,P=0.000;100.0%比40.0%,χ2=17.143,P=0.000).结论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是治疗疣状胃炎理想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十全大补丸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测定十全大补丸中12种微量元素(铜、锰、镁、镉、锌、铁、钡、硒、铅、砷、铬、镍)含量的方法,为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消解功率为800 W, 消解程序为升温至120 ℃保持3min,然后升温至160 ℃保持5 min,最后升温至180 ℃保持20 min.等离子体功率为1150 W,泵速为50 r/min,雾化气流速为0.5 L/min,等离子气体流速为12. 0 L/min,检测波长为182. 205~455. 403 nm.结果:以国家标准物质进样测定发现12种元素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铜、锰、镁、镉、锌、铁、钡、砷、铬、镍检测的线性范围均为0. 2~2. 0mg/L,硒、铅为0. 4~4. 0 mg/L(r均≥0. 9995);检测限为0. 1~8. 5 μg/L;定量限为0. 3~28. 3 μg/L;精密度试验的RSD均<1. 00%(n=6);平均回收率为88. 5%~99. 0%(RSD为1. 7%~4. 9%, 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十全大补丸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针刀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针刀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其意愿及统计学均衡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34例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组,B组34例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针刀治疗组.采用VAS评分、改良Macnab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周、6个月及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改良Macnab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1年VS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后1年优良率为91.2%,A组治疗后1年优良率为79.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针刀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