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可见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脂肪细胞混杂分布,细胞无或轻度异型,无坏死.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CD34、S-100不同程度阳性,RB均表达缺失,MDM2、CDK4阴性或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FISH检测示6例MDM2无扩增.结论 ASLT是新近命名的良性脂肪源性肿瘤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预后好,正确诊断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肝脏胚胎性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成人肝脏胚胎性肉瘤(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ES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ESL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及文献复习.结果 4例ESL患者年龄25~49岁,男女比为3:1;4例均位于肝右叶;CT示巨大类圆形低密度或不规则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其中1例误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误诊为肝细胞癌,另2例未给出明确诊断.肿物呈实性或囊实性包块,切面鱼肉状,囊内多伴出血、坏死.镜下肿瘤由不规则梭形或星形细胞和疏松黏液样基质构成,散在少量多核巨细胞或瘤巨细胞.瘤细胞核深染,具有高度非典型性及多量核分裂象,特征性表现为可见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小体,PAS染色阳性.免疫表型:所有病例瘤细胞p53、α1-抗胰蛋白酶(α1-AT)、vimentin等阳性,Ki67增殖指数50%~80%.4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随访4例患者有2例于1年内死亡.结论 ESL是成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临床易误诊,确诊依靠于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首选,手术前、后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腺脂肪瘤CT表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胸腺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选取 1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CT表现特征.结果 病变位于胸腺区,均为单发,直径 0.9~4.3 cm;呈类圆形 5 例,不规则结节或团块 9例;4 例病变可见形态改变.5 例病灶内见脂肪密度,7 例为软组织密度,2 例为囊性密度.平扫CT值平均为 2.7~33 HU,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大部分病灶对比剂退出.结论 胸腺脂肪瘤典型CT表现为胸腺区含有脂肪密度的肿块,部分病灶内不显示脂肪成分,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囊性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膀胱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 男,47岁.因血尿2周于2023年1月18日入院.逐行泌尿系增强CT显示膀胱左后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24 mm × 28 mm.平扫密度不均,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盆腔内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图 1,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降结肠巨大脂肪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脂肪瘤是常见于体表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大小不一,多为单发,而结直肠出现脂肪瘤则较为罕见,因无特异性症状,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笔者收治了1 例降结肠巨大脂肪瘤,结合文献,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青少年脊髓栓系综合征延误治疗致肾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性,21岁,因"反复浮肿3年余,加重伴乏力2个月"于2016年1月21日入院.2012年初患者出现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浮肿,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提示肾盂积水,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肾后性梗阻、肾盂积水",自述肌酐未见异常,经导尿后症状好转.同年4月、12月再次出现排尿困难、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腰椎MRI检查提示脊髓多发脂肪瘤、脊髓低位、脊髓栓系综合征,L3-4椎体上缘许莫氏结节,L4-5椎间盘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扁桃体纤维脂肪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有症状的结肠巨大脂肪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有临床症状的结肠巨大脂肪瘤(≥5 cm)的疗效和安全性。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消化内镜科收治巨大结肠脂肪瘤患者8例,患者均成功行ESD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切除病变长径5.5~9.0 cm,平均6.0 cm。ESD操作耗时25~80 min,平均41 min。术中极少量出血均通过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成功,2例术中发生小穿孔,均成功缝合。患者术后无腹痛、发热,亦无迟发性出血或迟发性穿孔;住院时间3~5 d,平均3 d;随访8~36个月,无一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可见,ESD治疗结肠巨大脂肪瘤安全有效,可避免行外科手术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累及鼓室和乳突的中耳脂肪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报道一例被误诊为胆脂瘤的累及鼓室和乳突的中耳脂肪瘤病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因间断头晕伴听力下降就诊,经耳科、听力及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而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乳突和鼓室內充满黄色颗粒状新生物,术后病理回报脂肪瘤。中耳脂肪瘤少见,同时累及鼓室和乳突者相对更少见,临床上应注意加以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探头内镜超声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小探头内镜超声扫查消化道黏膜下病变在管壁的分布特点以及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消化道隆起性病变316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明确病变的层次和性质。结果:316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黏膜下病变198例,其中平滑肌瘤118例,间质瘤27例,脂肪瘤、囊肿各15例,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瘤7例,异位胰腺9例,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布氏腺瘤各1例。病变分布在整个消化道管壁,以起源于黏膜肌层最常见,有7例病变在小探头内镜超声下未明确层次。结论:小探头内镜超声可以明确黏膜下病变在消化道中的分布,并对病变大小、层次起源提供高准确率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亦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