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选择拉力吻合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主动选择拉力吻合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收治的重度痔病人 92 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常规行PPH手术;研究组PPH术中主动选择拉力吻合位置.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术后肛门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25.8±6.4)分钟,术中黏膜下血肿发生率为2.17%,黏膜切除宽度为(3.4±0.46)cm,黏膜环完整性为 100%,Ⅲ度和Ⅳ度痔痔核回缩率分别为(96.77%、88.6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24 小时、48 小时、1 周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术中主动选择拉力吻合治疗重度痔效果良好,肛垫提拉效果满意、痔核回缩率高、黏膜下血肿发生少、术后疼痛感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痔上黏膜套叠缝合在痔吻合器上黏膜环切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套叠缝合在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96例重度痔患者,其中47例患者选用痔上黏膜套叠缝合法(黏膜套叠缝合组),49例患者选用单荷包缝合线法(单荷包缝合组).比较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切除直肠黏膜宽度、黏膜环完整性及均匀度、痔核回缩率、术中出血、术后肛门疼痛及住院时间.结果 黏膜套叠缝合组术后切除直肠黏膜宽度、痔核回缩率均优于单荷包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肛门疼痛、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套叠缝合组的手术时间要大于单荷包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重度痔结合痔上黏膜套叠缝合法在不增加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切除直肠黏膜的宽度及痔核回缩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剥内注肛垫回缩固定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2].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统计,痔的发生率高达49.1%[3],占世界人口的4.4%[4].目前,手术仍为痔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传统手术治疗容易发生大出血、肛缘水肿、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或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肛门解剖以及痔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痔的认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痔治疗指南》中指出:痔无症状时不需要治疗,只有当合并脱垂、出血、嵌顿及血栓时才需要治疗,对有症状痔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或缓解其症状,不是根治有病理改变的肛垫[5].手术治疗的理念由原来切除痔本身而转变为解除患者症状、保护肛管移行区、肛垫、Treitz肌、肛管皮肤和黏膜组织及生理结构.临床上治疗痔的手术方式繁多,然而各有优缺点.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既能消除病症、又能保持肛管解剖生理结构的术式已然成为当前的趋势[6].因此,探索一种可以消除患者症状、保护肛管正常解剖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手术方式,是目前治疗混合痔的研究趋势.本课题前瞻性选择混合痔患者,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注肛垫回缩固定术进行治疗,并与外剥内扎术治疗进行对照,探讨此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PH术中采用伞形缝合法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内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伞形缝合法应用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内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室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Ⅲ~Ⅳ度环状脱垂内痔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PPH术式,对照组(n=76)采用单荷包两点牵引法,观察组(n=68)采用伞形缝合法.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标本最大宽度大于对照组,标本最宽与最窄差值大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痔核回缩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出血及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荷包两点牵引法相比,PPH术治疗Ⅲ~Ⅳ度环状脱垂内痔术中采用伞形缝合法出血量少、手术切除标本宽度及标本最宽与最窄差值更大,术后痔核回缩情况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PPH在环状混合痔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0例,改良组采用单荷包四点牵引PPH,传统组采用单荷包单点牵引PPH.对两组临床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组与传统组治愈率分别为95.71%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改良组切除的黏膜环的宽度(t=12.772,P<0.05)、黏膜环均匀程度(χ2=7.368,P<0.05)、痔核完全回缩(χ2=6.048,P<0.05)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改良组和传统组复发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5,P<0.05);两组手术时间(t=1.081,P>0.05)和术中出血(χ2=0.0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7天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d=0.731,t7d=1.243;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57%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3,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5,P>0.05).结论 改良的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与传统单荷包单点牵引法PPH相比,术中切除的黏膜环较均匀一致,痔核回缩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在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单荷包单点牵引PPH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PPH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情况、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 改良组的黏膜环宽度、黏膜环均匀率、痔核回缩率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改良组治愈率98%,高于常规组的86%(P<0.05).2组术后VA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改良组术后VAS评分下降比常规组更明显(P均<0.05).2组的术后出血、肛门狭窄及肛门坠胀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改良单荷包四点牵引法PPH治疗环状混合痔切除黏膜环更均匀,治愈率高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