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病与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发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再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10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实施IVF-ET后发生C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不孕合并瘢痕子宫(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经IVF-ET助孕后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共1 441例,其中CSP患者占比1.94%(28/1 441)。CSP患者年龄(34±3)岁,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占50.0%(14/28)。卵裂胚移植、囊胚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4%、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08, P=0.523)。新鲜周期移植、解冻周期移植后CSP发病率分别为1.77%、2.2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 2=0.372, P=0.542)。CSP诊断时平均孕龄为(47±6)d。根据早孕期影像学检查分型,1例CSP-Ⅰ型患者采取期待治疗,妊娠至晚孕期活产;2例宫内妊娠合并CSP患者采取经阴道选择性减胎术,宫内妊娠至晚孕期活产;1例CSP-Ⅲ型患者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修补术,24例CSP-Ⅰ型或Ⅱ型患者行宫腔镜妊娠组织清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5例患者在CSP治疗后经再次胚胎移植助孕并获临床妊娠,均为正常宫内妊娠并足月活产。 结论: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经IVF-ET助孕者,早孕期应行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无CSP发生。CSP治疗应个体化实施,严格选择的CSP-Ⅰ型患者有期待治疗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431例的临床资料,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妊娠早产产妇107例为研究组,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妊娠早产产妇32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子宫破裂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新生儿1 min、5 min和10 min 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232.31±73.82)mL]、住院时间[(4.32±0.61)d]显著少于、短于对照组[(354.27±89.49)mL、(6.23±0.94)d]( t=12.74、19.69,均 P < 0.05);两组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和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早产产妇,选择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均能顺利完成分娩,但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是安全性高、可行性好的一种分娩方式,鼓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选择经阴道分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可计量储血产垫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据WHO调查统计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四分之一 [1]。近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开放,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数量显著增加,由此带来的围产期出血相关并发症亦呈上升趋势 [2-3] 。其中以凶险性前置胎盘更为危险,平均失血量高达3 000~5 000 mL,为难治性大出血,危及母婴生命 [4-6]。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均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根据出血量制定输血补液方案。目前临床常用评估出血量的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干扰,包括羊水的混入、大量血液渗透至切口边缘的敷料中、术中阴道出血评估无量化标准等,因此较难准确评估 [7-9]。出血量评估不准确会导致补液证据不足,若输血补液不够,则引起组织灌注不足、多器官功能衰竭;若输血输液过多过快则会引起心肺功能异常,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等并发症,加速病情恶化。因此及时准确的评估剖宫产术中失血量,为补液输液提供证据基础,对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问题,结合临床循证,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可计量储血产垫,2016年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 201621393951.0);2021年专利转化,2022年产品纳入浙江省药械采购并使用于临床,用于精确收集评估剖宫产患者术中阴道出血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行单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以及瘢痕憩室对行单胚胎移植(single embryo transfer,SET)的再生育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SET的再生育妇女的临床数据,根据既往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分娩(cesarean delivery,CD)组及经阴道分娩(vaginal delivery,VD)组,根据移植胚胎的时期分成两个亚组,分别比较移植卵裂期胚胎CD1组(928例)和VD1组(928例),移植囊胚期胚胎CD2组(570例)和VD2组(480例)的妊娠结局。将CD组进一步分为憩室组和无憩室组,观察子宫瘢痕憩室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无论移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期胚胎,CD组同VD组两组之间的活产率、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早产率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同VD组相比,CD组妊娠期并发症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同剖宫产术后无憩室患者相比,合并憩室的患者,移植囊胚期胚胎活产率下降[30.00%(12/40)比51.32%(272/530), P=0.013],移植卵裂期胚胎的妊娠率[18.97%(11/58)比32.30%(281/870), P=0.034]和种植率[18.97%(11/58)比31.26%(272/870), P=0.049]均下降。 结论:采用SET策略,具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同阴道分娩史患者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并且没有增加围产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瘢痕憩室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推荐对瘢痕子宫患者行单囊胚移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置胎盘附着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伴或不伴胎盘植入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附着于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伴或不伴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分娩的有剖宫产史伴前置胎盘、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孕妇共225例。根据孕妇是否伴胎盘植入分为植入组(172例,占76.4%)和非植入组(53例,占23.6%),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包括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及输血率等。再根据胎盘植入程度将孕妇分为侵入组(包括植入性PAS及穿透性PAS,共153例,占68.0%)和非侵入组(包括粘连性PAS及非PAS,共72例,占32.0%),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相关的因素。结果:(1)非植入组与植入组孕妇比较,子宫切除率低[分别为0(0/53)、12.2%(21/172); P=0.005],产后出血率低[分别为5.7%(3/53)、60.5%(104/172); P<0.01],输血率低[分别为7.5%(4/53)、66.9%(115/172); P<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非侵入组孕妇无一例切除子宫,与侵入组比较,产后出血率低[分别为6.9%(5/72)、66.7%(102/153); χ2 =70.873, P<0.01],输血率低[分别为6.9%(5/72)、74.5%(114/153); χ2 =90.869, P<0.01],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程度与产后出血( OR=27.622,95% CI为9.873~77.280, P<0.01)及输血( OR=36.912,95% CI为13.239~102.922, 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胎盘植入程度加重,产后出血及术中输血的风险均显著增加。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前置胎盘类型和剖宫产术次数等与不良妊娠结局无显著相关性( P均>0.01)。 结论:前置胎盘附着于剖宫产子宫瘢痕处不伴PAS或仅为粘连性PAS不能作为临床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因素,伴侵入性PAS将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再次妊娠的不良妊娠结局分析及预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孕妇再次妊娠的妊娠结局及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指标。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妊娠早期开始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规律产前检查并最终分娩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单胎妊娠孕妇501例,根据妊娠早期超声检查有无CSD分为CSD组127例(25.3%,127/501)及无CSD组374例(74.7%,374/501),根据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术中所见子宫下段分级,进一步将CSD组分为未破裂组(包括自然分娩和子宫下段分级Ⅰ级者)108例(85.0%,108/127)和破裂组(包括子宫下段分级Ⅱ~Ⅳ级者)19例(15.0%,19/127),比较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妊娠结局、憩室相关指标[包括长径、宽径、深度、平均径、体积及残余肌层厚度(RMT)]。评价CSD孕妇子宫破裂高风险指标憩室深度/邻近肌层厚度≥50%、RMT≤2.2 mm及憩室深度/RMT>1.3对子宫破裂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CSD组与无CSD组的比较:CSD组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小于无CSD组[分别为(1.2±0.5)、(1.4±0.6)mm],其子宫破裂的发生率高于无CSD组[分别为15.0%(19/127)、8.0%(30/374)],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其他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的比较:破裂组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0.6±0.5)mm]小于未破裂组[(1.2±0.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86, P=0.001);两组憩室相关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CSD孕妇子宫破裂预测指标与实际发生子宫破裂的相关性:憩室深度/邻近肌层厚度≥50%、RMT≤2.2 mm及憩室深度/RMT>1.3预测子宫破裂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94.7%、57.9%、73.6%,特异度分别为12.0%、40.7%、24.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5.9%、14.7%、14.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84.6%、83.9%。 结论:CSD孕妇较无CSD孕妇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高。妊娠早期憩室相关指标与子宫破裂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妊娠晚期监测子宫下段厚度有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对辅助生殖助孕策略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对辅助生殖助孕策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鲜胚移植的瘢痕子宫组109例和阴道分娩史组6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超促排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⑴年龄<35岁的瘢痕子宫组和阴道分娩史组患者超促排卵时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瘢痕子宫组患者获卵数、成熟卵子数、2PN数、优良胚胎数与阴道分娩史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年龄≥35岁时,两组患者间Gn总量、Gn总天数、获卵数、成熟卵子数、2PN数、优良胚胎数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⑵年龄<35岁患者无论是单胚胎移植还是双胚胎移植,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移植两枚胚胎时,瘢痕子宫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稍低于阴道分娩史组患者(57.57% vs 71.05%,39.39% vs 4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35岁的患者中,单胚胎移植和双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⑶年龄<35岁的患者和年龄≥35岁的患者中,瘢痕子宫组和阴道分娩史组患者的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后IVF助孕可能会影响患者获卵数和成熟卵数,既往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再生育前建议尽早评估卵巢功能,必要时积极助孕。单胚胎移植并不降低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IVF-ET助孕结局,建议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行单胚胎移植,降低双胎妊娠后孕产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激素六项水平对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激素六项变化瘢痕子宫产妇对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产妇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羊水过少组,另选取同期54例瘢痕子宫再妊娠羊水正常产妇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羊水正常组。两组产妇均接受激素六项[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al,E 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催乳素(prolactin,PRL)]检测。统计两组基线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激素六项与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关系;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激素六项预测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价值;采用样条函数与Logistic回归相结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激素六项与瘢痕妊娠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羊水过少组多胎产妇占比为20.37%(11/54),高于羊水正常组的5.56%(3/54)( P<0.05);羊水过少组FSH、雌二醇、孕酮、PRL分别为(8.11±1.83)IU/L、(125.61±61.43)pg/L、(16.33±3.15)mmol/L、(315.15±87.63)mIU/L,低于羊水正常组的(9.87±2.05)IU/L、(148.52±50.57)pg/L、(20.14±4.07)mmol/L、(366.18±99.36)mIU/L( P<0.05);羊水过少组LH、睾酮分别为(18.65±7.16)IU/L、(1.75±0.19)mmol/L,与羊水正常组的(20.67±8.53)IU/L、(1.73±0.11)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胎( OR=11.507,95% CI:2.174~60.902, P=0.004)是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危险因素;FSH( OR=0.620,95% CI:0.224~0.845, P=0.001)、雌二醇( OR=0.988,95% CI:0.978~0.998, P=0.021)、孕酮( OR=0.750,95% CI:0.645~0.873, P<0.001)高表达是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保护因素。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FSH、孕酮及联合检测预测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54、0.768、0.870;血清FSH、雌二醇、孕酮水平与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的关联强度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0.05);血清FSH、雌二醇、孕酮水平与瘢痕子宫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呈负相关,特别当FSH<9.255 IU/L、雌二醇<158.465 pg/L、孕酮<19.000 mmol/L时,瘢痕妊娠产妇再妊娠发生羊水过少随FSH、雌二醇、孕酮水平降低而升高。 结论:瘢痕子宫产妇激素六项中FSH、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与其再妊娠羊水过少的发生关系密切,同时能有效预测再妊娠羊水过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硬膜外导管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硬膜外导管分娩镇痛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邯郸市涉县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硬膜外导管分娩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硬膜外麻醉镇痛。比较两组硬膜外血管损伤、置管困难、多次置管、置管阻力消失感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尿潴留、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Apgar评分及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硬膜外血管损伤、置管困难、多次置管、置管阻力消失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0%(1/50)比14.0%(7/50)、2.0%(1/50)比16.0%(8/50)、0比8.0%(4/50)、8.0%(4/50)比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4.89、5.98、4.17、4.76, P<0.05)。观察组尿潴留、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2/50)比16.0%(8/50)、2.0%(1/50)比14.0%(7/50)、0比8.0%(4/50)](χ 2 = 4.00、4.89、4.17, P<0.05)。 结论:瘢痕子宫患者行改良硬膜外导管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积极应对当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面临的挑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全球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给产科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所面临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如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管理、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不良结局以及保守治疗的远期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子宫破裂等进行探索和总结,为我国瘢痕子宫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