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肾活血通窍法对D-半乳糖致老化大鼠模型前庭内侧核PI3K/AKT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益肾活血通窍法对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老化大鼠模型前庭内侧核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益肾活血通窍法延缓前庭内侧核老化的机制.方法 18只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各6只.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0 mg/(kg·d),模型组、中药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500 mg/(kg·d),连续注射8周.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8.45g/(kg·d),中药组灌服益肾活血通窍方18.45 g/(kg·d),连续灌服8周.末次给药后2 h评估各组大鼠前庭功能,然后进行前庭内侧核取材,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前庭内侧核PI3K、AKT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三组空中翻正反射实验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药组的头偏斜角度大于空白组,中药组的头偏斜角度小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GSH的表达水平降低,MDA、ROS的表达水平增高,前庭内侧核组织中PI3K、AKT1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清GSH表达水平及前庭内侧核中PI3K、AKT1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DA、ROS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活血通窍法对老化大鼠模型前庭内侧核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益肾活血通窍法对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患者影响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窍法改善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于医院就诊的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日3次口服益肾活血通窍汤剂,对照组日3次口服敏使朗,疗程均为3周.就诊时、治疗3周时、治疗3个月时患者均行oVEMP检查、SVV检查,填写前庭症状指数(VSI),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种方案均能够改善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患者SVV、oVEMP检查结果及VSI评分,治疗组方案优于对照组方案,且治疗组方案长期疗效较好.结论:益肾活血通窍法治疗耳源性眩晕缓解期椭圆囊功能异常患者疗效显著,具有患者易于接受、无不良反应、疗效长远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刘大新教授治疗特发性耳鸣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刘大新教授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刘大新教授门诊的特发性耳鸣患者538例,提取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Statistics 25.0及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特发性耳鸣用药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总结刘大新教授临床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538个方剂,总计110味药,用药频次为7678次,用药频数≥80且排名前10的药物依次为茯苓、柴胡、甘草、白芍、白术、远志、路路通、川芎、川牛膝、党参.四气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平、微寒、寒、微温、凉、大热及热.中药五味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辛、甘、苦、酸、微苦、淡、涩、咸、微甘.中药归经占比最高的为肝,其次为肺、脾.高频药物组合为甘草+茯苓→柴胡;白术+白芍+茯苓→柴胡;远志+白芍+柴胡→茯苓.中药可聚成5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窍,健脾渗湿,补肾安神为主.结论 刘大新教授临床治疗耳鸣重在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健脾利湿,安神益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侯振民运用调神开窍法治疗老年痴呆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总结侯振民教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证经验.侯振民教授认为老年人气血阴精虚损是其发病的基础病因,痰、浊、瘀、毒阻滞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神窍蒙蔽、神机失用是其核心病机,提出调神开窍治疗法则.临证依其不同的辨证施以除痰降火、宁神开窍法;涤痰化浊、醒神开窍法;益肾活血、通脉开窍法;通降阳明、泄浊开窍法等.在填精益气养血的基础上,强调温通阳气;在化痰活血的同时,重视泄浊通腑,达到宁神、醒神、养神、驭神及通窍开窍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