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梅毒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直肠梅毒的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临床上缺少检测组织梅毒螺旋体的商品化试剂。现报道2例直肠梅毒病例,患者均以消化道症状起病,肠镜检查提示直肠病变,但病理检查未能明确性质,通过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在直肠组织中查见大量梅毒螺旋体片段,结合患者梅毒血清学检测为阳性,近期有同性无保护肛交史,支持直肠梅毒诊断,驱梅治疗后病情缓解。提示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作为特殊组织和器官感染梅毒螺旋体的补充检测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双下肢电击样痛为首发症状神经性梅毒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 岁.因发作性、交替性双下肢电击样痛13年,加重2 d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就诊.自2004年无诱因间断交替出现大腿面、大腿后外侧、胫前、足外侧电击样痛,严重时触摸局部皮肤、衣物刮蹭后出现触电感、针刺感,多在饮酒、感冒、发热后诱发.夜间出现,持续约4h 可缓解,严重时每周2~3次.咳嗽、用力排便、弯腰等体位变化时无疼痛加重,无其他伴随症状.多次外院就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痛,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2d饮酒后同时出现双大腿面、大腿后外侧放电样痛,触摸局部电击样感,不能下地行走.疼痛程度剧烈致失声痛哭,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智能正常,接触良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减弱.四肢肌肉无肥大及萎缩,肢体无不自主运动.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双侧跟膝腱反射未引出.指鼻试验准确,快速轮替试验灵活,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阴性.双大腿前外侧、胫前皮肤片状痛觉减退,音叉震动觉正常.双侧病理征阳性.皮肤划痕征阴性.直肠膀胱括约肌功能正常.疼痛数字评分10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30 分.辅助检查:(1)血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化验. RPR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RPR滴度试验1∶128阳性. (2)脑脊液RPR化验. RPR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阳性.脑脊液压力230 mmH2O(1 mmH2O=0.098 kPa).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28 ×106个/L,蛋白定性弱阳性,生化氯119.2 mmol/L,葡萄糖3.11 mmol/L(指端血糖11.0 mmol/L),脑脊液蛋白575.0 mg/L,糖化血红蛋白6.5% .免疫全项、自身抗体组合均正常.头颅及全脊髓核磁+增强(图1),双侧侧脑室前角周围轻微白质脱髓鞘改变,颈、胸、腰椎骨质增生,颈椎及下胸椎部分椎间盘变性.双下肢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正常.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双侧马尾电位潜伏期未引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美洲钩虫引起重度腹泻、急性肾功能损害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 ,52岁 ,因"反复腹胀伴腹泻15 d"于2017年11月2日入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胀 ,以脐周明显 ,偶有上腹隐痛 ,腹胀时加重 ,伴明显腹泻 ,先为黄色水样便,后为清水样便,最多可达30余次/d ,每次50~100 mL ,伴里急后重感 ;无黑便、血便 ;少尿(300~400 m L/d );无发热 ,无口舌干燥.发病前曾出现一次全身起疹 ,起疹时正在下水道工作 ,伴全身瘙痒 ,就诊于外院皮肤科 ,服用药物后症状消退.患者曾于外院就诊 ,予左氧氟沙星0.5 g 抗感染治疗2d,补液治疗后 ,症状仍反复 ,遂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左氧氟沙星使用前血清肌酐为166 μmol/L.既往体健 ,家族史无特殊.下水道工人 ,平素赤脚作业.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 .5 ℃ ,脉搏64次/min ,呼吸17次/min ,血压108/77 mmHg(1 mmHg=0 .133 kPa);患者无贫血貌 ,腹平软 ,全腹未触及肿块 ,剑突下轻压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肠鸣音活跃 ;其余系统未见异常.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21 .73 × 109/L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1 .72 × 109/L ,H b 151 g/L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3次粪便集卵法镜检未见虫卵 ;尿常规潜血阳性 ,尿白细胞25/μL ,尿蛋白0 .25 g/L ;抗核抗体阳 性 ,ALT 70 U/L,白 蛋 白 25.7 g/L,尿 素12 .45 mmol/L ,肌酐188 .1 μmol/L ,尿酸 690 .4 μmol/L , TBil 30 .8 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 24 .5 μmol/L ,HBV、HDV、梅毒及HIV抗体 ,C反应蛋白、肿瘤指标、血清细菌培养等均阴性.11月6日结肠镜示 :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均可见较多活动钩虫虫体吸附 ,充血、水肿、糜烂(图1).肛门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 :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未见虫体 ;②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糜烂.虫体标本经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美洲钩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男性同性恋感染急性淋菌性直肠炎16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报告16例男性急性淋菌性直肠炎患者,均因同性恋感染致病.其中4例伴发急性淋菌性尿道炎,6例俘发尖锐湿疣,3例伴发早期梅毒,1例伴发急性淋菌性口腔炎.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同性恋者的免疫调节功能障碍.结合文献对急性淋菌性直肠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进行了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淋球菌性腹股沟淋巴腺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淋球菌引起的淋巴腺炎很少见,本文报告了一例由细菌学证实的淋球菌性腹股沟淋巴腺炎,且不伴有泌尿生殖系和外生殖器感染。一例30岁男性病人,因发热和双腹股沟“肿块”疼痛一周求治。患者近来无生殖器及尿道的任何症状,无关节炎和下肢外伤史,无性病和同性恋史。检查:体温37.6℃,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热和波动。泌尿生殖器和关节正常,白细胞15,100,梅毒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血清学试验阴性,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取出3ml脓液,革兰氏染色显示许多中性白细胞,少数细胞内和细胞外革兰氏阴性双球菌,ThayerMartin培养基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出耐瑟氏淋球菌,但尿道棉拭子培养阴性。咽和直肠培养未做。患者用四环素每日2g治疗7天,症状迅速改善,2周内淋巴结肿大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梅毒相关性结直肠多发溃疡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除了性器官、皮肤累及感染,梅毒螺旋体常常可以引起心脏、血管、关节病变.纵观国内外相关报道,梅毒螺旋体导致的消化道感染病例十分罕见.现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一例报道分析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合并肛肠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合并肛肠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自身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及凉山彝族自治州5个县级医院就诊的600例HIV/AIDS合并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及疾病表现形式.结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合并肛肠疾病患者多集中在21岁~50岁的彝族已婚男性农民群体,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疾病表现形式为混合痔336例(占56.0%),肛瘘100例(占16.7%),肛周脓肿88例(占14.7%),肛乳头纤维瘤24例(占4.0%),肛裂20例(占3.3%),肛门尖锐湿疣12例(占2.0%),肛门湿疹8例(占1.3%),肛窦炎4例(占0.7%),直肠炎4例(占0.7%),肛门梅毒4例(占0.7%).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及感染途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山彝族自治州HIV/AIDS合并肛肠疾病表现形式多样,受性别、民族、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及感染途径的影响,且HIV/AIDS合并肛肠疾病患者知识知晓率和就诊率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艾滋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内镜下表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不同类型消化道溃疡的内镜下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5月于该院消化科住院的20例AIDS合并消化道溃疡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归纳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 所有病例中发现:食管溃疡4例,胃溃疡3例,回盲部溃疡3例,回肠末端溃疡2例,结肠溃疡1例,直肠溃疡7例.病理提示:放线菌感染1例,结核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1例,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慢性炎症1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糖核酸(RNA)阳性者7例,HIV RNA值为1.40×102~3.57×105 IU/mL,平均(2.81±8.97)×104 IU/mL.17例患者获得了CD4+的数据.其中,CD4+<250/μL者7例,CD4+>250/μL者10例.合并梅毒血清学阳性2例,血清巨细胞病毒(CMV)阳性1例.外周血HIV RNA阳性和CD4+T细胞数量,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腺癌、鳞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P=0.268,P=0.315)、特异性病原体感染(结核杆菌和放线菌)(P=0.359,P=0.621)以及普通炎性溃疡(P=0.549,P=0.058)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IV感染者的消化道溃疡病因与正常人群的溃疡病因明显不同,常由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导致.如HIV感染患者因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腹痛至消化科门诊就诊,临床医师需警惕并发胃肠道疾病的可能,及时给予患者胃肠镜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HIV阳性梅毒性直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梅毒性直肠炎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肠道疾病,一期、二期梅毒均可发生.由于梅毒螺旋体和HIV有相同的传播途径,所以二者常合并感染.梅毒性直肠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容易误诊及漏诊.根据患者性行为史,临床表现及梅毒血清学、肠镜、病理检查可综合诊断.本文现对 1 例HIV阳性梅毒性直肠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云南省男男性行为人群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和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和梅毒感染现状,探索云南省MSM人群CT、NG和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性传播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12月,通过滚雪球抽样在云南省14个州(市)招募男男性行为者,共招募1 298名MSM.采集尿液、咽拭子和直肠拭子以及血液标本进行CT/NG核酸扩增检测和梅毒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T、NG和梅毒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1 298名MSM调查者中,CT、NG、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9.9%、3.1%、3.2%.直肠拭子CT的阳性率最高(6.0%,61/1 023),咽拭子NG的阳性率最高(1.8%,22/1 1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滇中地区(OR=4.217,95%CI=1.611~11.04)和滇西北地区(OR=3.521,95%CI=1.357~9.13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2.333,95%CI=1.427~3.813)的 MSM感染CT的风险更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2.935,95%CI=1.265~6.812)、通过互联网/交友软件寻找性伴(OR=2.64,95%CI=1.019~6.836)的 MSM 感染 NG 的风险更高,最近 1 年有性病史(OR=43.983,95%CI=19.31~100.182)的MSM感染梅毒的风险更高.结论 云南省MSM人群CT、NG和梅毒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对MSM人群的综合干预,建议对存在高危性行为的MSM进行CT、NG和梅毒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