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MO救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继发重度ARDS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共生菌,也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与社区获得性及医院获得性感染均相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毒力更强,更加难以控制,易诱发重症感染,导致ARDS的发生.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重度ARDS患者重要的救治手段,本团队利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等多种治疗策略,成功救治了 1例MRSA感染继发重度ARDS的患者,现对其救治过程进行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填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围产期紧急子宫切除术(EPH)后盆腔填纱控制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EPH后因手术创面持续出血于外院行盆腔填纱治疗后转诊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或因EPH后手术创面持续出血转诊至本院后行盆腔填纱治疗,有完整病历资料的1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评估产妇的结局、并发症、住院时间,并分析影响盆腔填纱效果的因素。结果:11例产妇的中位分娩孕周为38.3周(38.0~39.9周),终止妊娠方式为剖宫产术分娩7例(7/11),阴道分娩4例(4/11)。产后出血距盆腔填纱的中位时间为10 h(5~57 h),中位出血量为8 500 ml(4 800~15 600 ml),中位盆腔填纱数量为3块(2~7块),中位纱垫留置时间为6.0 d(3.0~6.0 d)。本次妊娠中位开腹次数为3次(2~3次),最多开腹4次。11例产妇中首次填纱成功止血9例(9/11),最终救治成功11例(11/11)。所有产妇均在实施盆腔填纱前发生失血性休克(11/11)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1/11),其他常见并发症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11)、心脏骤停(4/11)、深静脉血栓形成(3/11)、感染性休克(3/11)和肠梗阻(1/11)。所有产妇均于凝血功能恢复且无活动性出血后取出填塞纱垫。11例产妇的中位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为3 d(3~5 d),中位纱垫留置时间6 d(3~6 d),中位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为14 d(11~26 d),中位总住院时间为22 d(16~49 d)。结论:盆腔填纱可以作为EPH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时措施,为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争取了损伤控制性复苏的关键时间,为转诊至上一级医疗机构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机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剂量缬更昔洛韦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中心行首次肾移植的受者。根据术后预防药物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缬更昔洛韦组,口服缬更昔洛韦450 mg,1次/d;对照组为更昔洛韦组,口服更昔洛韦1 g,3次/d。两种药物均于术后10 d内开始服用,持续3个月,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进行调整剂量。术后随访1年,并规律监测CMV-DNA、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首次CMV阳性时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存活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6例肾移植受者,实验组85例,对照组81例。实验组CMV感染率为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实验组首次CMV阳性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40.5 d(77.3~198.5 d),对照组为47.5 d(36.8~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实验组CMV发病率下降(4.7 %比1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80)。实验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比21.0 %, P=0.037)。实验组均未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对照组6例(7.4 %)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移植受者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并显著推迟CMV感染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淋巴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移植排斥反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免疫抑制剂是临床上减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改善受者术后短期临床结局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全身使用免疫抑制剂会增加受者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因此,将免疫抑制剂高效靶向递送至靶器官显得尤为重要。淋巴结是移植排斥反应激活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靶向淋巴结的药物递送系统已在移植排斥反应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简要介绍了淋巴结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重点阐述了淋巴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进展,旨在将其应用于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以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IV感染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侵袭性真菌病是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2年来国内外多部关于HIV/AIDS感染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与治疗的指南与共识相继发布,真菌病原学诊断、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治疗方面,国内外对于念珠菌病、隐球菌病、肺孢子菌肺炎等HIV/AIDS患者不同类型侵袭性真菌病的治疗方案求同存异,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及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优化也进一步推动了侵袭性真菌病诊疗的进步。本研究针对HIV/AIDS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ne Health视角下细菌耐药产生传播影响驱动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菌耐药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导致人群对抗生素的暴露机会及程度增加,加速了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致使药物临床感染治疗效果减弱。本文基于One Health视角综述细菌耐药性产生传播的主要机制及其驱动因素,多层面探讨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及策略,并对耐药研究及防控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基于One Health的细菌耐药防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建议意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被批准应用的种类逐渐增多,如何合理、有效、安全地使用各种生物制剂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新挑战。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IBD生物制剂的规范化使用,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共同组织我国相关领域多名专家对生物制剂治疗IBD的适应证、禁忌证、疗效证据、用药前机会性感染疾病筛查和预防、使用方法、疗效监测、特殊人群使用和安全性等多方面进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意见,以期为IBD生物制剂的规范化使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度测序技术在HIV感染并发眼内机会感染临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宏基因组下一代基因测序(mNGS)能够无偏倚分析患者样本中全部微生物和宿主基因含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诊断罕见、复杂和严重感染性疾病。此外,mNGS在病原体亚型分类、耐药性、毒力分析以及病原体与宿主发育相关性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患者因免疫缺陷诱发的眼部机会性感染会严重破坏眼部组织结构和功能,是危及视力,导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HIV眼病的致病微生物包含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或寄生虫等。HIV患者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多变,甚至存在混合感染,难以鉴别,而传统病原学检测由于眼球体积小、眼内液细胞含量少而取样困难,且特异性差,故应用受限。mNGS相比传统检测方法,可以小样本、快速、准确识别眼内感染的全部病原体并对病原体毒力、耐药性等做出分析。笔者将按病原体分类介绍mNGS在对并发眼内机会性感染的HIV患者进行无偏倚微生物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微生物群与外科重症感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感染是导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科重症患者的感染多来源于肠道中机会致病菌易位。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共生的部分,其代谢产物被人体摄取利用后会影响患者机体的生理病理代谢改变。危重症患者在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期间往往由于外科手术、原发疾病、继发感染以及临床治疗措施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调。本文以外科重症患者为焦点,深入回顾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特点与肠道微生物影响外科重症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预后转归关系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耳洞残留细菌对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降低耳软骨移植鼻整形术后感染并发症,探讨皮肤表面消毒后耳洞是否有细菌残留。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整形外科采样于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25名女性志愿者年龄21~38岁。对耳洞口周围皮肤消毒后对耳洞深部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取样并送检试验组标本50份、未消毒对照组20份、空白对照组10份。数据处理采用 χ2检验。试验组外耳术区即使经过常规碘伏消毒后耳洞内仍藏匿有细菌,送检标本培养后其中43份检出细菌(86.0%),未消毒对照组20份全部检出细菌(100%),两组均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0),空白对照组未检出细菌,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粘贴无菌胶带可较好地封闭耳洞,减少细菌污染伤口的机会,从而预防感染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