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真实解剖模型的肺肿瘤微波消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真实解剖模型研究肺肿瘤的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结果,以更有效地规划微波天线的穿刺方向,实现个性化术前仿真.方法:首先,基于真实患者的肺部CT数据构建由肺组织、肿瘤和血管系统等组成的个性化MWA仿真模型.其次,通过对电磁场和生物传热场2个物理场进行耦合求解来仿真MWA效果,得到消融热凝固区的大小和肺组织的温度分布.最后,从电导率和血液灌注2个维度定量评估血管网络对消融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大血管与天线处于不同距离(大血管与天线尖端相距5和10 mm)和穿刺方向下(大血管相对于天线尖端平行和相交)的消融结果.结果:血管网络的存在使热凝固区体积减小0.5%~3.7%,且血液灌注使得消融温度大幅下降、热凝固区体积大幅减小.随着大血管与天线之间的距离增加,大血管所带来的降温效果逐渐减小.在相同的治疗参数下,大血管与天线处于平行方向形成的热凝固区明显大于相交方向形成的热凝固区.结论:基于真实CT数据的个性化MWA仿真分析可获得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温度分布和损伤估算,从而为MWA精准治疗肺肿瘤以及协助医生确定微波天线的穿刺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碱胁迫下芸豆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BR)缓解芸豆幼苗盐碱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为应用2,4-EBR缓解豆类植物盐碱胁迫提供依据.[方法]以盆栽'芸选2号'幼苗为材料,研究在100 mmol/L盐碱胁迫下,喷施0.1 mg/L 2,4-EBR和4.0 mg/L油菜素内酯抑制剂芸苔素唑(BRZ)对幼苗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盐碱胁迫下芸豆叶片卷缩枯萎,株高、叶面积、主根长、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P<0.05),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和胞间 CO2浓度(Ci)显著升高.喷施2,4-EBR处理能缓解盐碱胁迫造成的叶片枯萎和卷缩,植株生长状况逐渐转好,同时有效降低幼苗叶片REC、MDA和Ci,显著提高株高、叶面积、主根长、Pro、SS、Pn、Tr、Gs及SOD、POD、CAT和APX活性,但外源2,4-EBR诱导的这些芸豆抗盐碱效应在加入BRZ后受到逆转.[结论]外源2,4-EBR处理能够提高芸豆叶片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轻盐碱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及对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盐碱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植物药组方MYF-20的抗马拉色菌活性及初步作用机制探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以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为目标菌株,对本实验室研发的植物药组方MYF-20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及初步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CLSI-M27A法确定组方对马拉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电导率法以及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研究MYF-20对马拉色菌细胞完整性的影响,铜皂法检测组方对马拉色菌脂肪酶活性影响,构建大蜡螟感染模型评价MYF-20的体内药效.结果 MYF-20对马拉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7.83 mg/mL(生药干重),MYF-20处理后,菌液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P<0.01);扫描电镜证实了菌体芽孢断裂、细胞破裂内陷的发生;脂肪酶活性被显著抑制(P<0.01).大蜡螟体内实验证明,MYF-20可以显著提高大蜡螟马拉色菌感染模型的存活率与黑化健康评分,降低体内真菌负荷(P<0.01).结论 MYF-20对马拉色菌在体内外均具有强抗菌活性,可通过多途径发挥其抑菌功能,具有成为抗马拉色菌植物类新药的一定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氚的测量方法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氚的测量方法,并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为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氚的测量标准方法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测试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样品淬灭因子、电导率、β核素吸附效率,确定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效果;开展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与常压蒸馏纯化 2种测定氚结果的方法比对,比较不同方法测试结果的差异;重复测试不同活度浓度样品和加标样品,通过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和加标回收率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结果 该方法纯化样品淬灭因子、电导率、氚活度浓度与常压蒸馏纯化测试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EC20MB型树脂对碳、铁、镍、锶、钇、铯等常见β核素吸附效率范围为 99.28%~99.88%;同一样品重复测试多次结果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 5.2%~9.4%,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86.8%~107%.结论 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纯化与常压蒸馏纯化测试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方法精密度、正确度等满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核动力厂液态流出物中氚的监测要求,可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嫁接方式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方式缓解甜瓜幼苗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为选取适宜嫁接方式以提高甜瓜低温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厚皮甜瓜品种和1个薄皮甜瓜品种为接穗,'白籽南瓜'为砧木,并以甜瓜自根苗为对照,考察3类嫁接苗(双根嫁接、靠接、贴接)在15 ℃/10 ℃低温处理前、中、后期(复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细胞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1)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降低,在复温后均比低温处理有所上升,并以贴接苗下降幅度最小,上升幅度最大;(2)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升高,在复温处理后均比低温处理有所下降,并以贴接苗上升幅度最小,下降幅度最大;(3)各甜瓜品种各类嫁接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温处理下均显著提高,在复温处理后均比低温处理显著升高,并均以贴接苗上升幅度最为显著.[结论]3种嫁接方式均可显著增强低温胁迫和复温后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效降低活性氧积累,维持光合能力,提高低温耐受性,并均以贴接方式表现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乙酰唑胺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体内外抗菌活性作用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讨乙酰唑胺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体内外抗菌活性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菌株为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菌株,经鉴定为VRE菌株,分别进行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研究.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乙酰唑胺对VRE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杀菌曲线实验测定待测菌株的时间杀菌变化曲线,检测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评估对细胞壁的破坏作用,计算相对电导率测定评估细胞膜渗透性.使用临床分离的VRE菌株建立腹膜炎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正常小鼠),模型组(腹膜炎小鼠)和乙酰唑胺组(30 mg/kg/5 h干预),每组10只.干预30 h后统计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进行腹膜液、脾脏、肝脏菌落计数,HE染色观察脾脏、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乙酰唑胺对VRE的抑菌活性检测显示,MIC和 MBC分别为1.45 mg/L和4.62 mg/L.Time-Kill曲线分析乙酰唑胺杀菌动力学显示,乙酰唑胺杀菌活性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乙酰唑胺浓度越大,细菌死亡率越高,时间越长,杀死的细菌越多.当乙酰唑胺浓度达到16×MIC,作用时间达到12 h时,VRE细菌生长被完全抑制.干预30 h后,对照组小鼠均存活,存活率100%;模型组小鼠7只陆续死亡,存活率30%;乙酰唑胺组小鼠2只出现死亡,存活率80%,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膜液、肝脏、脾脏菌载量均明显提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乙酰唑胺组小鼠腹膜液、肝脏、脾脏菌载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1 × MIC组和4×MIC组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1×MIC组比较,4×MIC组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乙酰唑胺对VRE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呈现剂量依赖.与对照组比较,1×MIC组和4×MIC组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与1×MIC组比较,4× MIC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乙酰唑胺对VRE细胞渗透性的提高作用呈剂量依赖.结论 乙酰唑胺对VRE具有较好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胞完整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复方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研究复方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倍比稀释法确定MYZ-20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通过检测相对电导率、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确定MYZ-20的杀菌功效;测定绿脓素、绿色荧光素、生物膜形成,探究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烫伤感染模型,观察MYZ-20抗感染与创口修复的效果.结果MYZ-20通过破坏膜结构杀伤铜绿假单胞菌,显著降低细菌毒力因子水平,促进小鼠伤口修复及降低炎症水平.结论MYZ-20对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强杀伤作用,并具有抗炎及伤口修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宁夏'赤霞珠'葡萄不同发育期晚霜冻害阈值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葡萄霜冻温度阈值是葡萄霜冻监测、预测、评估与防御的基础.对贺兰山东麓主栽酿酒葡萄'赤霞珠'不同发育期低温忍耐力进行研究分析,建立葡萄霜冻温度阈值体系,旨为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霜冻预测、防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年4-5月采用野外霜冻试验箱原位试验方法对贺兰山东麓主栽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不同发育期绒球、芽、新叶、新梢进行低温处理,测定其过冷却点、相对电导率(REC)及半致死温度(LT50),同时对低温胁迫后的受冻指数进行田间跟踪调查,利用受冻率与低温建立关系模型,计算不同发育期轻、中、重度受冻温度阈值.对不同发育期过冷却点、半致死温度(LT50)及霜冻指标温度阈值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发育期霜冻温度阈值.[结果]不同低温对'赤霞珠'绒球期、芽开放期、展叶期和新梢生长期的影响程度不同,温度越低,各发育期的受冻率越大;随发育进程推进,'赤霞珠'过冷却点温度、半致死温度逐渐升高;绒球期的低温耐受性最强,芽开放期、展叶期次之,新梢生长期最弱.[结论]-7.70 ℃是绒球期重度受冻的起始温度;芽开放期遭受重度霜冻的临界温度为-4.49 ℃;展叶期在-2.79 ℃即遭受不可逆伤害;新梢生长期出现-1.62 ℃以下的低温会造成严重的霜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湖南稷子耐盐性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着草料兼用牧草湖南稷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探讨表油菜素内酯(EBR)对湖南稷子耐盐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可为其应用于牧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稷1号'品种幼苗为材料,在筛选适宜盐胁迫浓度的基础上,设置对照、盐(150 mmol/L NaCl)和不同浓度(1,10,100 μg/L)EBR单独及复合处理,采用水培试验考察各处理幼苗生长、抗逆生理、光合作用、离子稳态、编码盐过敏(SOS)信号转导途径及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单独盐胁迫幼苗生长(株高、根长、生物量等)受到抑制,叶片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含量及PSⅡ实际光合速率[Y(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转移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等]、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降低,根系K+、Ca2+和Mg2+含量减少,而Na+含量增加,叶片活性氧(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提高,叶片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单独EBR处理对以上指标大多无显著影响.喷施不同浓度EBR均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幼苗上述指标的不利变化,并以10 μg/L EBR处理效果最佳.[结论]叶面喷施EBR能上调盐胁迫下湖南稷子幼苗叶片SOS信号转导途径和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增强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维持根系离子稳态平衡,保护其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提高其耐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平欧杂种榛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盐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了解平欧杂种榛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及不同品种的耐盐性差异,可为耐盐品种的选育及其在盐碱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以3个品种平欧杂种榛(达维、辽榛7号、玉坠)幼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盐胁迫处理(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和200 mmol·L-1),测定叶片耐盐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达维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不显著,重度胁迫下辽榛7号和玉坠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显著降低12.5%和27.9%.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强,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特点;脯氨酸呈持续增加趋势,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下分别提高19.6%、35.3%和96.9%.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呈先升后降和先降后升的特点.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强,叶片Na+和Cl-不断增加;K+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中度、重度胁迫下分别显著提高43.6%和降低28.3%;K+/Na+呈下降趋势,重度胁迫下显著降低69.5%.综合分析表明:轻、中度盐胁迫下,平欧杂种榛叶片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维持离子平衡,对盐胁迫进行积极反馈,以减弱逆境胁迫下活性氧的危害,保护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盐胁迫超出了平欧杂种榛正常生理活动的阈值,植物遭受危害.辽榛7号通过生理调节耐受盐胁迫的能力最强,其次为玉坠,达维最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