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法与改良法培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阳性率的比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确诊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腹膜透析透出液样本,根据腹膜炎发生时间不同分为传统法组(2021年)和改良法组(2022年)。传统法组仅采用传统法进行病原菌培养,改良法组同时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培养阳性时间、病原菌谱及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共223例(324例次)PDAP患者被纳入该研究,传统法组115例(168例次),改良法组108例(156例次)。改良法病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传统法[84.62%(132/156)比69.23%(108/156), χ 2=18.903, P<0.001],病原菌培养阳性时间短于传统法[69.0(58.0,90.9)h比79.5(65.6,90.2)h, Z=2.061, P=0.039]。传统法组共培养病原菌120株,其中革兰阳性(G +)菌69株(57.50%),革兰阴性(G -)菌46株(38.33%),真菌5株(4.17%);G +菌中常见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17株,14.17%)和唾液链球菌(10株,8.33%)。改良法组共培养病原菌134株,其中G +菌106株(79.10%),G -菌24株(17.91%),真菌4株(2.99%);G +菌中常见菌株为唾液链球菌(20株,14.93%)和表皮葡萄球菌(15株,11.19%)。G +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50/85,58.82%),G -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21/35,60.00%),真菌仅对氟康唑耐药(1/9,11.11%)。提示改良法可提高腹膜透析透出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缩短培养时间;G +球菌为本中心PDAP的主要致病菌;苯唑西林和氨苄西林不宜作为本中心治疗PDAP的首选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中心复发、再发及重现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2013年至2019年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吉林省一汽总医院4家医院收治的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PDAP类型分为复发组、再发组、重现组及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病原菌培养结果及治疗转归。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42例PDAP患者,复发组43例,再发组32例,重现组27例,对照组440例,随访中位时间为30.5(16.0,50.0)个月。重现组革兰阳性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70.37%比42.95%, P=0.030);再发组真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21.88%比3.86%, P=0.006)。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治愈率较低(67.44%比83.64%, P=0.048),复发组再次复发率较高(23.26%比2.27%, P=0.002),再发组拔管率较高(28.13%比8.18%, 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发是PDAP患者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OR=5.137,95% CI 2.105~12.539, P<0.001)。复发组和再发组的技术失败率均高于对照组(41.86%比17.05%, P=0.002;46.88%比17.05%, 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和再发既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587,95% CI 1.525~4.389, P<0.001; HR=3.571,95% CI 2.022~6.306, P<0.001),也是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565,95% CI 1.045~2.344, P=0.030; HR=2.004,95% CI 1.269~3.164, P=0.003)。 结论:与普通PDAP相比,复发、再发性PD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拔管的临床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拔管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收治的因腹膜炎拔管的患者(拔管组)和同期发生腹膜炎并治愈的患者(治愈组),每组各50例,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拔管患者的临床特征、菌群分布等情况。结果:拔管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次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及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愈组(均 P<0.05),而常规白细胞数、血红细胞、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上臂肌围(MAMC)、血清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治愈组(均 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腹膜炎次数是影响因PDAP拔管患者发生拔管的危险因素( P=0.011),而血细胞比容(HCT)( P=0.010)、白蛋白( P=0.001)、MAMC( P=0.001)则是拔管的保护因素。革兰阳性菌、真菌的分布与其他菌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腹膜透析拔管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发生腹膜炎次数、炎症状态相关。发生腹膜炎次数是拔管的危险因素,而HCT、白蛋白、MAMC则是拔管的保护因素。革兰阳性菌腹膜炎更容易被治愈,真菌感染是拔管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轮枝样镰刀菌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及菌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镰刀菌是一种条件致病真菌,国内外少有镰刀菌导致腹膜炎的报道。该文报道轮枝样镰刀菌性腹膜炎并发菌血症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因发热、腹痛入院,确诊腹膜炎后初始治疗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每日夜间留腹治疗3 d,效果欠佳。抗生素升级为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每日夜间留腹2 d,仍无效果。后续腹水培养确定为镰刀菌,治疗方案改为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并改行血液透析,但患者出现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治愈后仍反复发热,感染指标无好转。进一步行高通量基因检测查全血感染病原微生物,临床明确为轮枝样镰刀菌菌血症。单用伏立康唑效果不佳,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感染迅速控制后患者治愈出院。镰刀菌致病性强,希望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中心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谱特点及药敏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谱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4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谱及药敏结果。结果:腹透液培养阳性32例(65.31%),其中革兰阳性菌15例(46.88%)、革兰阴性菌15例(46.88%)、真菌2例(6.25%)。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为别33.33%、14.29%、16.67%、21.43%。革兰阳性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均敏感,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为7.14%,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16.67%。共治愈36例(73.47%),其中革兰阳性菌初始方案的治愈率高于革兰阴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透液培养革兰阴性菌患者的血白蛋白高于腹透液培养革兰阳性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腹透液培养革兰阳性菌患者的腹透液细胞数转阴天数少于腹透液培养革兰阴性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为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治疗上调整初始治疗方案为万古霉素或喹诺酮类覆盖革兰阳性菌,阿米卡星覆盖革兰阴性菌,提高腹透液中病原菌的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发生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首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且年龄65岁以上患者的资料。按首次腹膜炎发生时的腹透龄,将患者分为短腹透龄组(<36个月)和长腹透龄组(≥36个月)。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首次腹膜炎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共纳入患者163例,年龄(71.7±4.9)岁,男性占53.4%,糖尿病肾病占32.5%,中位腹透龄为21.8(5.5,41.3)个月。短腹透龄组和长腹透龄组患者首次腹膜炎最常见诱因均为换液操作的接触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39.8%和46.0%。长腹透龄组患者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短腹透龄组(34.0%比13.3%, χ2=9.437, P=0.002)。真菌感染均予拔管,治疗失败率为1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腹透龄( OR=12.544,95% CI 2.168~72.576, P=0.005)及较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 OR=0.858,95% CI 0.744~0.988, P=0.034)是老年患者首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结论:真菌感染、长腹透龄及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老年患者首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整肠生联合大蒜素胶囊预防腹膜透析患者真菌性腹膜炎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整肠生联合大蒜素胶囊预防真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所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致病菌等资料,根据既往是否行整肠生联合大蒜素胶囊干预治疗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101例)。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61例,根据病原微生物分为真菌组(14例)与非真菌组(147例)。结果: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在年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心胸比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组真菌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4/101) vs. 16.7%(10/60), P<0.05]。真菌组和非真菌组在整肠生联合大蒜素胶囊干预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6、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整肠生联合大蒜素胶囊干预( OR=4.572,95% CI:1.346~15.528, P=0.015)是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整肠生联合大蒜素胶囊预防腹膜透析(PD)患者真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幼波教授"中州理论"在肝脓肿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肝脓肿是由于细菌、真菌或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感染肝脏引起的化脓性病变,其中以细菌性肝脓肿最为多见,约占80%,亚洲地区肝脓肿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等西方国家[1],近几年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肝脓肿逐渐增多,已经取代大肠埃希菌成为导致肝脓肿的主要病原菌[2].其临床症状包括寒战,发热,可伴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肝脏肿大、压痛等,症状常不典型,严重时可并发胆道梗阻而出现黄疸,或脓肿穿破肝包膜形成膈下脓肿、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3],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或CT或MRI)可确诊.肝脓肿治疗包括抗生素的应用、脓肿引流和手术治疗,根据《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16》[4],推荐抗生素首选方案为甲硝唑联合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备选方案为甲硝唑联合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多尼培南,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致病菌易产生耐药,如果发生多重耐药,治疗困难.而对于已成型的细菌性肝脓肿,目前首选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配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5],手术治疗主要为经腹腔镜引流手术,且仅限于那些经皮穿刺引流和抗感染效果不佳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成功诊治支原体腹膜透析腹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主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诊治中,腹膜炎病原学诊断至关重要.目前通过常规微生物培养能检测出大部分致病菌,但仍有部分患者行腹膜透析液培养阴性,这些患者的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反复发作腹膜炎的患者,对此类患者需警惕特殊微生物感染,比如支原体、结核、真菌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影响因素分析及病原菌分布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膜透析(PD)治疗并规律复查的25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DAP将患者分为PDAP组(n=102)和非PDAP组(n=155).用无菌注射器抽取透出液5~10 mL,采用血培养法进行病原菌鉴定.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文化程度、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豢养宠物或家禽、体质量指数(BMI)及透析龄等一般资料.于确诊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钾、血磷、血钙水平,并记录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及尿素清除指数(UC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PDAP患者共发生PDAP 217例次,病原菌培养阳性124例次,培养阳性率为57.14%;共分离出1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4株(66.14%),革兰阴性菌39株(30.71%),真菌4株(3.15%).培养出的84株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25株(29.76%),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20.24%),溶血葡萄球菌12株(14.29%),沃氏葡萄球菌8株(9.52%),唾液链球菌10株(11.90%),血链球菌5株(5.95%),其他7株(8.33%);39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20株(51.28%),铜绿假单胞菌6株(15.38%),鲍曼不动杆菌6株(15.38%),肺炎克雷伯菌5株(12.82%),阴沟肠杆菌2株(5.13%);4株真菌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株(75.00%),光滑念珠菌1株(25.00%).PDAP组与非PDAP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文化程度、BMI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AP组豢养宠物或家禽患者占比高于非PDAP组,透析龄长于非PDAP组(P<0.05).PDAP组与非PDAP组患者的血磷、血钙、eGFR、U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AP组患者的Hb、ALB、血钾水平显著低于非PDA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豢养宠物或家禽、透析龄长是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P<0.05);高Hb、ALB水平是PD患者发生PDAP的保护因素(P<0.05);血钾与PD患者发生PDAP无相关性(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为PDAP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豢养宠物或家禽、透析龄长是PD患者发生PDAP的危险因素,高Hb、ALB水平是PD患者发生PDAP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