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黄斑瘢痕伴旁中心注视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7岁,因"戴镜1年后视力矫正不良"于2020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曾在2019年6月因视力下降于外院就诊,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3.50=0.6,左眼BCVA-2.50+0.50×105°=0.4。诊断:屈光不正。左眼弱视,给予框架眼镜全矫屈光不正联合遮盖治疗。患者戴镜1年,矫正视力无提高。患者无全身疾病、外伤、激光笔照射及视力突然降低史。我院眼科检查示:双眼裸眼视力0.1,角膜映光正位,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示:左眼黄斑区月牙状瘢痕,边界清晰(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左眼黄斑区色素上皮层隆起,椭圆体带缺失(图2);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BCVA-5.00=0.8,左眼BCVA-4.00+0.75×95°=0.4。右眼调节幅度9.50 D,调节灵敏度5 cpm,左眼调节幅度7.50 D,调节灵敏度3 cpm,双眼均为负镜片通过困难。诊断:双眼屈光不正,调节不足,左眼黄斑陈旧病变。给予框架眼镜矫屈光不正,遮盖右眼4 h/d联合海丁格刷(YGS光刷治疗仪,北京同明尚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和红光闪烁(YHY弱视治疗仪,北京同明尚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治疗,以及翻转拍进行视觉训练。患者于2020年12月复查,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BCVA-6.50=1.0,左眼BCVA-5.00+1.00×90°=0.6;微视野(MAIA,意大利CenterVue公司)检查示:左眼旁中心注视,注视位点在黄斑鼻上方,注视稳定性较差。2021年3月检查结果:右眼BCVA 1.0,左眼BCVA 0.6;微视野检查示:左眼旁中心注视,注视位点位于黄斑鼻上方,注视稳定性较差。2021年5月检查结果:小瞳验光示右眼BCVA-6.5=1.0,左眼BCVA-5.0+1.0×90°=0.9;微视野检查示左眼黄斑中心凹旁注视点,注视稳定性明显改善(图3B);双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提升至正常,分别为13.50 D和13 cpm,其后间隔3~4个月随访(图3C-D),直至2022年3月,患者左眼BCVA均为0.9,并保持稳定的旁中心注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巩膜镜试戴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和巩膜镜在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中的试戴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圆锥角膜门诊就诊的患者42例52眼。依据陡峭角膜曲率(Ks)值将圆锥角膜分为中度组(48 D≤Ks<55 D)28眼和重度组(Ks≥55 D)24眼。对所有眼分别规范试戴RGPCL和巩膜镜,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荧光素染色观察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观察镜片中央和旁中央与角膜之间的距离、镜片中央定位、活动度及周边配适情况;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以及戴镜舒适度、湿润度及视觉清晰度评分。比较同一患者试戴RGPCL和巩膜镜后BCVA、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差异及中度和重度圆锥角膜组间患者BCVA、舒适度、湿润度、视觉清晰度评分和改善值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试戴RGPCL后平均BCVA为0.19(0.10,0.30),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分别为5.5(3.0,7.0)、7.0(5.0,8.0)和7.0(4.0,8.0)分。试戴巩膜镜后BCVA为0.10(0.00,0.10),其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分别为8.0(8.0,9.0)、8.0(8.0,9.0)和8.0(6.0,9.0)分。与试戴RGPCL比较,患者试戴巩膜镜后BCVA、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887、-6.064、-5.705、-5.516,均 P<0.001)。试戴巩膜镜后BCVA与Kmax呈中等强度正相关( rs=0.519, P<0.001),与TCT呈中等强度负相关( rs=-0.535, P<0.001)。试戴巩膜镜的清晰度评分与TCT呈中等强度正相关( rs=0.303, P=0.029)。中度和重度亚组分析中,试戴巩膜镜后BCVA优于RGPCL配适,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评分高于RGPC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清晰度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100, P=0.002)。 结论: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试戴RGPCL提高BCVA的水平有限,试戴巩膜镜在提高患者BCVA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湿润度和视觉清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内障手术不同方向角膜切口对术后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同方向的透明角膜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及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泪膜稳定性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9—12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其中ARC患者35例(40眼),DC患者32例(40眼)。A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例(2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Ⅱ组17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D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Ⅲ组16例(20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Ⅳ组16例(20眼)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检查;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AS-OCT)检查;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行角膜共焦显微镜(CCM)检查。各组术后BUT、TMH、SⅠT与术前比较采用 t检验;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宽度(CNFW)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 结果::术后l周、1个月,4组患者BUT、TMH、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周,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BUT、TMH、SⅠT值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完整的长神经纤维均很少;术后3个月,4组均可见完整长神经纤维且可见神经纤维束连接。与术后1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4组患者CNFL、CNFD、CNBD均升高(均 P<0.05)。术后1个月Ⅳ组与Ⅲ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低(均 P<0.05);术后1、3个月,Ⅰ组与Ⅲ组相比、Ⅱ组与Ⅳ组相比,CNFL、CNFD、CNBD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行白内障手术时,DC患者上方角膜切口对神经的损伤较颞侧切口轻。DC患者眼表泪膜损伤及角膜神经损伤比ARC患者修复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LASIK术后白内障患者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置换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37岁,因"左眼逐渐视物不清半年余"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史:5年余前曾行双眼角膜屈光手术矫正近视,具体不详。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双眼角膜周边环形瘢痕,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区混浊(++),眼底模糊可见视盘界清、色可,动静脉可,视网膜豹纹状改变,黄斑区反光不明。辅助检查:电脑验光示:右眼+0.25DS/-0.50DC×150°,左眼验不出;B超示: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轻度后巩膜葡萄肿;角膜内皮镜示:右眼CD2841 CV23,左眼CD2203 CV32;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反射均匀。术前行双眼眼前节照相(图1)、眼轴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测量(IOLMaster 700)、itrace、前节OCT、Pentacam(图2)检查。临床诊断:双眼白内障、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MILE矫正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与角膜上皮重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大小,分析其与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和角膜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性选取2021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9例(135眼)。根据手术预计矫正的等效球镜度(SE)分为高度近视组(<-6.00 D,69眼)和中低度近视组(≥-6.00 D,66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FOZ,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角膜0~2 mm、>2~5 mm、>5~7 mm、>7~9 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透镜光学区直径均设计为6.5 mm。术后3个月时,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的FOZ直径分别为(5.10±0.17)mm、(5.26±0.24)mm,2组患者术后FOZ均较术前设计的透镜光学区缩小,高度近视组缩小更明显,2组间FOZ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 P<0.001)。2组患者术后0~2 mm、>2~5 mm、>5~7 mm区域内CET较术前增加,>7~9 mm区域内较术前略减少,且高度近视组0~2 mm、>2~5 mm区域内CET变化量比中低度近视组大,2组间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 P=0.016; t=2.71, P=0.008)。2组患者术前角膜曲率(Km)、角膜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 P=0.430; t=0.13, P=0.894),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Km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Q值较术前明显增加,高度近视组比中低度近视组变化更大,2组间Km变化量、角膜Q值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 t=10.86;均 P<0.001)。术后3个月FOZ的大小与手术预计矫正的SE呈正相关( r=0.51, P<0.001),与手术前后Km的变化量、角膜Q值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48、 r=-0.39;均 P<0.001),与手术前后CET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2mm=-0.37, r>2~5mm=-0.32;均 P<0.001)。术后3个月时,2组间总高阶像差(HOA)、球差(SA)、垂直彗差(V-Co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6, t=5.04, t=-4.91;均 P<0.001),且△HOA、△SA、△V-Coma与FOZ的大小呈负相关( r=-0.59, r=-0.59, r=-0.59;均 P<0.001)。 结论::SMILE术后FOZ较术前预计光学区缩小,术前近视度数越大,术后角膜上皮重塑越明显,术后FOZ越小,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效应和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曲率的改变均影响术后FOZ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内液检测辅助诊断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7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个月"于2021年9月13日就诊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既往高血压8年。视力:右眼0.3,左眼0.3;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4 mmHg。眼底照相示:右眼前节正常,玻璃体混浊,眼底大致正常(见图1A);左眼角膜透明,内皮可见弥漫性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房水细胞(++),瞳孔约3 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核黄色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大致正常(见图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示:双眼晚期荧光素渗漏明显呈强荧光(见图2A-B)。B型超声检查可见左眼玻璃体混浊较重(见图3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示:双眼黄斑区视网膜椭圆体带部分缺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连续性中断(见图4A-B)。初步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系数、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核抗体、免疫八项(乙肝五项、丙肝、梅毒、艾滋)等检查,结果均正常。脑部及眼眶核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患者双眼局部抗炎治疗。治疗后患者视力略提高,继续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晶状体后表面形态异常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4岁,因"体检发现左眼验光异常1周"于2021年9月13日就诊于沈阳兴齐眼科医院。患儿身体及智力发育同同年龄儿童,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相关眼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15;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8 mmHg。验光呈现为多次验光结果的不一致,散光数值的大幅变化,查体:裂隙灯显微镜下右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晶状体透明,前表面形态未见异常,双侧对称,后囊膜中央部呈不规则弧形,中央部向后突起,后囊膜透明,双眼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轴:右眼22.17 mm,左眼21.94 mm。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左眼晶状体后表面形态异常。角膜地形图提示:双眼角膜前后表面形态正常,见图1。临床诊断:左眼晶状体后表面形态异常。指导患儿家属引导患儿明确视力、检影验光等检查结果,确定患儿左眼视力为0.15,矫正无提高,检影验光为不规则散光,符合晶状体后表面形态异常诊断,建议择期行左眼"晶状体摘除+前段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儿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并于多家医院就诊后均拒绝手术治疗,返回我院要求单纯遮盖健眼,患眼行弱视训练。患儿于2022年2月及7月随访2次,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无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GSNAT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综合征性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14岁,因自幼夜间视力差于2019年7月至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患者为足月剖宫产,自幼听力欠佳,8岁时因言语欠清行舌系带手术,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患者右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0.6 +(-0.50DS/-1.75DC×20);左眼裸眼视力0.5,矫正视力0.6 +(-0.75DS/-1.00DC×160);右眼眼压15.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7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显示视网膜广泛斑驳样色素改变,黄斑区可见金箔样反光(图1A、B);色盲本检查显示色觉无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双眼除中心凹外椭圆体带信号消失(图1C、D),自发荧光显示双眼黄斑区高自发荧光(图1E、F);视野示双眼中心透亮区(图1G、H);视网膜电图检查显示双眼各波记录不到(图1I)。耳鼻喉科会诊行纯音测听检查,提示患儿高频听力下降,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眉毛浓密,四肢体毛多。临床拟诊断为综合征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巩膜外环扎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前节解剖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巩膜外环扎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眼前节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系例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住院行巩膜外环扎术治疗者RRD 32例(32只眼)。所有患者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测量术前、术后24 h及3~5个月的眼前节解剖学参数,同时测量眼的屈光状态以SE表示、视力(BCVA)及眼轴长度。结果:手术后24 h:等效球镜度(-6.38±2.81) D较术前(-4.29±2.27) D负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眼轴(26.67±1.21) mm较术前(24.85±1.11) mm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眼前节解剖参数:晶状体厚度(3.92±0.33) mm及中央角膜厚度(0.57±0.03) mm分别较术前(3.68±0.31) mm,(0.54±0.03) mm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晶状体位置(4.86±0.38) mm较术前(5.04±0.34) mm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前房深度(2.72±0.41) mm低于术前(3.17±0.3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前房角开放距离(AOD 500)及小梁虹膜夹角(TIA 500)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术后3~5个月,眼屈光状态(-6.17±2.21) D较术前负值增加,眼轴长度(26.87±1.23) mm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晶状体厚度(3.61±0.29) mm较术前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余眼前节解剖参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5个月所有眼前节参数与对侧健康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巩膜外环扎术治疗RRD安全且有效,术后晚期观察到晶状体厚度轻度增加但这种变化不足以影响前房角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弧光致双眼黄斑区不同程度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22岁,从事电焊工作1年余,防护欠规范,偶有不戴防护镜作业史,否认观看日食,高强度户外阳光暴露,激光笔使用等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史。因双眼遮挡感明显,视力下降,2021年8月27日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自述1个月前工作时焊接物体后发现双眼眼前视物遮挡感,略有视物变形,眼红及眼痛,无视物重影,无闪光感,自述右眼视力下降明显,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远视力0.1,左眼远视力0.8,双眼矫正无助;右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Hg。双眼眼睑无肿胀,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适中,房水清,瞳孔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透明。小瞳孔下双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淡红,杯盘比约0.2,双眼黄斑中心凹反射未见,黄斑区可见色素紊乱(见图1)。双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右眼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光带局部断裂,断裂直径533 μm,视网膜色素上皮不同程度隆起,见累积视网膜全层的圆柱状高反射病灶,视网膜色素上皮隆起度约185 μm,突破锥杆细胞层,外界膜进入神经上皮层(见图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示双眼黄斑中心凹处可见透见荧光,且荧光同步减弱(见图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