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ILE矫正近视术后功能性光学区与角膜上皮重塑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功能性光学区(FOZ)的大小,分析其与角膜上皮厚度(CET)变化和角膜形态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性选取2021年6—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SMILE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69例(135眼)。根据手术预计矫正的等效球镜度(SE)分为高度近视组(<-6.00 D,69眼)和中低度近视组(≥-6.00 D,66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估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FOZ,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角膜0~2 mm、>2~5 mm、>5~7 mm、>7~9 mm范围内的上皮厚度。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透镜光学区直径均设计为6.5 mm。术后3个月时,高度近视组和中低度近视组的FOZ直径分别为(5.10±0.17)mm、(5.26±0.24)mm,2组患者术后FOZ均较术前设计的透镜光学区缩小,高度近视组缩小更明显,2组间FOZ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 P<0.001)。2组患者术后0~2 mm、>2~5 mm、>5~7 mm区域内CET较术前增加,>7~9 mm区域内较术前略减少,且高度近视组0~2 mm、>2~5 mm区域内CET变化量比中低度近视组大,2组间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3, P=0.016; t=2.71, P=0.008)。2组患者术前角膜曲率(Km)、角膜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9, P=0.430; t=0.13, P=0.894),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Km较术前明显减少,角膜Q值较术前明显增加,高度近视组比中低度近视组变化更大,2组间Km变化量、角膜Q值变化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6, t=10.86;均 P<0.001)。术后3个月FOZ的大小与手术预计矫正的SE呈正相关( r=0.51, P<0.001),与手术前后Km的变化量、角膜Q值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48、 r=-0.39;均 P<0.001),与手术前后CET的变化量呈负相关( r0~2mm=-0.37, r>2~5mm=-0.32;均 P<0.001)。术后3个月时,2组间总高阶像差(HOA)、球差(SA)、垂直彗差(V-Co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6, t=5.04, t=-4.91;均 P<0.001),且△HOA、△SA、△V-Coma与FOZ的大小呈负相关( r=-0.59, r=-0.59, r=-0.59;均 P<0.001)。 结论::SMILE术后FOZ较术前预计光学区缩小,术前近视度数越大,术后角膜上皮重塑越明显,术后FOZ越小,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越多。SMILE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效应和角膜非球面形态和曲率的改变均影响术后FOZ的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上皮重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角膜上皮重塑及其影响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角膜上皮细胞具有独特的重塑能力,能够对角膜基质和曲率的变化作出反应,通过局部性的增厚或变薄来适应不同状态,以维持眼表的稳定性和清晰的视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重塑能力是非均匀的,且受多种内外因素影响。因此,标准化评估角膜上皮厚度变化对于深入理解角膜上皮重塑过程至关重要。现笔者探讨不同眼表疾病、屈光手术方式和药物对角膜上皮重塑的影响,以期能协助临床医师进行相关疾病的早期诊疗,提高屈光手术的精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基底膜调控基质纤维化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底膜是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其形成是正常组织发育和功能正常的先决条件。基底膜是角膜的重要组成结构。角膜含有上皮基底膜及后弹力层2种基底膜。角膜损伤后基底膜主要通过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巢蛋白和基底膜蛋白多糖相互作用组装再生。角膜损伤修复中,角膜基底膜不完全再生或延迟再生可使角膜基质纤维化,而基底膜的再生和功能重建可使角膜基质重塑,部分或完全恢复其透明性。角膜上皮和内皮的愈合、创面规则性、基质细胞残存量均影响角膜基底膜结构和功能重建。本文就角膜基底膜的成分及其功能、角膜基底膜与角膜基质纤维化的关系、损伤修复中角膜基底膜协同调节角膜基质纤维化及其再生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激光矫正术后上皮重塑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角膜上皮细胞具有重塑性,角膜激光手术后,为了维持角膜前表面的光滑,上皮细胞重新排列,上皮厚度在不同区域和象限呈现不均匀分布。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幅度受拟矫正屈光度、手术方式、眼表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角膜上皮重塑与术后的屈光回退有一定的相关性。认识角膜激光矫正术后上皮重塑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屈光手术的精确性。现笔者对目前角膜上皮厚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各种角膜激光矫正术后的上皮重塑特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FS-LASIK与FS-LASIK Xtra矫正近视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状态及角膜像差变化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与FS-LASIK联合角膜胶原交联(FS-LASIK Xtra)术后角膜上皮重塑状态和角膜像差,分析角膜上皮厚度(CET)与角膜像差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接受FS-LASIK的近视患者172例172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S-LASIK组94眼和FS-LASIK Xtra组78眼,共随访6个月。以角膜中央为基点将角膜分为中央2 mm环区和2~5 mm环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和6个月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角膜中央0~5 mm范围内9个区域的CET,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研究主要结局为术后6个月CET增加量(ΔCET)及角膜HOA,分析角膜中央ΔCET与角膜像差的关系。结果:FS-LASIK Xtra组术眼术后1、3和6个月角膜中央、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颞下、颞侧、颞上ΔCET均明显低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S-LASIK Xtra组术眼术后6个月角膜中央、上方、鼻上、下方、颞下ΔCET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6个月颞侧ΔCET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颞上ΔCET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S-LASIK组术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角膜中央、上方、下方、颞下ΔCET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鼻上ΔCET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鼻侧、鼻下、颞侧、颞上ΔCET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S-LASIK Xtra组和FS-LASIK组术眼术后不同时间点垂直三叶草、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变化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垂直三叶草: χ2分组=4.27, P=0.118; χ2时间=0.01, P>0.05.垂直彗差: χ2分组=5.74, P=0.057; χ2时间=0.08, P=0.957.水平彗差: χ2分组=3.97, P=0.137; χ2时间=0.51, P=0.773)。FS-LASIK Xtra组术眼术后1、3和6个月倾斜三叶草变化量均明显高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S-LASIK Xtra组术眼术后6个月球差变化量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FS-LASIK组术眼术后6个月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S-LASIK组术眼术后6个月总HOA变化量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S-LASIK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角膜中央ΔCET与球差均呈弱正相关( rs=0.257, P=0.008; rs=0.244, P=0.012),与总HOA均呈弱正相关( rs=0.253, P=0.009; rs=0.279, P=0.004)。 结论:与FS-LASIK相比,FS-LASIK Xtra术后ΔCET明显较小,但2个组各区域CET增加的均一性相似。2种手术方法术后角膜HOA变化趋势接近,上皮整体分布与角膜像差有一定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眼分别行SMILE和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近视眼伴老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眼分别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伴近视眼伴老视患者的效果,以及双眼在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后的角膜上皮重塑的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白继眼科屈光手术中心因近视眼伴老视接受手术矫正的患者32例(64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44.25±2.96)岁。将患者的主视眼(32只眼)行SMILE,非主视眼(32只眼)行FS-LASIK保留轻度近视并引入部分负球差。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视力、屈光度数,采用iProfiler Plus屈光分析系统测量全眼像差,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不同区域角膜上皮厚度,根据视力计算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采用Binoptometer 4P双目视力仪测定离焦度数和对比敏感度,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自术后1周起,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均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起,非主视眼裸眼近视力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时,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在1.0及以上的比例为96.9%(31/32),非主视眼裸眼近视力在0.8及以上的比例为93.8%(30/32),双眼远视力安全性指数为1.15±0.09,有效性指数为1.15±0.11。术后1周及1、3、6个月,主视眼与目标屈光度偏移在±0.50 D之内的眼分别占90.6%(29/32)、90.6%(29/32)、93.8%(30/32)、96.2%(25/26);非主视眼与目标屈光度偏移在±0.50 D之间分别占81.3(26/32)%、87.5%(28/32)、93.8%(30/32)、96.2%(25/26)。术后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球差分别为(0.11±0.03)和(-0.01±0.0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1个月时,非主视眼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71.34±21.69)和(61.34±15.85)μm,显著高于主视眼的(51.97±6.33)和(52.72±6.3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等级在满意及以上占比为96.9%(31/32)。 结论:双眼分别行SMILE和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近视眼伴老视患者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获得较高的术后满意度。SMILE可减轻角膜上皮重塑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上皮基底膜再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生有利于初始基底膜的组装。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为初始基底膜提供其余组装成分。规则的角膜基质表面有利于基底膜连续再生和基质细胞定位提供EBM成分。本文从对基底膜的认识发展、角膜EBM的成分与功能、角膜EBM再生与角膜基质重塑的关系、EBM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就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EBM再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种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效果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眉下切口提眉术(subbrow blepharoplasty,SBB),重睑成形术(double eyelid surgery,DES)和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combination of subbrow blepharoplasty and double eyelid surgery,CSD)3种方法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及纳入和排除标准将患者分为SBB组、DES组和CSD组。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上睑皮肤松弛改善效果,包括睑缘-角膜映光点距离(MRD1)、角膜内侧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CMFD)、瞳孔中点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MPMFD)、外眦处睑缘与重睑褶皱距离(LCMFD),以及上睑皱纹改善效果,并由患者和第三方医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90例女性患者被纳入研究,每组30例,患者年龄35~62岁,3组患者年龄及上睑皮肤松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上睑皮肤松弛和上睑皱纹均得到改善。CSD组2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额部皮肤麻木。SBB组、DES组和CSD组MRD1改善量分别为(0.14±0.09) mm、(0.34±0.11) mm、(0.43±0.15)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4.537, 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418、2.824、9.236, P值分别为<0.001、0.008、<0.001);MCMFD改善量分别为(0.32±0.15) mm、(0.92±0.21) mm、(0.97±0.24)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4.082, P<0.001),SBB组与DES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1.273、12.404, P值均<0.001),DES组与C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32, P=0.261);MPMFD改善量分别为(0.34±0.13) mm、(1.07±0.24) mm、(1.37±0.23)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93.935, 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3.531、5.628、19.159, P值均<0.001);LCMFD改善量分别为(0.54±0.17) mm、(1.58±0.37) mm、(1.97±0.48) mm,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1.405, 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971、4.097、15.068, P值均<0.001)。上睑皱纹评分改善量:SBB组、DES组、CSD组分别为(0.70±0.47)分、(0.50±0.51)分、(1.20±0.48)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471, P<0.001); SBB组与D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92, P=0.115),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571、3.979, P值均<0.001)。SBB组、DES组和CSD组VAS患者评分分别为(2.77±0.57)分、(2.17±0.38)分、(3.90±0.31)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4.575, 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79、15.541、10.161, P值均<0.001)。VAS医师评分分别为(2.80±0.61)分、(2.27±0.58)分、(4.07±0.45)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4.085, P<0.001),SBB组与DES组、DES组与CSD组、SBB组与C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740、12.624、8.883, P值均<0.001)。 结论:相较于眉下切口提眉术和重睑成形术,眉下切口提眉术联合重睑成形术能够充分切除上睑松弛皮肤,明显减少上睑皱纹,调整和重塑重睑形态,恢复良好的眉眼部美学关系,是矫正中、重度上睑皮肤松弛的更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MILE术后不同效价激素治疗对角膜光密度值和角膜上皮厚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不同效价激素治疗下的角膜光密度值和角膜上皮厚度(CET)的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近视诊疗中心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01例(197眼)。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51例(99眼)和氟米龙组50例(98眼)。地塞米松组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点眼,每次1滴,用药1周,1周后改为氟米龙滴眼液3次/d,每次1滴,每周减量1次,至术后1个月时停药。氟米龙组术后使用氟米龙滴眼液和妥布霉素滴眼液,均4次/d点眼,每次1滴,1周后停用妥布霉素滴眼液,并继续使用氟米龙滴眼液3次/d,每次1滴,每周减量1次,至术后1个月时停药。在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分别测量2组患者手术层面的角膜光密度值、CET、眼压及视力等。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 U检验比较2组数据间不同随访时间点的差异。 结果::最终地塞米松组和氟米龙组分别有42例(82眼)和43例(84眼)完成随访。2组基本信息、术前等效球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时,2组角膜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1周时,地塞米松组角膜光密度值低于氟米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6, P=0.011)。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2组眼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1周时,地塞米松组眼压明显高于氟米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86, P<0.001)。术前和术后1 d、1个月时,2组C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时,地塞米松组在0~2 mm( t=-2.89, P=0.005)和>2~5 mm区域( t=-3.48, P=0.001)CET低于氟米龙组。术前时,2组在亮环境和暗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术后1周时和1个月时,地塞米松组的对比敏感度优于氟米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视力、总高阶像差、术后有效指数和安全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与使用低效价糖皮质激素相比,SMILE术后早期使用高效价激素明显抑制了角膜上皮重塑,角膜光密度值和对比敏感度恢复更快。SMILE术后患者使用高效价激素眼压升高更明显。术后高效价与低效价糖皮质激素相结合的给药方案,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快、更安全有效的术后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角膜上皮重塑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SLAK-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情况,探讨角膜上皮重塑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屈光矫正提供良好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09/2021-10于我院接受SLAK-CXL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29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IOP)、屈光度、角膜曲率及角膜上皮厚度(CET),观察CET变化趋势,并根据透镜厚度和植入深度分析影响CET变化的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纳入患者术后1mo角膜前表面曲率平坦值(Kf)和陡峭值(Ks)均升高(P<0.05),术后1、2、6mo,1a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均升高(P<0.05).纳入患者术后CET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中央区CET变化趋势较明显.与术前相比,术后1、2、6mo,1a旁中央区上方、鼻上方、鼻侧和颞上方CET均降低,中周区上方、颞侧、颞上方CET均降低,外周区鼻上方CET均增加.术后1a,不同植入透镜深度和厚度患者各分区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均无差异(P>0.05).结论:首次发现SLAK-CXL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角膜形态发生变化,CET呈先减少再增加再减少趋势,术后1a中央区、旁中央区CET降低,中周区、外周区CET增加,且角膜上皮重塑程度与术中植入透镜深度和厚度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