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矫正儿童下睑倒睫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矫正术治疗儿童下睑倒睫的远期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下睑倒睫患儿200例(400眼),年龄3~10岁,平均5.56±2.30岁.方法 对200例(400眼)下睑倒睫者适量切除下睑皮肤及眼轮匝肌,睫毛外翻褥式缝合,皮肤连续缝合,部分患者联合灰线切开.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主要指标 睫毛位置、畏光、流泪、角膜损伤、眼睑位置形态、有无下睑泪小点外翻、下睑皮肤凹陷性瘢痕、有无明显的下双眼皮.结果 术后患者倒睫全部矫正.200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倒睫无复发.170例患儿随访观察12个月,1例(1眼)倒睫部分复发.术后200例患儿畏光、流泪均消失,200例(380眼)角膜上皮损伤愈合,无下睑内、外翻,无下睑泪小点外翻,无下睑切口处皮肤凹陷性瘢痕,无明显下双眼皮,外观良好.结论 通过对下睑倒睫手术方案的精准设计,皮肤以及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远期观察倒睫手术效果确切,且外观恢复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临床检查确诊并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的连续单纯RRD患者76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1例42只眼,女性35例36只眼.平均年龄(33.90±15.60)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三面镜、B型超声、超声生物显微镜、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logMARBCVA为0.88±0.88.均行经结膜切口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经结膜定位裂孔后,在裂孔相应位置做5~6 mm的放射状结膜切口;冷冻后,小儿开睑器撑开结膜切口,1~2针固定小的硅海绵或硅胶.观察手术后1周,1、3、6个月患眼BCVA、眼压、泪膜稳定性、结膜外观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手术后1周,78只眼中,视网膜复位77只眼,占98.7%;改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只眼,占1.3%.患眼logMARBCVA为0.44±0.41;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2,P<0.01).手术中发生结膜切口撕裂1只眼.穿刺放液时发生视网膜下出血5只眼.其中,手术后3、6个月时视网膜下出血吸收分别为2、3只眼.手术后1周有视网膜下积液10只眼;6个月时完全吸收.手术后1周时,泪膜稳定性恢复至手术前水平;1个月时,结膜切口愈合.未发现巩膜穿孔、植人物排斥、复视或感染等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不影响视网膜复位率的前提下,经结膜切口行改良最小量巩膜外扣带手术减小损伤,可有效治疗单纯RRD;最大限度地保留结膜完整性,泪膜稳定性恢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机对开放性眼外伤预后影响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开放性眼外伤(OGI)因损伤机制、部位不同等导致病情复杂、变化多样,以致OGI后不同时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的结局完全不同.OGI PPV时机一般分为早期(≤3d)、延迟(4~14d)、晚期(>14 d).国内外对于OGI后PPV的手术时机仍存在较大争议.眼内异物或高感染风险者通常早期手术,可有效降低眼内炎的发生;但由于OGI导致的角膜水肿、玻璃体积血等为早期诊断及手术增加困难.伴有明显脉络膜出血或较大后部创伤者一般选择延迟手术,此时血凝块已液化使其更容易去除;但手术后并发症风险也相应增加.晚期手术可降低PPV难度,但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几率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视网膜牵拉、裂孔以及手术后瘢痕的形成.了解OGI后PPV时机、眼内变化和特点、手术结局,可为OGI后PPV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缝合治疗人工晶状体及囊袋张力环脱位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0岁.因左眼视力下降20 d于2017年2月22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于3年前行双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左眼因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损伤,手术中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1枚.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08.双眼眼压均为22 mmHg(1mmHg=0.133 kPa).左眼结膜、角膜、前房检查正常;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缺如;玻璃体轻度混浊;IOL、张力环、囊袋整体倒向颞后方玻璃体腔内,仅余颞下方囊袋未脱位(图1A);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右眼IOL位正,余未见异常.B型超声检查,左眼玻璃体混浊、后脱离,玻璃体前部可见弧形强回声.诊断:左眼IOL脱位;右眼IOL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眶上外侧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经眶上外入路组(n=52)和经翼点入路组(n =44).随访术后3个月,评估近期预后,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瘤体残留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一例病死,经眶上外入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经翼点入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46% vs 84.09%,χ2=0.389,P =0.746).经眶上外入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经翼点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翼点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眶上外入路组术后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颞肌萎缩、面神分支损伤、脑脊液漏等入路相关并发症,经翼点入路组2例出现颅内感染,5例颞肌感染,1例面神分支损伤,其中经眶上外入路组颞肌萎缩发生率为0低于经翼点入路组11.36%,差异有显著性(χ2=6.234,P =0.042).术后复查显示,两组无一例出现动脉瘤残留.[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翼点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近期效果相当,但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眼内容剜出术及眼球摘出术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眼内容剜出术及眼球摘出术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眼内容剜出术和眼球摘出术手术患者86例86眼的临床资料,从年龄与性别分布、直接就诊原因、原始病因、术式选择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年龄以50~59岁最多,直接就诊原因以眼球破裂伴眼内容丢失就诊者最多,20例(23.3%);原始病因以眼外伤最多,41例(47.8%);眼内容剜出术和眼球摘出术例数及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眼外伤是造成眼内容剜出术及眼球摘出术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手术并发症是眼内容剜出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功率激光遥测装置致黄斑损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19岁.因右眼激光射入后自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遮挡感于2016年12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3d前在操作激光测距仪(Nd:YAG)时因同事失误致使激光意外发射,激光发射器距离右眼约5m,激光机波长1 060 nm,输出能量1J,脉冲重复工作频率10 pps.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5,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0.右眼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玻璃体腔少量积血;黄斑区可见1/2个视盘直径大小的圆形裂孔,其周围视网膜水肿(图1).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视网膜全层断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和椭圆体带缺失(图2),黄斑区周围视网膜水肿.左眼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显微镜下保护泪点的泪小管切开联合R-S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太原爱尔眼科医院泪道病科显微镜下保护泪点的泪小管切开联合R-S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随访半年的效果.32例(32眼)患者中女性26例,平均年龄(60.9±12.2)岁.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泪小管逆行排石检查,术中行显微镜下保护泪点的泪小管切开术联合R-S泪道引流管置入术术中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病原学检查,术后辅以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点眼.32例中治愈27例(84.37%),好转3例(9.37%).无效2例(6.25%).认为该术式精细准确、损伤小,术后外观良好,是治疗泪小管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泪道冲洗针头联合睑板腺夹在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泪道冲洗针头联合睑板腺夹在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设计回顾性非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2021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诊为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患者16例(16眼).方法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显微镜下手术切除睑缘色素痣.利用睑板腺夹固定睑缘部位色素痣,借助插入泪道中的泪道冲洗针头观察泪道的位置及其与色素痣的毗邻关系,结膜面缺损旷置,眼睑前层缺损局部皮瓣修复.主要指标术后泪道情况,眼睑位置及外观.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1.5)个月.16例患者术中视野均清晰,出血量少.最后复查时均无溢泪,冲洗下泪道均通畅.无明显瘢痕、成角畸形、眼睑内外翻、泪小点闭锁,睑缘色素痣无复发.结论内眦部局限性睑缘色素痣切除术中使用泪道冲洗针头及睑板腺夹术中视野清晰且止血效果好,同时可保护泪道避免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