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仙桃中4种转录因子鉴定及其组织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为珍稀濒危的附生兰,附生较地生而言进化出了许多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而转录因子对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作用,旨在探讨和发掘石仙桃中调控其生长发育的转录因子.[方法]利用PacBio和Illumina测序技术获得石仙桃的全长转录组数据以及在根、根状茎、假鳞茎和叶片中的基因表达量,通过进一步生信分析,探讨石仙桃 4 种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理化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并用氯化钠(NaCl)和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逆境胁迫,用RT-qPCR分析了C2H2家族和bHLH家族的表达量.[结果]石仙桃中鉴定的4种转录因子及其家族成员转录本为:C2H2家族21个、bHLH家族 27 个、WRKY家族 30 个、bZIP家族 19 个,这 4 个家族及其成员主要为亲水的不稳定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核内,bHLH家族的部分成员位于细胞质、叶绿体等细胞器中,各基因家族均具有典型的保守结构域特征,在石仙桃的根、根状茎、假鳞茎和叶片呈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21 个C2H2 家族和 27 个bHLH家族中所有基因表达均受NaCl和MeJA影响,但家族成员受到促进或抑制表达及其表达量存在差异.[结论]鉴定了石仙桃中 4 个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数量,各家族成员主要是位于细胞核内的亲水不稳定性蛋白,并具有保守结构域特征和组织表达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耦合SOM-MCR模型的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面向"绿色城市圈"发展理念,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研究采用的多指标叠加分析丢失了各因子蕴含的原始信息,仅可以识别同质化生态源地.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融入"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组合划分生态功能区→识别多类型生态源地;综合自然因素与人类影响修正生态阻力面,并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主要结论如下:武汉城市圈存在两类典型"高重要-低敏感—高连通"的生态源地,包括 9756km2 的粮食供给区(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和仙桃市)和 6791km2 的固碳释氧区(黄冈市东北和咸宁市东南),应作为生态安全核心区;低连通粮产源地分布于武汉市近郊与鄂州市,低连通碳汇源地分布在黄石市东南,宜作为生态保护功能区;共识别 39 条生态廊道,按照两端源地属性可划分为粮产连通轴、碳汇连通轴和跨类连通轴;综合构建了"一环、三翼、多联通"的武汉城市圈多特征生态安全格局.该格局有机融入了生态功能区划理念,有助于城市圈"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保护与修复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细叶石仙桃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细叶石仙桃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细叶石仙桃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方法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细叶石仙桃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ethyl syringate(1)、isopimpinellin(2)、(24S)-豆甾-4-烯-3-酮(3)、香草醛(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欧前胡素(6)、bis(2-ethylhexyl) benzene-1,2-dicarboxylate(7)、dehydrovomifoliol(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北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咸宁、黄石、荆州、宜昌、荆门、襄阳、十堰、鄂州和仙桃市采集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经实验室饲养1代的试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DDVP、残杀威和乙酰甲胺磷5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及其95%CI、击倒率和抗性倍数,评价其抗药性情况.结果 武汉、宜昌和黄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8.16、7.71和6.48倍;荆门、武汉和宜昌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程度较高,分别为19.75、7.06和6.75倍;武汉、十堰和荆门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61.22、9.13和8.35倍;襄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残杀威的抗性最高,为6.71倍,其他地区均较低;荆州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最高,为4.88倍,其他地区均较低.结论 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尽量采用环境治理方法,清除蜚蠊赖以栖息的生存条件,尽量减少滞留喷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仙桃属植物菲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石仙桃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有菲、联苄、二苯乙烯、三萜、木脂素、甾体和酚酸等类化合物,其中以菲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菲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活性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已鉴定出菲类化合物64个,结构类型包括简单的菲类、9,10-二氢菲类、9,10-二氢菲二聚体、菲类其他衍生物.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对石仙桃属植物菲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石仙桃属植物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仙桃多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石仙桃多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小鼠的肺泡灌洗液(BALF)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2等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配对设计随机方法将90只BABL/C裸鼠分为三组:模型组、克拉霉索组和石仙桃多糖组,每组30只.用PPLO肉汤培养基培养肺炎支原体,将成功培养的肺炎支原体滴入裸鼠鼻腔1×107 CCU/mL菌液各50μL(1、5、8d).造模第9天开始,石仙桃多糖组用石仙桃多糖干预,克拉霉素组按15 m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6d,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1、3、6d后,分别收集小鼠BALF,用SP4琼脂平板定量培养BALF肺炎支原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小鼠BALF中IL-1β、IL-1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肺部组织用中性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的病变程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石仙桃多糖组BALF定量培养肺炎支原体菌落数量明显减少(P<0.05),肺部炎症明显好转,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肺实质炎症评分明显下降(P< 0.05或P<0.01).治疗第1、3、6天,石仙桃多糖组IL-1β、IL-12、IFN-γ、TNF-α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仙桃多糖显著减轻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肺部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小鼠体内Th1/Th2细胞因子IL-1β、IL-12、IFN-γ和TNF-α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仙桃多糖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表达及肺部炎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石仙桃多糖(PCLP)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细胞Th1/Th2表达及肺部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PCLP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第1天和第15天用含100mg卵蛋白和200 mg氢氧化铝的生理盐水致敏,第22天起用1%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雾化吸入激发哮喘,地塞米松组和PCLP组于第16天开始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PCLP灌喂,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对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进行细胞分类和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哮喘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地塞米松组和PCLP组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PCLP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肺泡炎性渗出物较少.地塞米松组和PCLP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IFN-γ水平高于哮喘模型组(P<0.05).PCLP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IL-4水平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PCLP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IFN-γ/IL-4比值均高于哮喘模型组(均P<0.05).PCLP组大鼠血清中总IgE含量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结论 PCLP能有效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和Th2平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仙桃多糖对哮喘大鼠肺部炎症、细胞外信号调节酶和蛋白激酶B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石仙桃多糖(PCLP)对哮喘大鼠肺部炎症细胞外信号调节酶(ERK)和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PCLP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建模第16天,地塞米松组、PCLP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及PCLP灌胃,正常组、哮喘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28 d后取4组大鼠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情况,比较4组大鼠ERK1/2、 磷酸化ERK1/2(p-ERK1/2)、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其他3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地塞米松组和PCLP组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低于哮喘模型组(均P<0.05).地塞米松组和PCLP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症状轻于哮喘模型组.PCLP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ERK1/2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哮喘模型组(均P<0.05).结论 PCLP可以减轻哮喘大鼠肺部炎症,机制可能是其抑制ERK1/2的磷酸化和降低p-Akt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仙桃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完善石仙桃饮片质量标准.方法 以石仙桃对照药材为参比,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为显色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10批石仙桃药材进行薄层鉴别;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通则测定石仙桃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质量分数.结果 以硅胶G板为固定相,环己烷-丙酮(体积比7∶5)为展开剂,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石仙桃饮片薄层特征斑点清晰,分离效果最佳,特征明显;且DPPH显色后日光下检视,色谱图Rf值0.38处呈现淡黄色斑点;建议石仙桃饮片总灰分限量不得超过7.1%,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6.3%,稀乙醇浸出物质量分数不得少于12.4%.结论 本研究完善了石仙桃饮片的质量标准,建立了石仙桃的生物自显影TLC鉴别方法,将质量评价与抗氧化活性相关联,为石仙桃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岩生石仙桃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首次对岩生石仙桃Pholidot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方法对岩生石仙桃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岩生石仙桃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nfusarin(1)、7-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4-二酮(2)、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4)、山药素Ⅲ (5)、石斛酚(6)、3,3'-二羟基-5-甲氧基二苯乙烯(7)、环石仙桃萜酮(8)、环石仙桃萜醇(9)、丁香脂素(10)、β-谷甾醇(11)、豆甾-5-烯-3β,7α-二醇(12)、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ol (13).结论 化合物1~13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和12为首次从石仙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