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水阳江流域2018-2022年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2018-202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徽水阳江流域开展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15处旧石器地点和采集点,复查既往发现遗址或地点6处,共获得116件石制品.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占据统治地位,原料来源主要出自本地河漫滩上的砾石,标本表面普遍有一定程度的风化与磨蚀.石制品类型主要有石核和石片,硬锤直接锤击为主要剥片技术,较少使用两极技法剥片.石核根据剥片模式的差异可进一步分为尝试石核、砍砸器石核、盘状石核和多面体石核4类.各地点发现的石制品技术特征属于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根据石制品出自网纹红土层或采集自网纹红土层地表的埋藏特点,初步推测这些地点的年代为中更新世.新发现为重新审视水阳江流域早期人类的石器技术提供了更多的考古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2020年江西高安上湖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26
上湖遗址埋藏于锦江右岸第3级阶地顶部的红色黏土堆积中.2020年对上湖遗址B区进行了发掘,发现石制品3030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碎屑和未经加工的砾石;原料主要来自附近河滩的砾石,岩性以脉石英为主;石核剥片以锤击法为主,辅以砸击法,缺乏预制程序,盘状石核占有一定比例;石器类型多样,以刮削器为主,另有少量凹缺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和钻等;石器毛坯以断块和石片为主,修理程度有限.从尺寸来看,上湖遗址石制品组合表现出明显的小型化特征.初步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古人类在该遗址频繁活动的时间始于距今约2.6万年前,处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 2阶段)的早期.上湖遗址的发掘,为认识中国南方地区小型石片石器工业的出现和发展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泥河湾盆地马梁遗址第10地点2016年出土石制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马梁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缘,发现于1983年,并于同年及2006、2008年分别进行小规模发掘,出土了少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016年,为建立该区域早-中更新世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低于马梁遗址文化层约3m的马梁第10地点开展试掘,发掘面积18m2,出土石制品197件,动物化石1500余件.石制品原料以燧石、石英砂岩和白云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砾石、岩块、断块和碎屑等.技术上,以硬锤锤击为主要打制技术,石核剥坯较为简单,未见修理台面,工具加工缺乏“精制品”,表现出较为单一和简单化的石器工业面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汉中盆地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
编辑人员丨2023/8/6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 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记录构建的“现代人出自非洲说”(Recent Out-of-Africa)提出了挑战.新的古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出现于约100 kaBP的中国南方,可能(至少部分)是由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化而来.一些古老型智人表现出了与早期古人类镶嵌或过渡性的体质特征,并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杂交混合.同时一些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表现出了早期现代人类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中国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主工业和南方的砾石石器主工业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然而从约40 kaBP开始,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在中国北部,紧随其后的是这些地区骨制工具和个人装饰品的出现,这表明,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我国北部可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关系,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的迁移路线.人类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和适应的过程与机制可能与欧亚大陆西部有所不同.本文对有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和进展进行了总体回顾,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重要学术问题的看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陕西汉中洋县金水河口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制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位于汉水左岸一级支流金水河第四级阶地的金水河口遗址是汉水流域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遗址.2014年6月~2015年2月,为了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南水北调西线“引汉济渭”项目的实施,我们对金水流域金水镇附近的3个旧石器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金水河口遗址即为其中之一.该遗址发掘面积370m2,出土不同类型石制品1210件.研究显示在金水河口遗址生活的古人类主要选取附近河滩砾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及工具加工.石制品的岩性以石英和石英岩为主,硅质灰岩次之,并少量使用了石英砂岩和花岗岩原料.古人类主要使用锤击法剥片.遗址中石核的利用效率较低,近半数石片有直接使用的痕迹.加工工具的毛坯以石片为主.工具类型除了刮削器、凹缺器、石锥等小型工具之外,还有砍砸器、手镐、重型刮削器等重型工具.遗址中碎屑数量很少.石制品组合以刮削器等小型工具为主,也包含少量重型工具.相较于汉中盆地已发现的遗址,金水河口遗址的文化面貌与洛南盆地中更新世的龙牙洞遗址更相似,但是重型工具的比例更高.由于遗址堆积物已超出了钾长石红外后释光测年法(post-IR IRSL)的测年范畴,目前只能给出遗址的埋藏时间下限,即埋藏石制品地层的年代不晚于150 ka.作为汉中盆地有明确测年的中更新世晚期遗址,金水河口遗址为我们系统了解汉江支流金水河流域和秦岭地区的石器工业特点、遗址地层堆积及年代等提供了新的、丰富的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华北晚更新世的石片石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晚更新世华北地区石片石器发展历程;进而探讨石片石器与南邻的砾石工业,北部边疆地区新发现的莫斯特文化遗存,以及更晚来自西北方向的石叶/细石器技术的交流互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晚更新世华北石片石器与现代人在该地区出现与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提出石片石器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主流,亦是追溯该地区现代人出现与发展课题至关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安段新发现的石制品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8年6月,我们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陕西一侧延安段新发现5处旷野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556件,部分石制品暴露于黄土地层的剖面上.古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黄河河床和阶地的砾石层,岩性以石英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除上述两种原料之外,燧石、硅质岩、硅质灰岩、石英砂岩、细砂岩、蛋白石、玛瑙、火成岩等也有少量使用.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工具、断块和碎片屑,尺寸以小型为主.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剥片主要采用锤击法直接剥片,少量使用砸击法,可能偶而使用碰砧法和锐棱砸击法.工具多为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中小型刮削器,有少量以砾石为毛坯加工而成的砍砸器.伏羲村、苏亚河、高家畔、延水关4个地点发现的石制品原生埋藏地层为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该套地层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石制品属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衣锦滩地点的石制品分别埋藏于黄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堆积和黄河第一级阶地上覆的土状堆积中,时代分属于旧石器 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本次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进一步扩大了黄河晋陕峡谷地区旧石器遗存的分布范围,丰富了该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内涵,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百色盆地高岭坡遗址的地层及年代
编辑人员丨2023/8/6
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因含有众多的手斧且年代早到803 kaBP而闻名于世.盆地内发育有7级河流阶地,其中第Ⅳ级阶地发现有手斧和玻璃陨石.自从1973年第一个石器地点被发现,越来越多的遗址或地点被调查发现和发掘.以前研究认为,百色盆地旧石器只出自网纹红土层,年代均为803 kaBP.2013年以前,通常只在土状堆积的上部发掘,从来没有人对第Ⅳ级阶地的沉积物从地表到底部砾石层进行系统发掘,因此关于第Ⅳ级阶地的整体地层堆积情况及含石器层位很模糊.2013-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会同田东县博物馆对百色盆地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田东高岭坡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从遗址的地表往下一直发掘到砾石层,揭露出厚度超过7m的完整地层序列,发现1处小型石器制造场和1处用火遗迹.在不同地层中发现石制品800多件,包括砍砸器、手镐、刮削器等.涵盖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根据地层对比和石制品的特征及测年结果,我们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3期:第一期的年代早于或等于803 kaBP,第二期为15 kaBP,第三期约为10 kaB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英德青塘遗址黄门岩2号洞地点2016年度的发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英德青塘遗址系岭南地区一组含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堆积的洞穴遗址.2016年夏对其中的黄门岩2号洞地点进行首次正式发掘,该地点发现有连续多层的文化堆积,探方出土以及地表采集了大量砾石制品、种类丰富的动物遗存、以及若干件早期陶片,部分胶结地层堆积中可见包含了大量螺蚌壳.文化遗存中的砾石石器多选用河滩砾石,使用硬锤在砾石的一端或一侧单面陡刃加工的技术特点突出,有望为探讨中国岭南地区与东南亚大陆地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初期的砾石石器工业之联系提供新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