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用水中30种硫醚类致嗅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饮用水中30种硫醚类致嗅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GC)-质谱(MS)测定方法.方法 向25 ml水样中加入氟苯和溴苯内标物,室温吹扫捕集11 min,经HP-VOC色谱柱(60 m×0.32 mm,1.8 μm)分离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 在0.09~9.0 μg/L的浓度范围内,所得30种硫醚化合物的回归方程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7 5.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3 μg/L,定量下限0.03~0.09 μg/L,平均回收率为70.0%~125%,RS为1.85%~9.9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水中30种硫醚类致嗅物的同时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太湖西岸沉积物中典型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挥发性硫化物是微囊藻死亡分解产生的主要藻源性嗅味污染物,伴随微囊藻水华的暴发而大量产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状况,也给沿湖居民以及水生生物带来危害.本研究分析了夏季太湖西岸近岸带上覆水以及沉积物中三种典型挥发性硫化物二甲硫醚(DMS)、二甲二硫醚(DMDS)、二甲三硫醚(DMTS)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挥发性硫化物(VSCs)在沉积物表层含量最高,其中DMDS浓度最高达262.25 ng·g-1,DMTS浓度最高达50.90 ng·g-1.空间分布上:在近岸带,表层沉积物(0 cm-4 cm)自然芦苇带内挥发性硫化物的含量低于人工挖掘的漕沟内;近岸带嗅味物质明显高于湖区内.研究认为,藻类大量聚集死亡沉积至湖泊底部,降低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了致嗅物质的产生,为湖泛的暴发留下隐患.建议在近岸带蓝藻聚集区适时打捞,底泥疏浚等生态治理措施,降低湖泛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