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19年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2015—2019年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对2015—2019年唐山市无偿献者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抗-HIV检测,HIV初筛阳性的血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试验,并对确诊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唐山市无偿献血者463 077例,发现HIV感染者92例,HIV阳性率为1.99/万,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唐山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率与商丘市接近,呈平稳而缓慢上升趋势。在92例HIV感染者中,合并TP感染的最多,有13例,占14.13%(13/92)。感染途径以男女性传播和男男性传播多见,分别占50.00%(46/92)、34.78%(32/92)。结论:2015—2019年唐山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呈平稳而缓慢上升趋势,不同特征人群HIV阳性率有差异,以文化程度低、首次献血的中青年男性为主,应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献血后HIV实验室筛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994—2021年北京地区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1994—2021年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分析献血者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献血者管理及血液安全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献血人群中HIV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联合核酸检测(NAT)情况、第三方确证实验室蛋白免疫印迹法(WB)的检测结果以及感染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地区1994—2021年共计有6 450 244人次参加献血,其中初筛反应性为7 622例,经HIV确证检测后有1 553人份结果为阳性,年平均检出率为2.41/万,每年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99.690, P<0.01),检出率最高为2015年(5.93/万),最低为1994年(0);对2011—2021年ELISA联合NAT检测出的3 802份初筛反应性标本进行WB确证试验,其中确证试验为阳性的合计1 191份,均为ELISA血清反应性,其中NAT(+)的有682份;感染人群性别分布主要以男性为主(95.30%);年龄以18—30岁为主(62.40%);职业以职员、工人和其它(含不详)的感染者检出率较高,共计占总感染人数的83.26%;ABO血型系统,以A、B、O型为主(89.70%),Rh血型系统以Rh阳性为主(99.25%);首次献血者的感染检出率高于重复献血者( χ2=39.587, P<0.01)。 结论:1994—2021年北京地区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的年检出数量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目前的筛查策略虽能够较合理地屏蔽HIV感染者,但本地区感染者检出率相对较高,鉴于HIV感染者的特征分布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的处理方案,以保证血液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微小RNA-448靶向沉默维甲酸诱导蛋白14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微小RNA-448(miR-448)对沉默维甲酸诱导蛋白14(RAI14)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对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用miR-448转染人胃癌细胞株和胃正常上皮细胞GES-1,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认miR-448是否对RAI14具调控作用。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和Transwell实验进一步确证所筛选miR-448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GES-1比较,miR-448在SGC790细胞株中表达最低(2.22±0.18比8.11±0.26, t=7.67, P<0.01);miR-448可结合到RAI14 mRNA的3’UTR区降低荧光素酶活性至62%;增殖实验中,与mimic NC组比较,miR-448可显著抑制SGC790增殖率(0.71±0.07比1.38±0.04, t=2.96, P<0.01);在侵袭和迁移实验中,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iR-448可显著抑制SGC790侵袭[(60.33±1.52)/视野比(137.66±3.21)/视野, t=3.79, P<0.01]和迁移[(50.0±2.0)/视野比(92.67±2.08)/视野, t=2.49, P<0.01]。 结论:miR-448可能通过靶向于RAI14 mRNA进而抑制其蛋白表达,最终负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全基因组筛选与鉴定泛癌非编码RNA246作为一种新的泛癌抑制非编码RNA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与功能研究,探讨新的抑癌非编码RNA(ncRNA)及确定其功能。方法: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泛癌RNA-seq数据中ncRNA进行全基因组meta分析,筛选出新的下调表达泛癌ncRNA。以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体外功能实验确证该ncRNA的泛癌抑制功能。组间比较采用双侧 t检验。 结果:全基因组meta分析发现1 615种差异表达ncRNA,其中由ENSG00000231246编码的ncRNA未见报道,我们将其命名为泛癌非编码RNA246(PANC246)。相对于未转染组和转染pcDNA3.1空质粒组,过表达PANC246质粒转染的食管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细胞株,其细胞增殖( t=7.252, P<0.01)、迁移( t=15.073, P<0.01)和侵袭能力( t=11.003, P<0.01)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t=23.293, P<0.01)。与未转染组和空质粒组比较,PANC246高表达可显著抑制CDK2( t=19.301, P<0.01)、KRAS( t=14.682, P<0.01)、MUC16( t=22.581, P<0.01)等原癌基因mRNA表达。 结论:PANC246是一种新的泛癌抑制ncRNA,有望作为广谱抗癌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例HIV-1早期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一例疑似HIV早期感染者追踪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对该病例于首次检测后两周、四周、六个月追踪采样并进行检测,采用包括乳胶法、胶体硒、胶体金、ELISA三代/四代、WB确证和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检测窗口期长短不一。结论:不同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对HIV早期感染检测窗口期及敏感度可能存在差异,需针对特定高危人群优化检测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关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高感染率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损伤内皮细胞等多种机制直接参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也可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仍需要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确证,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本文现就幽门螺杆菌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两社区老年男性的性需求及HIV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两社区不同年龄老年男性的性需求及HIV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6—12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在黔东南州选取有工作基础,且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关系较好的两个社区,对到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或就诊的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两社区各200名。HIV快速检测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W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近1次与配偶/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400名老年男性中,50~64岁者占52.2%(209名),≥65岁者占47.8%(191名),HIV感染率为1.0%(4/400)。两年龄组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仅为25.8%(54/199)和26.2%(50/191)。50~64岁者中,68.0%(142名)自我感觉性欲正常,73.6%(153名)自报性行为时每次都能阴茎勃起或基本勃起,52.9%(110名)多数时候射精有力。与≥65岁者相比,50~64岁者过去6个月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89.5%,179/200)、最近1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93.8%,168/179)、发生过临时性行为(不包括商业性伴)的比例(11.0%,23/209),以及商业性行为的比例(3.8%,8/209)均更高。年龄为50~64岁( OR=2.70,95% CI:1.22~5.95)、平均月收入≤1 000元( OR=2.79,95% CI:1.25~6.21)、没有使用过助性剂( OR=3.78,95% CI:1.65~8.67)是最近1次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 结论:该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与≥65岁组比,50~64岁组性行为更活跃,性需求更高。50~64岁组、经济水平较低和性能力良好者更容易发生HIV危险性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广州市医疗机构HIV抗体不确定的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及与转归情况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征及其与HIV感染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HIV确证实验室2015—2019年报告HIV抗体不确定的蛋白印迹试验(WB)结果,分析带型特征及其与转归的关系。结果:共3 365份样本进行了WB试验,其中HIV抗体不确定199份,有确定转归结果185例,其中转归为阳性的比例为89.73%(166/185)。HIV不确定结果的WB组合带型共有13种,最常见为p24+gp160,占32.66%,其次为gp120+gp160和gp41+gp120+gp160,分别占16.58%和16.08%。在上述最常见的3种组合带型中,除了1例gp120+gp160组合带型样本最后转归为阴性,其他均转归为阳性。阳转者外膜蛋白带gp160和gp120带型出现率显著高于阴转者( χ2=36.116和4.188, P均<0.05)。 结论:WB不确定结果中,大多数转归为HIV感染。外膜蛋白类不确定结果预示HIV感染的机会比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湖南省既往HIV-2疑似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既往HIV-2疑似感染者血清样本进行HIV-2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湖南省HIV-2感染状况。方法:收集全省15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003—2020年原始记录中出现了HIV-2抗体指示性条带的库存血样和检测对象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国内批准上市的能同时诊断HIV-1和HIV-2的试剂盒进行重复检测。结果判定按照试剂盒说明说明书。结果:共收集到出现了HIV-2抗体指示性条带的样本378份,涉及病例363例。血清检测结果显示,326例(89.81%)HIV-1抗体阳性;18例(4.96%)HIV-2抗体阳性;12例(3.31%)HIV抗体阳性但不能分型;6例(1.65%)HIV抗体不确定;1例(0.28%)HIV-1/2抗体阴性。18例HIV-2抗体阳性样本来自湘潭市15例(83.33%)和长沙市3例(16.67%)。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男性12例(66.67%)、女性6例(33.33%),男女比2∶1;丧偶或离异6例(33.33%),在婚单阳8例(44.44%)、在婚双阳2例(11.11%)、婚姻状况不详2例(11.11%);首次检测平均年龄(56.94±12.52)岁,男性年龄跨度在33~76岁之间、女性年龄在44~66岁之间,男性年龄跨度比女性大;样本来源医院住院13例(72.22%)、监狱羁押和血站送检各2例(22.22%)、配偶筛查1例(5.56%);样本首次检测时间2005年、2009年、2013年、2014年、2018年、2020年各1例;2016年6例、2017年2例、2019年4例。截至2020年存活9人、死亡或者失联9人、已经开展抗病毒治疗3人。在能随访到的7例中,全部承认为异性性传播、6例否认有国外旅居史、1例否认有国外性接触史。结论:HIV-2感染疫情在湖南省已经持续时间比较长,本地感染不是偶发个例,存在长期聚集性疫情传播的可能。这提示国家应加强对HIV-2的监测、检测、诊断治疗的研究,重视HIV-2传播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7—2021年通州区HIV筛查有反应样本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通州区HIV筛查有反应样本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了解通州区HIV抗体阳性病例分布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免疫印迹试验,对2017—2021年通州区HIV筛查有反应样本进行抗体确证试验,按照性别、年龄、送检机构、检测途径等类别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17—2021年,通州区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共接收HIV筛查有反应样本2 480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994份(40.1%),HIV抗体不确定774份(31.2%),HIV抗体阴性712份(28.7%)。确证阳性率男性(51.6%)高于女性(8.6%)、20~39岁年龄组(44.4%)高于其他年龄组;阳性病例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93.7%)。采供血机构确证阳性率最低(10.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高(91.8%);不同户籍、是否合并梅毒及不同检测途径样本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IV筛查实验室(46.8%)与快检点(47.0%)确证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1抗体阳性样本WB结果以全条带为主(89.5%),不确定样本以单一条带为主(70.8%)。 结论:应进一步强化艾滋病防治宣传与扩大检测工作,加大不确定检测者随访力度,以推进HIV感染早发现、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