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云南省西南地区福寿螺CO Ⅰ基因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了解云南省西南地区福寿螺的种群结构,对当地福寿螺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基因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方法 2016年11月18日至2017年5月8日,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和勐腊县、普洱市思茅区和西盟县、临沧市耿马县及德宏州瑞丽市6个调查点采集福寿螺,进行形态学观察.提取福寿螺基因组DNA,PCR扩增CO Ⅰ基因,对将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采用MEGA 6.06软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计算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共采集福寿螺200只,无法通过形态学鉴定进行种类区分.PCR扩增获得129条CO Ⅰ基因序列(小管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 123条,孤岛福寿螺P.insularum 6条),经多序列比对排齐后长度为621 bp,存在7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76个简约信息位点,无单一变异、插入和缺失位点、无碱基转换和颠换,A、G、T、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1%、20.5%、39.8%和16.7%;编码的207个氨基酸残基中,保守氨基酸有203个(占98.1%).CO Ⅰ基因序列分属4个单倍型(HAP) ——HAP-1、HAP-2、HAP-3和HAP-4.HAP-1频率最高,占71.3% (92/129),其次是HAP-3,占17.8% (23/129),HAP-2和HAP-4频率分别为6.2% (8/129)和4.7% (6/129).HAP-1、HAP-2和HAP-3与小管福寿螺的遗传距离最短,为0~0.052,碱基差异数为0或31个;与锥形瓶属(Pila conica)的遗传距离最长,为0.214~0.239,碱基差异数为115~126个.HAP-4与小管福寿螺、孤岛福寿螺和锥形瓶属遗传距离分别为0.100、0.060和0.223,碱基差异数为57、35和119个.4个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21 ~0.100,碱基差异数为13 ~57个.其中,HAP-1和HAP-2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21;HAP-4与HAP-1、HAP-2和HAP-3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100;HAP-3与HAP-1和HAP-2的遗传距离处于中间水平,为0.052.HAP-1、HAP-2和HAP-3与小管福寿螺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B433769、KT313034、EU523129)的一致性为98%~ 100%;HAP-4与孤岛福寿螺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F514942)的一致性为99%. 结论 云南省西南地区存在小管福寿螺和孤岛福寿螺2种,且小管福寿螺已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省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mtDNA-CO Ⅰ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种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 Ⅰ)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种群扩张情况以及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及其相关关系等种群遗传特征.方法 于2017年7月—2018年8月采用灯诱法在贵州省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12个采样点采集稻田周边的成蚊,经过形态学确认为中华按蚊后,用试剂盒法提取单只蚊虫DNA样本并对mtDNA-CO Ⅰ基因扩增后测序,测序结果用DNAStar 5.0软件进行拼接,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经BLAST比对进行蚊种的分子鉴定,对确认为中华按蚊mtDNA-CO Ⅰ的基因序列使用DnaSP 5.1软件分析其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并计算各种群间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大小,进行中性检验,以明确各种群之间的分化程度和种群扩张情况.使用MEGA 7.1软件计算各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遗传距离,判断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根据采样点经纬度计算种群间的地理距离,与对应的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检验,以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共获得贵州省12个地理株中华按蚊mtDNA-CO Ⅰ基因序列551条,长度为709 bp,其中,碱基(A+T)和(G+C)平均含量分别为68.57%和31.43%,709个位点中保守位点有586个,变异位点有123个,单态位点有189个,简约性信息位点有278个,无插入和缺失位点.551条序列共检出32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9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5 22以上,12个种群的Fst值在0.000 8~0.420 7,Nm值在0.086 1~75.239 2,中性检验统计值均为负值,种群内遗传距离范围在0.007 1~0.052 9,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07 9~0.052 2,织金种群和都匀种群内遗传距离较其他种群大;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相关关系,不同种群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但种群之间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地理距离不相关.结论 贵州省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在历史上经历了区域性的种群扩张,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和地理隔离,但在一定范围内种群间也有基因交流,呈现出交流与隔离并存的分布格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