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在治疗老年痴呆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应用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后其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铜蓝蛋白(CER)、微小核糖核酸-132(miRNA-132)水平等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镁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简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DNF、CER、miRNA-132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2、9.215、20.914、18.728、11.721,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2、6.995、14.639、6.516,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应用丙戊酸镁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后其血清BDNF、CER、miRNA-132水平升高,神经功能改善,机体炎症减轻,认知功能及神经行为症状进一步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南省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人副流感病毒3型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中人副流感病毒3型(HPIV3)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的基因特征。方法:对河南省漯河市采集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病例标本和郑州市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标本进行人副流感病毒(HPIVs)核酸检测,HPIV3检测阳性标本使用RT-PCR法进行HN基因扩增并测序,使用CExpress以及MEGA7.0软件进行序列编辑、进化树构建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漯河市和郑州市共采集ARI咽拭子标本374份,其中HPIV3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0份(5.3%),对阳性标本进行靶基因扩增后获得18条序列,经分析全部为C3亚群,其中有16条序列为C3f基因型,有2条序列为C3a基因型。18株HPIV3的HN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100.0%和99.3%~100.0%,与原株型Wash/47885/57相比差异较大,发生了12处共同的氨基酸突变,其中H295Y、I391V、D556N和I53T是功能相关突变位点。与流行株China/BCH4210A/2014相比同源性较高,未发生共同的氨基酸突变,未发现新的功能相关突变位点。结论:河南省近年流行的HPIV3为C3亚型的C3f和C3a分支,可能建立了本土循环流行。应对HPIV3的C3亚型进行持续深入的监测,为防控HPIV3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及在促进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是治疗各类骨科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以及各类原因所致的骨缺损等)的重要手段。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脂质、核酸等,并在细胞间通讯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间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和临床转化潜力,但是其功能和治疗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文献检索证实物理刺激、关键分子干预及小分子化合物和(或)生物材料刺激是促进外泌体分泌的重要策略。对外泌体的亲代细胞及外泌体进行工程化改造是实现优化并增强外泌体功能的的可行手段。而将外泌体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到生物材料内以促进骨修复再生是目前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式。综述外泌体的优化策略,包括促进外泌体分泌及外泌体功能优化的方式,以及外泌体功能化的生物材料促进骨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能够为加强外泌体在骨修复再生中的应用并促进外泌体的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37Cs γ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中circRNA m 6A修饰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骨髓细胞中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N 6-甲基腺嘌呤(N 6-methyladenine,m 6A)修饰谱的影响,为揭示RNA表观遗传修饰与放射性造血系统损伤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24只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12只。照射组用4 Gy 137Cs γ射线对小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后将两组小鼠脱颈处死,收集股骨中的骨髓细胞。提取总RNA,通过m 6A RNA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MeRIP-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探究小鼠受照后骨髓细胞中circRNA m 6A修饰谱的变化。运用MeRIP-qPCR实验对变化显著的m 6A修饰位点进行验证。 结果: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中各鉴定出325和455个(其中两组共有178个,健康对照组特有147个,照射组特有277个)circRNA的m 6A修饰位点。健康对照组和照射组中各鉴定出1 275和1 017个(其中两组共有767个,健康对照组特有508个,照射组特有250个)发生m 6A修饰circRNA的来源基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照射组中有414个m 6A位点的富集倍数显著上调,178个m 6A位点的富集倍数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10 -10;倍数筛选阈值> 5)。基因本体论(GO)分析显示,电离辐射后小鼠骨髓细胞中m 6A修饰水平显著改变的circRNA来源基因涉及染色质相关调控、纤毛转换纤维和多聚(A)特异性核糖核酸酶活性等多种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数据库(KEGG)分析显示,电离辐射后小鼠骨髓细胞中m 6A修饰水平显著改变的circRNA来源基因涉及血小板激活、Fc γ R-介导的吞噬作用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 结论:电离辐射可引起小鼠骨髓细胞中circRNA的m 6A修饰谱的迅速改变,差异甲基化的circRNA的来源基因涉及多种造血系统放射生物学相关的功能通路。该研究为从表观遗传水平揭示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RPS1基因及其突变与相关临床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RPS1基因编码的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S)1是参与核酸合成的第一限速酶,其对细胞功能,特别是嘌呤、嘧啶相关的合成、代谢等有重要影响。当PRPS1基因突变引起PRS1晶体结构改变时,其编码的PRS1活性也将发生改变,进而不仅会导致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还会引起细胞能量代谢紊乱。此外,遗传性PRPS1基因突变会引起高耗能组织器官的功能异常,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在肿瘤患者中也存在体细胞的PRPS1基因突变,可引起肿瘤耐药复发。总之,PRS1在能量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及核酸合成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就PRPS1基因编码的PRS1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晶体结构、PRPS1基因及其突变对细胞代谢的调节及PRPS1基因突变相关临床综合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急性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时的新标志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SAA在早期辅助诊断、感染轻重分型、病程进展及转归评估等方面均体现了一定作用。本文介绍SAA结构功能、动态监测在COVID-19辅助诊断和病程中的应用,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核酸及其他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在抗原呈递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胞外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可调节受体细胞的多种功能。最近的研究显示,细胞外囊泡在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可携带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MHC-Ⅱ和T细胞共刺激分子,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文章对树突状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抗原提呈和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有助于深入理解抗原呈递的分子机制,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表观遗传学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影响着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评估,但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通过多种机制改变基因表达,造成细胞功能异常,最终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异常。本文就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核糖核酸调节气道黏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物标志物在艾滋病定义性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AIDS相关恶性肿瘤与HIV感染有密切联系,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在感染者体内的复制,但HIV感染者体内仍然存在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增加了HIV感染者罹患AIDS定义性恶性肿瘤(AIDS-defining malignancies,ADMs)的风险。本文对ADMs具有临床意义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包括细胞计数、血液中的核酸、血浆或血清中的蛋白质和遗传多态性等,希望能够提高ADMs的诊断效率和患者的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