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社区-家庭"三维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维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8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1)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维联动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三维联动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伴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伴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社区收治的糖尿病伴高血压老年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措施。12个月的医治护理期结束后,采用社区自制的评分表对两组患者依从性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水平完成评估,并对两组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状况等进行对比。同时采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干预后的满意程度,并对两组之间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后的诊疗依从性显著更优;生活质量水平(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在社区糖尿病伴高血压老年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出院后的医治依从性、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满意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MLHFQ)、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SCHFI)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的得分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MLHFQ、SCHFI及HPLP-Ⅱ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LHFQ得分低于对照组,SCHFI及HPLP-Ⅱ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模式有利于CH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元联动联合网络互动管理模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服务措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纳入的患者44例为对照组,2022年5月至12月纳入的患者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指导,观察组实施三元联动联合网络互动管理服务。比较两组关节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再入院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得分为(80.48±6.44)分,高于对照组的(75.82±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2, P=0.001);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34.88±9.87)分,高于对照组的(123.48±8.06)分( t=-5.98, P < 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Z=-2.70, P < 0.05),再入院率[4.55%(2/44)]低于对照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9, P=0.024)。 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服务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能整合资源,发挥家庭照顾者的中介作用,提高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9—2018年我国社区护理研究现状及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近10年我国社区护理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将"社区护理"作为检索词,对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录的10本护理核心期刊刊发的社区护理研究论文进行文献检索,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学和聚类分析法进行文献现状描述及热点分析。结果:研究最终共纳入1 506篇文献,自2009年我国社区护理研究的年发文量为126~185篇。在发文量排名前10名的机构中,医学院校占8所。文献发表机构分布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形成护生社区护理教学方式、社区护士人才培养模式、老年人护理需求及自我管理、慢性病管理模式及生活质量、延续性护理的框架与流程共5类热点趋势。结论:护理研究者应加强专业院校、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相互合作,积极把握当前社区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及体系构建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家庭延续护理技术在慢性传染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慢性传染病患者社区管理中实施家庭延续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各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传染病患者250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家庭组各12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家庭组行加强家庭延续护理。观察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及患者自我效能、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家庭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评估中,传染病基础知识、家庭延续性护理流程、传染病家庭护理注意事项、职业暴露处理方法评分与常规组对比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49、3.966、6.309、3.045,均 P<0.05);干预后,家庭组自我效能评估中,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及应对问题、达成结果评分与常规组对比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769、9.208、5.029、5.359,均 P<0.05);家庭组干预后完全依从率、总依从率分别为62.40%(78/125)、95.20%(119/12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5.20%(78/125)、70.40%(8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8.507、26.991,均 P<0.05)。 结论:慢性传染病患者社区管理中加强家庭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促进患者自我效能提升,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出院准备度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出院准备度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旨在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115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初步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遴选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立最终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结果:11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60.39±22.12)分,条目均分为(5.27±2.75)分。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8和0.81,协调系数分别为0.343和0.423,第2轮专家函询中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09~0.18。最终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的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脊髓损伤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健康指导提供依据,促进患者从医院-社区-家庭的安全过渡和全面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脑外伤患者提供一条经济、有效而全面的康复途径。方法:选取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康复期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在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和出院1、4、6、10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量表(B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脑外伤患者的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况。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FMA、BI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4、6、10个月FMA、BI及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82~10.28,均 P<0.05)。2组患者6个不同时间点的FMA、BI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交互=20.34、18.34、19.55, F时间=183.24、184.30、179.09, F组间=28.86、32.19、26.63,均 P<0.05)。 结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类风湿关节炎的慢性病管理已在中国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对包括慢性病照护、慢性病自我管理、延续性护理、社区慢性病管理、"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等不同慢性病管理模式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比较不同干预模式的优缺点,为探索不同区域医疗资源下的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住院老年共病患者多学科延续性管理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住院老年共病患者的多学科延续性管理模式,并进行成效分析,为老年共病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老年病区住院治疗,年龄≥60岁共病患者,均接受老年综合评估(CGA)。随机分为接受多学科延续性医疗的干预组和接受传统医疗的对照组。总结干预组工作流程及特点,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作用效果(包括住院花费、时间和患者治疗满意度以及随访6个月后的患者功能状态、不良事件发生和健康行为意识改变)。结果:研究共纳入440例共病患者,年龄(76.0±8.1)岁,其中干预组226例,对照组214例。经多学科延续医疗干预,干预组患者对获得医生帮助(86.3%比74.8%, χ2=9.354, P=0.002)、获得所需医疗照护(99.6%比86.7%, χ2=4.926, P=0.026)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93.4%比86.4%, χ2=5.829, P=0.016)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干预组发生不良结局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61.1%比73.5%, χ2=7.436, P=0.006),其中干预组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9.0%比22.1%, χ2=13.858, 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健康行为意识改善比例高于对照组(30.3%比5.4%, χ2=43.979, P<0.001)。 结论:以CGA为核心的多学科的医院社区延续性管理模式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改善健康行为意识,是老年共病患者医疗新模式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