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儿童甲状腺癌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电站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核素释放到环境中。尽管福岛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 131I的活度低于切尔诺贝利事故,但事故可能产生的对儿童甲状腺的影响以及其他健康效应,仍令人关注。本文简述了事故后福岛儿童甲状腺癌与辐射照射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事故后福岛县儿童甲状腺癌发病率与当地儿童接受外照射剂量间无明确关联,尚无明确证据证明辐射照射对儿童甲状腺产生负面影响,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可能是过度筛查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影响及建议措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这一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密切关注,核废水排放入海会对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就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含量、检测手段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述评,并针对此次事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品中放射性水平测量技术及标准现况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已开展对粮食和水源的放射性监测工作。至今,由于2次重大核电站事故,尤其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中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上扩散并在食物链中积聚,放射性核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急需量化评估,因此,食品中放射性水平的测量至关重要。笔者概述了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常用测量方法,并对福岛核事故中造成公众健康危害的主要核素的具体测量技术和依据标准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测量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技术和标准提供理论支撑,为核辐射的应急管理和恢复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最终实现为公众的健康提供切实的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危害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寻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对人体的危害,研究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总结核污染水的危害,参照应急处置办法和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特点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核污染水会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沾染照射等途径对人体造成躯体和遗传的辐射效应.应对措施包括三个方面:摸清排放源项,做到心中有数;运用扩散模型,提高风险预判;建立应急预案,确保有备无患.结论 核污染水对人体有辐射损害,应科学预案和应对,做好综合防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救援工作人员四例工伤认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太平洋外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15m高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发生失冷却进而发生氢气爆炸,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3]Ⅰ等效释放量为(3.7 ~6.3) ×1017 Bq.核事故发生后,共计有1.7万人参加3-9月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截至2017年底,已有4例救援工作人员申请工伤认定,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日本政府于2015年10月21日首次确认,1名曾在福岛核电站工作的41岁男性员工因为受到核辐射患白血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年宁德核电站周围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水平监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宁德核电站装料运行初期周围地区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水平.方法 采集宁德核电站周围以及对照点的7大类33个食品样品,前处理后,使用低本底高纯锗Y谱仪进行能谱分析.结果 2013年宁德核电站周围蔬菜、淡水鱼虾蟹贝、海水鱼虾蟹贝、家畜家禽肉类、茶叶、粮食作物、海藻类等7大类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的含量<0.003 ~4.81Bq/kg,232Th未检出<0.006~4.22 Bq/kg,226Ra为0.008 ~8.12Bq/kg,40K为17.97~429.30 Bq/kg,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含量为0.008~0.80 Bq/kg,134Cs、58Co、60Co等未检出.结论 2013年宁德核电站周围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处于当地食品的本底范围,食品中的137Cs为上世纪核爆、切尔诺贝利以及日本福岛等核事故后进人生物链的核素.在核电站运行前期进行食品中放射性水平监测,可以积累本底数据,对核电站长期运行后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以及事故后的卫生学评价均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7年南通市海产品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南通市海产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程度.方法 2010-2017年每年分季度(除封海季节外)分类别采集贝类、鱼类、虾类、蟹类等海产品,送实验室检测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2017年鲳鱼和文蛤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测.结果 文蛤、金钩虾、梭子蟹、小黄鱼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各年份间均无回归关系(P>0.05);鲳鱼总α放射性水平各年份间无回归关系(F(1,25)=0.126,P>0.05),总β放射性水平各年份间有回归关系(F(1,27)=4.65,P<0.05).2017年文蛤和鲳鱼天然核素铀-238、钍-232、镭-226、钾-40等均在本底水平,碘-131、铯-134、铯-137等3种人工核素水平小于检测限.结论 截止到2017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暂时未影响到南通市沿海海域海产品,仍需继续监测,以掌握南通市沿海海域海产品放射性水平动态变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日本福岛核事故8周年后的反思与教训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虽已过去8年,但其社会影响和人群健康风险是公众持续关注的主要问题.笔者分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发生之后8年来的状况及世界权威组织发布的文献资料,客观评价了其对环境及健康的影响,总结了其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民融合处置核及核辐射事件的应急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核及核辐射事件包括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恐怖袭击、核武器和放射性武器袭击、军事装备放射性物质泄漏等六类事件[1]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和广岛投下的原子弹、1986年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突发事件、现代战争中贫铀弹的大量使用、2011年大地震及海啸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都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及经济灾难. 目前在全球恐怖活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随着放射性物质在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物质可获得性也不断提高,恐怖分子为达其政治、宗教(民族)目的而制作简易核爆炸装置或袭击核设施等事件的概率和频率也在不断增大[2].因此在核及核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好应急处置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七年后环境放射性水平与公众健康情况的现状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1年3月11日,地震和海啸袭击日本东北部,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的严重事故.本文对后福岛时期的环境监测方式、环境数据(环境γy剂量率、环境样品)及食品、野生动植物等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归纳综述近年来福岛地区环境及灾民健康情况.通过总结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讨论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