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具体实施策略.方法 基于数字化管理门静脉高压多学科会诊及管理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数字识别、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疾病管理平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模块设计、应用流程及团队协作机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和个性化随访支持,满足门静脉高压患者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随访需求.结果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构建的管理平台,在多学科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个性化定制方案并进行长期动态管理,共纳入428名随访需求患者,依从性提高到了 94%,复诊率达到了 78%,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同时,显著提升了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动力,该项目框架还促成了多个项目、多次获得市级奖项等,促进了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结论 通过管理平台的应用,有效地强化了门静脉高压患者的综合管理,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推动了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教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实证基础和技术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基于项目的 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组方法,将2019级本科护理专业4个平行班的学生分为对照组(103名)和观察组(103名),对照组护理研究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基于项目的 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结果 除期末考试客观题得分外,观察组护理研究课程期中测验、期末考试主观题、科研项目申报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课程后,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显著高于课程前(P<0.05).结论 基于项目的 团队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本科生护理研究课程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全科医学》已开通"论文关联数据共享服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中国全科医学》入驻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开通"论文关联数据共享服务".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建设、维护,是一个公共的通用型科学数据存储库,主要面向科研人员、科研项目/团队、科研期刊、科研机构及高校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科学数据汇交、长期保存、出版、共享和获取等服务.《中国全科医学》通过与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合作,共建《中国全科医学》数据社区(https://www.scidb.cn/en/c/cgp),用于发布本刊论文关联数据并推动数据共享合作,专注于数据的共享,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数据共享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立医院学科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学科评估是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是公立医院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某院在成为"双一流"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后,为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从人才建设、临床医疗、科研能力和教学工作4个方向构建了学科评估体系并加以应用。依据评估结果,某院将学科划分为优势学科、培育学科和潜力学科3类,并建立相应发展战略,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尤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加速弥补短板。经过实践,某院人才团队、科研教学水平、学科声誉和综合实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医科建设视角下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医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组合的分析方式从宏观(文献数)、中观(作者和机构)、微观(主题)3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居首位;核心合作团队较为稳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育等热点均是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传统核心内容;出现线上教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课程思政等新兴研究主题。结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而新医科建设战略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时代使命。通过勾勒新医科建设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研究的科研新生态,为进一步开展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三级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与基础科研人员合作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科学研究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与基础科研人员开展良好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推动医院科研发展和诊疗水平的提升,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2017年3月以来,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开展临床医务人员与基础科研人员合作实践,通过组建临床-基础科研融合团队、实施共同主任制度、建立联合党支部、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合作研发和成果转化以及完善科研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等,全面推动临床与基础科研的深入合作。2017—2022年,医院建立了跨单位临床与基础研究联合实验室5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临床与基础研究科室联合发表SCI论文122篇,共同开展科研项目71项,实践取得良好成效,为同等规模医院开展临床医务人员与基础科研人员合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医学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科研文献阅读是医学生需要尽早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文献阅读方法,为其日后学习和深造奠定扎实基础。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程"科研文献学习与交流"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选修过本课程的137名学生中,99.3%(136/137)的学生均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对2020至2021年选修本课程的7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88.9%(64/72)]和口头报告能力[66.7%(48/72)],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51.4%(37/72)],并使学生从同伴学习中获益[63.9%(46/72)]。本课程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独立课程为形式,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早期科研训练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外胆管癌的多维度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专家引言:胆管癌是一种发生于肝内、外胆管上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和异质性,其中肝外胆管癌约占75%。近年来,胆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其高发地区主要位于东南亚;中国胆管癌的发病率大于6/10万,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胆管癌预后极差,在高发地区是继艾滋病和脑卒中之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舒健教授团队围绕肝外胆管癌的MRI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在MRI图像上对胆胰壶腹部及肝外胆管癌病灶进行了自动识别与分割,利用MRI的常规影像学特征、定量参数以及结合人工智能评估了肝外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并进行了生存分析的评估,为辅助肝外胆管癌的诊疗提供了影像学手段和依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彬教授指出,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了新时代资助导向,即“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合”。影像医学作为近年来医学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影像科研工作充满机遇,但也面临挑战。舒健教授团队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针对胆管癌这一相对高发、预后差的有需求牵引的疾病,通过临床、影像的内容进行了系列研究,就如何有效地进行治疗前评估、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等重要研究方向进行逐一探索并突破瓶颈,所做的研究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所提出的要求,特别是建立了较好的有学科交叉特点的医工团队,科研产出硕果累累。上述主要研究结果表明舒健教授团队将影像学新技术应用于肝外胆管癌的自动检测、术前评估及临床预后预测等方面,为肝外胆管癌的临床决策提供了快速、无创、便捷和个性化的预测方法。期待该团队未来在肝外胆管癌这一疑难疾病能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最终实现肝外胆管癌患者的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学科现状:一项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学科发展现状,推动全国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学科能力提升。方法:以网络填报的方式,对2019年我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学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含科室规模、消化内镜中心基本情况、临床诊疗能力、教学及学术能力4个方面。结果:共纳入114家县域医院数据进行分析。2019年,我国县域医院消化内科平均拥有床位38.9张、医师8.6名、内镜护士6.4名。消化内镜中心平均拥有主机3.1台、消化内镜11.0条。2019年平均每家县域医院消化专科门诊量2.2万例次、病房出院人数0.23万例次,消化内镜诊疗量0.78万例次,53家(46.5%)医院向上级医院转诊率<3%。在教学、学术能力方面,114家医院中,5家(4.4%)为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52家(45.6%)举办过地市级及以上学术会议,21家(18.4%)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7家(58.8%)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结论:大部分地区县域医院硬件设施齐全,具备良好的医疗能力、管理水平和良好的科研团队建设,达到县域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