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马铃薯秸秆混合腐解的非加性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4/6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马铃薯秸秆和玉米马铃薯混合秸秆分解袋填埋实验,通过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秸秆类型和分解环境对秸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秸秆和玉米秸秆混合对分解过程产生了协同效应,混合秸秆的分解率和微生物代谢活性高于单一秸秆,增加了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底物的利用.这种协同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削弱.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秸秆碳氮比是驱动秸秆分解的重要因素.总之,秸秆混合促进秸秆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不同秸秆填埋量对盐碱土水盐运移及垂柳反射光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宁夏西北盐化生态脆弱区的典型盐碱化土地,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在栽植穴填埋秸秆2000(T1)、7000(T2)、12000kg/hm2(T3)及17000 kg/hm2(T4)等作隔盐层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垂柳(Salix babylonica)反射光谱的影响,将地下土壤水盐变化与地上植物生长及生理状况相结合,以期更准确的反映出各处理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及地上植被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填埋一定量的秸秆作隔盐垫层可以改变地下土壤水盐的剖面分布特征.T2、T3和T4处理与对照组相比,2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都显著提高,填埋的秸秆层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都明显降低了0-80 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但这3种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别.T1由于填埋秸秆量过少,无显著蓄水控盐效果.(2)通过检测植物叶片反射光谱可以反映出地上植物生长及生理状况的变化.填埋一定量的秸秆作为隔盐垫层有助于改善垂柳的生理状况.T2的垂柳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光合特性及营养状况最好,其他光谱参数结果都显著提高.T3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但效果均不如T2,且营养状况差.T4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水分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但叶绿素含量、营养状态以及光合特性都显著降低.T1处理效果最差.(3)在地下填埋秸秆作隔盐层,会通过对地下土壤水盐运移及微域生态系统环境的调节,影响到地上植物生长及生理状况.综合地下水盐分布与地上植物叶片反射光谱的结果,T2是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中最适宜的秸秆填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石灰性土壤锌有效性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培养法探究了外源施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Zn有效性及形态转化对不同有机物料(作物秸秆、生物菌肥、黄腐酸和腐熟鸡粪)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Zn肥单施和与有机物料配施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Zn含量(7.2%~13.8%)和DTPA-Zn含量(2.1 ~2.8倍).在施Zn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土壤全Zn和DTPA-Zn的贡献量表现为腐熟鸡粪>生物菌肥>玉米秸秆>黄腐酸,但外源锌的DTPA-Zn转化率以添加秸秆和生物菌肥处理最高.与单施Zn肥相比,有机物料与Zn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松结有机态Zn的形成,进而提高了土壤Zn转移因子,降低了Zn分配指数.不同物料与Zn肥配施土壤Zn有效性及形态转化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有机物料自身性质如腐熟度和含Zn量有关.尽管秸秆与Zn配施对DTPA-Zn含量的提升效果不及生物菌肥或腐熟鸡粪与Zn配施,但综合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其仍是改善缺锌石灰性土壤Zn有效性的最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引黄灌区次生盐碱地速生杨光谱与光合特性对不同秸秆层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宁夏引黄灌区次生盐碱地,设置了填埋秸秆层(B)、覆盖秸秆层(M)、填埋配合覆盖秸秆层(B+M)和无任何处理(空白对照,CK)共4种处理,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在土壤水盐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速生杨光谱及光合特性对秸秆层响应,探究不同秸秆层的植物光合速率、色素含量、营养状况以及受胁迫等情况,以期更准确的反应出各处理的改良效果及植被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秸秆层有助于提升灌区次生盐碱地速生杨的光谱与光合等生理状况.B、M和B+M均能显著提升速生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与饱和光强,其中,B和B+M还能够明显降低速生杨叶片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M则不能.B和B+M均显著提高速生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参数.另外,B+M的速生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最高,营养状况最好,其他光谱参数结果与CK相比都有显著提高.处理B和M也可以显著提高速生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营养状况,但效果均不如B+M.(2)B与B+M均能降低不同时期的土壤盐分含量,但B+M在不同时期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均高于B.M也能降低土壤盐分和提升土壤含水量,但不同时期的效果均不如处理B+M.综合试验结果,在引黄灌区次生盐碱地,不同秸秆层均能不同程度的调节土壤水盐变化,缓解水盐胁迫,提升速生杨光合与光谱特性,其中B+M作为秸秆层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9年巴彦淖尔市农村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2019年巴彦淖尔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为改善农村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相关数据信息,填写统一调查表格,对磴口县、杭锦后旗和五原县3个项目旗县各100户共300人进行调查.结果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率为89.33%,超过《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2015-2020年)》到2020年底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5%的要求;农村生活垃圾仅有58.67%能做到投放垃圾箱/池,其他均为随意丢弃或扔在房子周围固定点,91.00%的家庭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当地对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排放整体较为随意;36.33%的农户选择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焚烧比例较大,严重影响当地环境;87.33%的农户对废弃农膜的处理较为随意,绝大部分采用丢弃、焚烧或者翻埋的方式,此类处理方式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还会对土壤、空气和饮水质量产生危害;86.00%的调查户使用农药,比例较高,部分农户存在过度使用农药的情况;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12%,远低于《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2015-2020年)》要求,绝大部分村民使用旱厕;调查村开展过灭鼠、灭蝇、灭蚊和灭蟑螂工作次数普遍较少,当地对该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户房屋周围有病媒生物孳生地的家庭占50%以上,其中房屋周围病媒生物孳生地检出最高的分别为鸡/鸭/鹅圈(60.67%)、羊/牛/马/驴圈(56.00%)和猪圈(51.67%),病媒生物孳生情况较为严重.结论 巴彦淖尔市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率较高为89.33%;巴彦淖尔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整体不容乐观,卫生厕所、垃圾及污水处理方式仍需继续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