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结转移状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的265例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LACSCC患者病例及影像,中心1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中心2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行盆腔MRI检查.于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和延迟期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K最佳(K-Best)及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并筛选出与淋巴结转移强相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每个序列筛选后的组学特征构建三个单序列模型,在所有特征间作相关性分析,排除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并对临床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融合临床变量及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影像组学的组合模型,比较模型间性能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及临床效能.结果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分别筛选出6、3、7个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其中2个形状特征和10个纹理特征被纳入组合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评估的淋巴结状态是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与单序列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诊断能力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785~0.912]、78.2%、74.4%和0.827(95%CI:0.737~0.917)、80.8%、69.4%.DCA显示如果风险阈值超过60%,则用组合模型预测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状态可获得较大的临床效益.结论基于治疗前MRI,联合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的组学特征及临床信息对LACSCC患者NACT后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犬尿氨酸途径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色氨酸(TRP)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是许多信号分子形成的前体。犬尿氨酸途径是TRP代谢的主要途径,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催化下,形成代谢产物犬尿喹啉酸和喹啉酸,他们通过不同机制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参与神经调节,影响认知过程,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犬尿氨酸代谢过程不同,而且在犬尿氨酸代谢途径中有许多限速酶,通过影响这些限速酶可以干预犬尿氨酸代谢。本文就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与认知障碍之间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Arg352Gln突变对Bw07转移酶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1例ABw07亚型先证者所携带的Bw07等位基因及其转移酶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1例2岁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采用试管法鉴定ABO血型,并对三者进行ABO亚型PCR-SSP检测、ABO基因测序以确定其血型基因型,最后通过模拟突变、DUET结构预测、分子动力学分析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p.Arg352Gln突变对Bw07转移酶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血清学表型分别为ABw和Bw,父亲为正常的A型,ABO亚型PCR-SSP检测确定三者基因型分别为Bw07/A、Bw07/O、A/A,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了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有Bw07基因,模拟突变显示R352Q突变后分子间作用力减弱,DUET预测该p.Arg352Gln突变可以影响Bw07转移酶的热力学稳定性,分子动力学分析证实了热力学稳定性的改变主要是与125-133、193-198、336-354区域氨基酸骨架原子出现较大的波动性有关,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Bw07转移酶合成的抗原减弱。结论:ABw07亚型的形成与Bw07转移酶上高度保守的Arg352突变成Gln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孔法全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技术细节探讨及早期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双孔法全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55.3±8.8)岁(范围:21~62岁),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变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4例。选择右侧腋前线和锁骨中线之间第3肋间作为主操作孔,顺利完成全胸腔镜双瓣置换术。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心肺转流时间为(168.2±30.9)min(范围:125~187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8.8±16.5)min(范围:96~147 min),5例植入生物瓣,45例植入机械瓣膜。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9.6±3.4)h(范围:5.1~14.2 h),ICU停留时间(24.8±7.3)h(范围:16.3~30.1 h),术后住院时间(6.5±1.2)d(范围:5.0~8.0 d)。4例输注红细胞,输注量(2.7±0.9)单位(范围:2~4单位),术后胸腔引流量为(222.1±56.3)ml(范围:175~289 ml)。术中及术后早期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因主动脉切口出血需要开胸探查止血,3例主动脉瓣位人工瓣发生轻-中度瓣周漏,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中转正中开胸手术。结论:全胸腔镜双瓣置换术早期结果满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侧马德隆畸形合并左侧桡骨远端骨折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女,54岁,因跌倒致左腕肿痛、活动受限半小时入院。患者半小时前不慎跌倒,左手掌着地,致左腕关节肿胀、疼痛,伴腕关节活动受限。临床检查:左腕部肿胀明显,餐叉样畸形,压痛明显,可及骨擦感,左腕活动痛性受限。左侧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左侧桡骨远端骨折(图1A)。入院后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复查X线片及CT可见桡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掌倾角及高度均恢复欠佳(图1B,2),尤其以桡骨高度丢失过大,基于经验行对侧腕关节正侧位可见健侧桡骨远端关节面短缩畸形(图3),且舟状骨、月状骨下沉。患者诉平素无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既往无外伤、相关感染病史,家族成员中未见相似病例。诊断:(1)左侧桡骨远端骨折(Barton骨折,AO分型为C2);(2)双侧马德隆畸形。因患肢骨折对位对线欠佳,累及关节面,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入院第二天行左侧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左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仰卧位,患肢外展,上充气止血带后取常规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作一长约6 cm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旋前方肌等,充分显露骨折端,清理后行复位,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图4),透视见关节面对位对线可,参照健侧桡骨,患侧桡骨高度基本恢复术前,探查骨折断端对位良好,无压缩骨折块,透视引导下置入掌侧钢板及螺钉,确认位置满意(图5),固定牢靠后冲洗创面,松开止血带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包扎。术后复查患侧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骨折满意复位,内固定位置佳(图6),大体观可见双侧腕关节桡偏(图7)。术后逐步功能锻炼,术后4周左腕关节已恢复基本活动范围,术后3个月复诊时已恢复正常活动(图8),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通辽市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通辽市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为通辽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收集并分析通辽市不同行业104家企业各岗位中的煤尘、矽尘、水泥粉尘、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以及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χ 2检验分析不同工龄组间作业人员的胸片检查结果。 结果:104家企业检测岗位的煤尘、矽尘、水泥粉尘、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中位数分别为0.94、0.30、0.70、0.95 mg/m 3,噪声的8 h等效声级( LEX,8 h)中位数为74.1 dB(A),矽尘、水泥粉尘、噪声接触岗位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0.83%(16/240)、7.14%(2/28)和0.48%(3/628)。不同工龄煤尘、矽尘作业人员胸片检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8.50、531.80, P<0.001);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听阈检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 290.00, P<0.001)。接触苯作业人员白细胞减少率为41.90%(44/105),中性粒细胞减少率为20.95%(22/105);接触布鲁氏菌作业人员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33%(1/75),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为3.23%(3/93)。 结论:通辽市部分岗位存在矽尘、水泥粉尘和噪声超标,部分作业人员感染布鲁氏菌。今后可重点监测产生噪声的岗位,加大监管力度和落实防控措施,以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操作孔与三孔胸腔镜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VATS)与三孔VATS食管游离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北京医院胸外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单操作孔及三孔VATS胸段食管游离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操作体位为左侧侧俯卧折刀位,腔镜孔位于右腋中线第8肋间,单操作孔位于右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4肋间,三孔VATS组患者另于腋后线第8肋间作副操作孔。应用"缝合牵拉显露法"显露后纵隔,完整游离胸段食管,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收集患者临床、围手术期及病理等相关资料;出院后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生存资料信息。结果:单操作孔VATS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共62例,三孔VATS患者28例,均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或增加手术切口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手术时间[(336.9±55.7)min对(319.7±66.3)min, P=0.205]及胸部操作时间[(112.5±36.7)min对(108.9±43.6)min, P=0.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胸部并发症、术后生存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操作孔VATS组术后第1、2、3天外周血氧饱和度均高于三孔VATS组[第1天(97.00±1.57)%对(96.10±1.23)%, P=0.009;第2天(96.60±1.84)%对(95.70±1.19)%, P=0.020;第3天(97.40±1.56)%对(96.30±1.42), P=0.002],术后第3天呼吸频率慢于三孔VATS组[(19.70±1.48)次/min对(20.70±1.70)次/min, P=0.006]。 结论:应用单操作孔VATS技术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并有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的趋势,可作为食管癌微创手术的常规手术方式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基因型大豆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磷组分与作物磷吸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合理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可有效促进土壤磷周转与作物磷吸收,减少磷肥投入.为优化大豆与玉米间作系统对磷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选用两种不同基因型大豆与玉米间作,探究其影响土壤磷组分及作物磷吸收的关键根际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消耗了大豆'粤春03-3'根际可溶性无机磷(CaCl2-P),而对大豆'Essex'根际磷组分无显著影响.间作显著增加了大豆'粤春03-3'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比单作分别显著增加42.2%和46.9%,而对大豆'Essex'和玉米磷吸收量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间作显著增加了'粤春03-3'总根长和根系分泌物总量,比单作分别增加了 19.7%和138.1%,且粤春'03-3'磷吸收量与总根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无机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大豆-玉米间作对土壤磷组分与作物磷吸收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间作通过增加磷高效大豆根长与根系分泌物等促进磷吸收及根际土壤磷周转,从而提高其磷利用效率.本研究明确了大豆-玉米间作体系磷素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潜在机制,为优化大豆-玉米间作体系品种搭配、实现磷素高效利用与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彭州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小型分解者群落结构和功能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分解作用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农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关键过程.土地利用方式不仅显著影响了农田中的土壤微生物和线虫等小型分解者群落的结构特征,还可能改变其生态功能,进而影响分解作用.但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境变化如何影响了分解作用速率仍不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环境因子、土壤生物群落和分解作用之间的动态关系如何也不清楚.利用"茶包指数"量化了彭州市典型农区内农田、撂荒地、经济林和杂木林四种生境下的分解速率,并调查比较了各生境下的环境因子和土壤小型分解者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杂木林和撂荒地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为经济林和农田.有乔木覆盖的生境中土壤小型分解者的丰度相对更高,食物网趋于成熟稳定.在人为管理更频繁的农田和经济林,共生和腐生真菌的丰度显著下降,地下食物网的连通性也弱于受干扰程度低的半自然生境,但病原菌的丰度也较低.土壤细菌是调控分解速率最重要的分解者类群;生境中地上植物丰富度的增加、土壤pH、容重和含碳量的升高均有助于加快分解速率.在彭州市推行农林间作模式,增加地上生境复杂度并合理进行人为管理能够更好地维持地下食物网复杂度和连通性,促进分解作用快速、彻底地进行,对维持土壤养分和健康,提高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阿奇霉素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相关产物表达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分析用阿奇霉素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运用前瞻性方式选取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10例,时间选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依照患儿的病历卡号,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均对两组患儿持续治疗14 d.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TLR2、TLR4及GM-CS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82%)相比,观察组患儿(94.55%)较高(P<0.05);与对照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作对比,观察组患儿时间较短(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与观察组患儿的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GM-CSF、TLR4及TLR2水平与治疗前对比,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TLR2、TLR4及GM-CSF水平分别为(5.53±1.86)ng/L、(4.53±1.02)ng/L、(114.73±8.90)ng/L,对照组分别为(7.90±2.15)ng/L、(5.87±1.39)ng/L、(127.54±7.57)ng/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GM-CSF、TLR4及TLR2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药物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于患儿急性期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指标改善作用较好.且经治疗后,患儿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较好,在治疗过程中也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