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窠囊理论的慢性肾脏病病机与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窠囊理论出自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是中医痰瘀互结学说的重要内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窠囊痰挟瘀血的病机特点高度契合.从窠囊理论切入,认为脾肾虚衰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闭痰结,胶结不解,酿生窠囊,滞于肾络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强调益肾健脾,正本清源;理气调枢,畅达气机;痰瘀同治,通透窠囊.这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火热灼脉”学说探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治发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根据“火热灼脉”学说,提出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以气血脉络失和为根基,心脉痹阻为机转,痰瘀日久化生火热毒邪,灼伤心脉为病机关键;强调了冠心病稳定时以痰瘀为“常”,ACS发作时以火热毒邪灼伤心脉为“变”,并总结了火热毒邪除了痰瘀久蕴之外,还与膏脂饮食、五志过极、外感六淫等因素息息相关.笔者团队基于临床实践经验,以清心解毒、活血通脉,并灵活配以散结消窠、调气和中等法,随证变化,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窠囊理论发展与临床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窠囊”是中医学的独特创见,由痰瘀或痰饮等实邪所结.随时代变化其理论内涵日益丰富,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其优势.该文将窠囊理论与各科疾病相联系,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挖掘其价值,促进窠囊学说的继承与创新,为临床诊疗痰瘀、痰饮相关的常见疾病、疑难杂病和慢性病等提供新的指导与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学说的临证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朱丹溪在论著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所论窠囊,是以气病日久成痰化瘀、胶结隐匿于体内深处为主要病机,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朱丹溪注重疏调气机、导痰破瘀,力求直捣窠囊,以二陈汤、四物汤为主方,佐以痰瘀同治之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附医案以窠囊学说为指导,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疗早期胃癌和结肠息肉,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朱丹溪的窠囊学说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痰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脾-气血津液-窠囊"病机观防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中医脾胃论、气血津液、窠囊学说,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的始动环节为脾胃内伤,中心环节为气血津液失和,痰浊、瘀血是其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核心病机为痰瘀浊毒损伤血脉形成窠囊,并高度概括本病中医发病机制为"脾-气血津液-窠囊"病机观.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OSAHS合并CHD衍变阶段的认识,提出防治于窠囊未成之时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机,分期治疗是辨证论治本病的关键,即病变初期可选用七味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人参汤等从脾论治,以期心无凝滞;病变中期痰瘀同治,强调通常达变,根据痰瘀轻重缓急,选用十味温胆汤合颠倒木金散、菖蒲郁金汤、丹参饮合枳实薤白半夏汤或血府逐瘀汤合前胡汤等以求气血和畅;病变末期选用鳖甲煎丸、麝香保心丸等以丸缓治,以图缓散积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窠囊学说论析肺结节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5
窠囊学说是关于痰瘀互结理论的重要论述,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近年来,肺结节作为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窠囊学说论述肺结节的病机与治疗,以期拓宽中医药对肺结节的认识.肺结节病位深伏,病邪胶固难解,不易施治,调畅气机、化痰活血是其基本治则,需多管齐下,缓缓图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