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与丰台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遴选26名社区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智慧家医工作室,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患者的远程预约和信息共享,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松散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社区儿科服务模式的实践探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儿童时期是个体健康的重要时期,为响应优化升级社区儿童健康服务的要求,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门诊。通过社区硬件配置、儿童健康人才梯队培养、服务时间与项目的延展、加入儿联体配置资源、优化内部制度管理等方式初步构建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模式下的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文章梳理建设经验与运行反馈,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社区儿科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儿科广泛开展,有效整合儿科儿保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稳步成长 勇于创新——寄语年轻全科医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顾湲,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教授。30余年来从事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曾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女医师协会全科医学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委、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全科医疗分会会长、WONCA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副总编等。近年来创建了顾湲家庭医生咨询工作室,开发患者为中心的家医签约服务、慢病与健康管理、社区家庭护理、医养结合等基层适宜技术,培养带动了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建设与能力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2型糖尿病为突破口,建立了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仁济-潍坊”糖尿病专病工作室为载体,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并要求药品配置和实验室检查同质,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能够合理兼顾各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同时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构建与成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上海市新一轮社区综合改革背景下,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竞聘重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形式,明确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建立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机制等举措,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运行效果来看,模式构建后,常住人口及慢性病患者人群签约率、社区就诊率上升,基本医疗质量指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指标明显改善,社会评价指标、全科医生人力资源指标有所改善,科研能力有所提升.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构建,对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与费用"守门人"作用,建立有序就医格局,促进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签、约、服"三环节的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更好地促进分级诊疗,同时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6年开始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紧扣签约服务的"签、约、服"三环节构建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建立了"三定"(定岗、定任务、定分配)、"三优"(优化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渠道)、"两衔接"(全科医生与市级专家、社区卫生与市级医院资源整合衔接)的有效签约服务模式.本文介绍了医防融合式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团队建设、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并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向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其高效、有序的服务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运行效率,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目的 分析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差异,了解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2017年4—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期望值和实际值的评价调查表》对签约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3个维度25个条目.维度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医生诊疗技术、辅助功能平台建设4个项目进行评价(包括期望值和实际值);维度2: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环境、人员服务态度及诊疗技术进行评价(实际值);维度3: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临床检验类项目、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药物供应项目4个项目进行评价(实际值).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390例签约居民中,206例(占52.82%)签约居民表示"最关注医生诊疗技术",75例(占19.23%)表示"最关注辅助功能平台建设".就诊环境期望值得分(8.34±1.27)分,实际值得分(8.23±1.34)分,服务态度〔期望值得分(8.49±1.17)分,实际值得分(8.22±1.29)分,医生诊疗技术期望值得分(8.59±1.06)分,实际值得分(8.14±1.24)分,辅助功能平台建设期望值得分(8.25±1.27)分,实际值得分(7.97±1.33)分.签约居民评价科室环境的实际值得分的前3位依次是全科门诊(8.42±1.25)分、门诊大厅(8.37±1.23)分、中医门诊(8.28±1.32)分.签约居民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5±1.40)分;临床检验类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92±1.33)分,放射/超声/心电类检查项目实际值得分为(8.01±1.23)分,药物供应项目实际值得分为(7.66±1.38)分.其中209例(占53.59%)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药物供应项目",98例(占27.22%)签约居民认为急需改进"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结论 签约居民最关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诊疗技术,其期望值与实际值差距也较大;对医生操作类服务项目评价较低,且药物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建议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转变绩效考核标准,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家庭医生签约示范工作室建设的定性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室(以下简称“签约工作室”)的建设现状,为规范成都市家庭医生签约示范工作室建设提出建议.方法:通过立意抽样,实地观察与个人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下属的8个社区进行调查.结果:8个社区中,3个社区未建设签约工作室.5个社区设有签约工作室,但签约工作室命名均不统一,建设面积、设施设备参差不齐,有小到不足10平方米,大到约30平方米.其中,只有3个签约工作室有专门进行室内设计.结论:各社区应规范签约工作室命名,面积及室内布局,设施设备及颜色格调等,进一步优化建设有个性化,有内涵功能的签约工作室,构建签约服务一体化的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市"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策略实施现状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上海市为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与家庭医生制度相结合,2015年3月启动了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行"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策略("1+1+1"签约).目的 了解上海市"1+1+1"签约实施状况,分析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1+1+1"签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2017年7—9月,对上海市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科长共6人就目前该中心"1+1+1"签约的实施状况,包括开始推行时间、签约率、签约方式、宣传策略、4项主要优惠政策(长处方、延伸处方、预约上级医院号源、转诊)实行状况、家庭医生"1+1+1"签约的服务内容进行数据资料咨询;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这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共18人就"1+1+1"签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访谈.所有数据资料、访谈内容根据主题和内容分析法,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结果 截至2017年7月底,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签约率为9.47%,≥60岁人群的签约率为51.35%,其中4家以门诊签约为主,另外2家以并行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签约及门诊签约为主;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采取实行的优惠政策作为签约宣传策略,以居民就诊时宣教及居委协助宣传为主;均已实行长处方、延伸处方政策,5家已实行预约上级医院号源及转诊政策.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诊疗、便捷配药、预约及转诊、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医疗费用控制.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医保药占比(即药品费用与就诊总费用的比值)难控制,预约号源及转诊绿色通道不畅,各项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家庭医生工作收入付出不成比例,签而不约等问题.结论 上海市"1+1+1"签约政策陆续在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在提高签约率、实施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各项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建议加大宣传,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政策,加强上下级医院协作,合理制定考核指标,真正落实签约服务,从而尽快推进"1+1+1"签约实施进程,促进分级诊疗模式的建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心力衰竭"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为例,建立慢性心衰"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的"仁济-潍坊"慢性心衰专病工作室为载体,从心功能分级、体质量监测改变、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三方面共同制定慢性心衰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同时实现药品和实验室检查的同质化,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初步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一方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适当下沉,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便于简单有效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另一方面设立专职助理员规范患者体质量监测和连续性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有助于形成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