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竹种植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揭示天然林改为毛竹林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和长兴县两地选择不同种植历史的粗放经营毛竹林,分层采集0~20和20~40 cm的混合土壤样品,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改种毛竹林或毛竹林入侵杂灌阔叶林形成毛竹纯林过程中,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且细菌结构对毛竹种植的响应更敏感;随着毛竹生长时间的延长,表层土壤细菌群落表现出抵抗干扰、最后向改种毛竹之前状态恢复的趋势.毛竹种植时间、样地和土层均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样地和土层的影响明显大于种植时间.土壤性质和细菌、真菌结构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土层驱动土壤微生物结构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因子没有一致规律,且第1、2轴对样地变化的解释率大多低于65.0%,说明除本研究分析的5个土壤化学指标外,可能还有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共同驱动微生物结构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氮沉降和经营强度对毛竹林凋落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讨氮沉降和经营强度对毛竹凋落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强度模拟氮沉降(低氮:30kgN·hm-2·a-1;中氮:60 kg N·hm-2·a-1;高氮:90kgN·hm-2·a-1)对两种经营强度(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粗放经营,集约经营使毛竹凋落叶C、N、P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3%、32.4%和22.7%,而C∶N、C∶P和N∶P分别显著降低17.4%、54.3%和44.6%.粗放经营条件下,低、中氮沉降显著提高了毛竹凋落叶C、N、P含量,但显著降低了C∶N、C∶P和N∶P;高氮沉降显著提高了C、N含量及C∶P、N∶P,但显著降低了P含量.集约经营条件下,低氮沉降显著提高了毛竹凋落叶P含量,降低了C含量及C∶P、N∶P;中氮沉降显著提高了N、P含量,降低了C含量及C∶N、C∶P和N∶P;高氮沉降显著提高了C∶N、C∶P和N∶P,降低了P含量.经营方式和氮沉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凋落叶除C∶N以外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毛竹凋落叶P与土壤P含量呈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粤北不同经营措施对人工林年均固碳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粤北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人工林调查数据,分析了粤北不同经营措施对人工林年均固碳量的影响;并运用代表当地普遍经营水平所模拟的材积生长方程计算得出常规经营模式下的杉木碳储量,与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情景所监测的杉木碳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方式下的试验林的年均固碳量具体表现为VI(1.5667 t·hm-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绿色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水稻生产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水稻生产绿色发展刚刚起步.该文在全面剖析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我国水稻绿色发展的做法与措施,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举措,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措施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氮及化学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次生常绿阔叶林为对照,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无经营、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3种类型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密度-粒径联合分组以及化学、生物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方法,探讨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氮含量,分配比例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对照相比,无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游离态颗粒有机碳、氮、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氮的含量.无经营毛竹林虽然显著增大了游离态颗粒有机碳、氮的分配比例,但其与黏土矿物结合的有机碳依然是土壤有机碳的最大贮存库(67.6%).集约经营导致竹林土壤有机碳、全氮的贮量及各组分有机碳、氮含量下降,但明显增大了DOC/TOC、微生物生物量氮与全氮比值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的比值(微生物商).经营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结构也具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无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土壤有机碳中酚醇-OH、脂肪族-CH、芳香族C=C和羰基C=O吸收峰相对强度增强,土壤疏水性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脂肪碳、芳香碳和疏水性与土壤碳氮总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微生物商呈显著负相关.在人为干扰减少的情况下,毛竹林凋落物、根系等有机质残体输入量的增多引起土壤难分解化合物的相对积累,使有机碳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同时,土壤黏土矿物质对土壤有机碳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通过矿物-有机碳复合使土壤碳储存稳定性更高,进而有利于土壤碳的长期保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当前军队医院建设与管理的几个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军队医院面临着建设、服务、发展方面的诸多问题。要搞好服务、加速发展,一是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医院建设思路,尽快从粗放经营转到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上来;二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在精简整编中完成保障任务;三要精打细算,在过紧日子中做好“确保”工作;四要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搞好内涵建设;五要积极参与,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争取发展的机会;六要大胆探索,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耕地撂荒是多驱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域下的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具有其特殊性.针对当前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现象,综述了目前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撂荒地生态环境影响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综合现有研究结果发现:①务农机会成本增加,以粗放经营为主要特点的隐性撂荒可能是现代石漠化发展的潜在动力;②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异质性决定了耕地撂荒后地块尺度的景观均质性或者区域尺度的景观异质性;③喀斯特地区耕地撂荒后植被恢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养分恢复;④撂荒初期土壤侵蚀加剧,撂荒后期植被恢复防治土壤侵蚀;⑤耕地撂荒植被恢复后增强了喀斯特地区植被碳汇、土壤碳汇和岩溶碳汇效应.未来,应明确隐性撂荒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创新技术手段动态监测优等地和石漠化耕地的撂荒面积及趋势变化,定量显性撂荒在水土流失防治和石漠化生态恢复中的贡献,综合评估撂荒地的碳汇效应,从而为合理配置喀斯特地区耕地的社会、生态功能建言献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营强度对毛竹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碳氮磷分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形成的主要场所,不同粒径团聚体的组成特征可以衡量土壤肥力状况.为了探明经营强度(施肥、垦复频次)对毛竹林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粗放经营毛竹林为对照,以中强度(每4年施肥、垦复一次)和高强度(每2年施肥、垦复一次)集约经营毛竹林为对象,利用干筛和湿筛结合的方法分离毛竹林0~10、10~20和20~30 cm 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不同土层中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经营强度对毛竹林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中、高强度集约经营降低了 0~10 cm 土层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了 20~30 cm 土层土壤大团聚体比例和团聚体稳定性,减少了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微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说明中、高强度经营不利于0~10 cm 土层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大团聚体对碳的固存,减少人为干扰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积累以及微团聚体对氮、磷的积累.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解释最强,因此,大团聚体和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综上,适当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有利于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的积累和对有机碳的固定以及微团聚体对氮、磷的固定,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角度来看,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及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两种芒箕覆盖度下毛竹林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解毛竹林下不同盖度芒萁种群对土壤碳含量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四川长宁县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yoma)盖度分别为 7.75%(PE)和 63.25%(DD)下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DD样方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低于PE样方,进而导致团聚体稳定性降低.DD样方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含量显著低于PE样方,且TP降幅最大,使得土壤C:N、C:P和N:P显著增加.毛竹凋落叶和细根的TOC、TN、TP、C:N、C:P和N:P在DD和PE样方间无显著差异,但DD样方芒萁凋落叶和细根的TN和TP含量显著高于毛竹.相关分析表明PE毛竹细根的TP含量仅与大团聚体的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DD毛竹和芒萁细根的TP含量与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中团聚体的T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毛竹林下高盖度的芒萁种群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C、N、P含量,通过改变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而增加毛竹和芒萁细根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N和P的吸收,尤其是对P的吸收.因此,在川南地区粗放经营毛竹林中应考虑调整林下芒萁盖度,以保证土壤养分供给的长期可持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