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新生儿原发性局部小肠扭转(primary segmental volvulus,PSV)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23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新生儿PSV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例PSV新生儿,平均胎龄(34.1±3.0)周,出生体重(2 291±646)g。8例发病日龄≤3 d,2例发病日龄>3 d,10例患儿均以腹胀为主要表现,7例伴有胆汁性呕吐,5例伴有便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提示低位肠梗阻,无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及不同程度贫血。9例患儿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液为血性5例,清亮液体2例,血性混合粪样腹水1例,乳糜性1例。1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于术中明确诊断PSV并行小肠部分切除,同时行一期肠吻合术或肠造瘘术。10例患儿均治愈,随访至4月龄~9岁,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结论:新生儿PSV是一种独立的急腹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经过积极手术,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粪菌移植在短肠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有效功能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和生理需求,从而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的临床综合征。SBS患者由于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变,加上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甚至禁食,往往伴随肠道菌群失调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肠道菌群失调和SIBO又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胆汁酸代谢紊乱、肠源性肝损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SBS患者的疾病转归及临床预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能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的新兴治疗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本文就FMT在SBS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救治SBS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在儿童肥胖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快速增长,肥胖可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并有较大可能性延续至成年。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与遗传易感和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作为内环境重要部分的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紊乱及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吲哚及其衍生物等,广泛参与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过程。目前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粪便菌群移植、饮食干预、手术来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成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新方向。该文就肠道菌群与儿童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于肠道菌群预防和干预儿童肥胖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肝轴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肝轴是肠道与肝脏间的双向联系,肠道将肠源性产物运输至肝脏调节肝脏功能,肝脏分泌胆汁酸和其他生物活性介质与肠道相互作用。长期饮酒可影响肠-肝轴的多个环节,如破坏肠黏膜屏障、诱导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并引起胆汁酸代谢异常等,其通过菌群移位和糖脂代谢异常等途径介导肝脂肪变性和促炎环境,参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针对肠-肝轴的干预手段可用于控制疾病进展,噬菌体、益生菌、粪菌移植、非吸收性抗生素,以及调节胆汁酸代谢和相关信号通路的治疗措施已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严重高脂血症及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女,9岁,以“多饮、多尿、精神欠佳2个月,加重半天”于2021年9月10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内分泌科。2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约2 500 mL,尿7~8次/d,每次尿量约400~500 mL,食欲增加,体质量较前减轻。同时伴有乏力,睡眠增多,双下肢浮肿,无昏迷、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无呕吐、腹泻,无腹痛,曾就诊当地中医诊所,诊断为“脾胃虚、气血不足”予口服中药调理治疗2个月,效果欠佳。6 h前患儿精神反应差,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深大呼吸,全身乏力明显,就诊于我院急诊。急查血糖:31.3 mmol/L;尿常规:葡萄糖(+++),酮体(+++),隐血(++);血气分析:pH 7.06,二氧化碳分压(PCO 2)6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PO 2)143 mmHg,血清钠(Na +)127 mmol/L,血清钾(K +)2. 5 mmol/L,血清钙(Ca 2+)1.31 mmol/L,碳酸氢盐(HCO 3-)< 3 mmol/L,剩余碱(BE)未测出。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20 mL/kg)后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患儿自发病后,食欲增加,尿量增加。近2 d无大便,2个月内体质量下降3 kg。既往史:2个月前因“急性扁桃体炎"于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葡萄糖(++++),蛋白质(+),酮体(+++),未特殊处理、未规律复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过敏、手术及外伤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入院查体:体温36.3 ℃,呼吸32次/min,脉搏124次/min,血压104/56 mmHg,体质量18 kg,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口周略苍白,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胀,拒按,肝脾触诊不满意,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分泌科后给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等治疗。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7.01,PCO 2 9 mmHg,PO 2 140 mmHg,Na + 132 mmol/L,K + 1.8 mmol/L,HCO 3- < 3 mmol/L,BE未测出,监测血糖28 mmol/L,入院治疗1 h后患儿呼吸急促、费力,张口呼吸,不能平卧,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格拉斯哥评分10分,病情危重,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查体:意识不清,格拉斯哥评分8分,嗜睡,反应差,深大呼吸,营养不良貌,面色口唇欠红润,重度脱水貌。皮肤弹性差。腹膨隆,叩诊鼓音,拒按,肠鸣音2次/min。双足踝及胫前轻度凹陷性浮肿。双手足及小腿下2/3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复查血糖27 mmol/L,甘油三酯162 mmol/L,胆固醇21.6 mmol/L,凝血因乳糜血测不出。转入后予无创辅助通气,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补液(1/2张无糖液体),胰岛素(0.1 U·kg -1·h -1)静脉泵入,同时血浆置换(置换血浆量900 mL)治疗,10 h后该患儿血糖降至19 mmol/L,仍呈嗜睡状,轻度脱水貌,无明显深大呼吸,面色口唇欠红润,四肢末梢稍暖,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继续补液及胰岛素泵入治疗;但1 h后,患儿意识障碍加重,呈昏睡状,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四肢发绀,四肢末梢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血压波动于50/30 mmHg~60/40 mmHg,血气分析pH 6.81,HCO 3- 2.3 mmol/L,BE-32.8 mmol/L,酸中毒无好转,考虑存在脓毒性休克,肠穿孔可能,立即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等治疗,胃肠减压引出黄绿色含粪汁液体,急查腹部B超提示肠淤张;腹部CT提示小肠多发肠壁积气,伴门静脉积气,腹腔积液。考虑肠管坏死伴穿孔可能性大,急请普外科会诊,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回盲部约20 cm肠管及距离曲氏韧带有约10 cm肠管颜色尚可,其余肠管均已发黑伴多处穿孔,切除坏死肠管,予空肠造瘘,肠腔置16号橡胶引流管,术后禁饮食,引流管及瘘口可引出大量墨绿色分泌物,术后继续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于术后第2天行第2次血浆置换(置换量900 mL),术后第5天撤离有创呼吸机。患儿静脉用胰岛素静泵下血糖控制尚可,5 d后开始间断予温水鼻饲,逐渐过渡为配方奶。住院第11天患儿诉下腹胀、伤口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且易反复,查体下腹部皮肤可有握雪感,考虑皮下积气。第12天,腹部皮下积气减少,左侧腹壁出现红肿热痛,考虑腹壁感染,予拔除肠腔引流管,腹壁缝线拆除,造瘘袋贴于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治疗上继续禁食、胃肠减压,小剂量胰岛素,补液,静脉营养,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动态监测血糖、血脂,均正常;经抗感染治疗后患儿逐渐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好转,于住院第20天转入内分泌科继续静脉营养治疗,住院70 d后,患儿腹部切口愈合好,行造瘘口闭合术,术后肠道恢复良好,逐渐过度肠内营养联合静脉营养,住院90 d,好转出院。随访半年,患儿精神反应好,营养状态中等,持续静脉营养及部分肠内营养中。血糖控制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就诊于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内分泌科的LADA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从该院体检中心同期体检的人群中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NCP)者。收集研究对象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等,收集研究对象粪便16S rRNA基因序列。使用微生物组分析软件QIIME(version 1.8.0)分析反映肠道菌群丰富性和多样性的alpha多样性指标和反映组间结构相似性的Beta多样性指标,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基于PICRUST分析微生物功能基因和代谢预测途径的变化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肠道菌群与各生化及免疫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42例研究对象,NCP组14名,T2DM组14例,LADA组14例。3组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Beta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NCP组相比,LADA组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如毛螺菌属( Lac_Lachnospira)、罗氏菌属( Lac_Roseburia)、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 Lac( Ruminococcus)]均降低( P<0.05),与T2DM组相比,LADA组的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降低( P<0.05)。与NCP组相比,LADA组的苯丙氨酸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预测功能途径降低(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ADA抗体滴度与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呈负相关( r=-0.44),与普雷沃菌属( r=0.38)、小类杆菌属( r=0.34)、瘤胃球菌属(瘤胃球菌科)( r=0.53)均呈正相关(均 P<0.05);IA-2A抗体滴度与巨球菌属呈正相关( r=0.13, P<0.05)。 结论:LADA患者存在较为特异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并伴随着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如毛螺菌属、罗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的减少,以及苯丙氨酸合成、胆汁酸生物合成等重要的生物功能基因和代谢预测途径的降低。此外,LADA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瘤胃球菌属(毛螺菌科)、普雷沃菌属和小类杆菌属等菌属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肠道菌群-肠-脑轴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肠道菌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肠-脑轴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肠-脑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国母胎医学学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介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好发于妊娠中晚期,是一种以瘙痒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疾病。不同人群中ICP的发生率在0.3%~15%。ICP通常为自限性,在分娩后消退。虽然ICP对母亲的风险较小,但对胎儿有显著风险,可能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和死产等。2021年美国母胎医学学会发布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 [1],根据现有证据提出以下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小婴儿胆总管远端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在小婴儿(年龄<3个月)胆总管远端梗阻微创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3个月以下小婴儿胆总管远端梗阻2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2例患儿均为男孩,黄疸及无胆汁粪便,肝功能异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总管结石并末端梗阻,胆管扩张,经保守治疗无效,手术日龄分别为67 d和86 d,手术时体重分别为3. 33 kg和4. 65 kg,采用了全身麻醉下LTCBDE。术后经留置引流管胆道冲洗,并口服利胆药,复查肝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胆道造影评价及随访。结果: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清除了胆总管结石,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黄疸消退。其中1例于术后2周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术后2周引流管脱落;另1例术后8周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术后10周顺利拔管。2例患儿均在随访中,目前无胆道结石复发,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远端无梗阻。结论:对于小婴儿的胆石症致胆总管严重梗阻,需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胆总管探查术可用于小婴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胆外科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肝胆外科患者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兰溪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治疗的胆道感染患者103例,留取其胆汁进行培养,筛查其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数据经WHONET5.5软件系统处理。结果:103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培养出58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56.31%。5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共38株(65.5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共15株(25.86%),主要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5株(8.62%)。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氨苄啶、环丙沙星等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粪肠球菌主要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等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完全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等药耐药。25株大肠埃希菌与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13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率40.63%。结论: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分布广泛且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患者胆汁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