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道闭锁诊断方法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道闭锁以肝内外胆道系统进行性纤维性闭锁为特点,造成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胆汁性肝硬化,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肝疾病。在胆道闭锁的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获得自体肝长期生存、改善临床转归及预后的关键因素。用于胆道闭锁的诊断学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近年来一些新的诊断学方法和指标亦不断研发提出,本文对其进行综述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肝胆疾病中的作用与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大类锌依赖性内肽酶家族,主要由结缔组织合成,可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影响正常组织的再生和重建,参与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是该家族中结构最小的成员,在身体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如甲状腺、乳腺、肺部、消化道、生殖系统、肝胆系统等。近年来,MMP-7在肝胆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MMP-7不仅在肝胆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和侵袭过程中高表达;在肝脏纤维化、胆道闭锁等疾病中也异常升高,甚至可以作为胆道闭锁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囊良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高,胆囊良性疾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在其外科治疗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仅会引起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亦会导致胆囊癌的发生率上升,甚至延误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为规范其外科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制定了《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版)》,共识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推荐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我国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达到提高疗效,预防并发症,降低胆囊癌发生率的目标。共识发布后,引起热议,本文将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急性肝衰竭120例病因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肝衰竭(PALF)的病因、预后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并确诊为PALF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和预后进行分析,并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生化指标,根据不同资料分别采用 t检验、 Wilcoxon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20例PALF患儿中,男68例,女52例;婴儿36例,幼儿34例,学龄前期22例,学龄期28例。病因方面:脓毒症20例(16.7%)、遗传代谢性疾病19例(15.8%)、中毒18例(15.0%)、病毒感染12例(10.0%)、药物6例(5.0%)、胆道息肉1例(0.8%)、肿瘤性疾病1例(0.8%)和病因不明43例(35.9%)。在已知病因中,婴儿以感染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幼儿以感染和药物/毒物为主,而学龄期和学龄前期以药物/毒物和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PALF患儿病死率为50.0%;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脓毒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和酪氨酸血症合并PALF病死率高;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总胆红素(TB)[159.00(73.05,274.00) μmol/L比62.75(2.65,221.75) μmol/L]、结合胆红素(DB)[83.00(41.43,160.00) μmol/L比38.74(10.98,128.75)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39.60(24.93,62.60) s比24.65(21.43,29.83)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40(2.30,6.74)比2.09(1.85,2.84)]、血氨(NH 3)水平[109.50(85.25,149.75) μmol/L比80.00(60.25,102.75) μmol/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死亡组清蛋白(ALB)[(28.72±5.88) g/L比(33.69±4.96) g/L]、丙氨酸转氨酶(ALT)[586.50(223.25,1 082.00) U/L比1 434.00(615.00,3 334.50) U/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827.50(545.00,2 024.00) U/L比1 663.50(821.00,4 886.75) U/L]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血糖和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PALF病死率高,不同年龄段病因不同,TB、DB、PT、INR、NH 3水平升高及肝性脑病发病率升高,ALB、ALT和AST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术中防治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式。胆管损伤是其严重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处置不当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LC胆管损伤至关重要。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LC胆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分享术中及时发现、诊断、规范处理经验,为肝胆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门部胆管癌全疾病周期管理时代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预后较差。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已取得进步,但仍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全疾病周期管理对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全疾病周期管理是指包括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及准备、手术方案制定实施、辅助治疗及随访等全程化科学管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在肝门部胆管癌全疾病周期管理各阶段中的进展并分享笔者团队在肝门部胆管癌诊疗过程中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临床分型的肝胆管结石病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回顾其近70年的外科治疗,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治愈率仍不理想,目前还没有被公认和广泛接受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笔者团队结合近40年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经验和近年来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相关进展,将肝胆管结石病分为原发型、炎症型、占位型和终末型4种类型,并针对个案选用不同综合治疗方案,期望更好地完成"同病异治",更好地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从而不断提高肝胆管结石病精细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胆道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道系统良恶性狭窄的鉴别始终是临床上一大难题,虽然各种先进的成像技术(胆管镜、窄带成像)和新颖的活检技术(胆道镜靶向活检)已被用于检查胆道狭窄,但它们诊断胆管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仍不够满意。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是一种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它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这对于诊断或排除胆道恶性肿瘤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道闭锁Kasai术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道闭锁是累及肝内外胆管的一种进行性疾病,目前广泛采用的治疗策略是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术后辅以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治疗,然而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的治疗中争议较多,其应用方案也多种多样,现将糖皮质激素在胆道闭锁Kasai术后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胆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目前仍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其中内镜外科治疗发展迅速。为展示该领域研究成果,探讨热点及争议,本期重点选题为“胆道疾病与内镜外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