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中药熏洗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熏洗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及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的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对处方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组方规律、药物核心 组合进行分析.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用药规律所得苦参汤中8味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药物靶点;运用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获取肛周湿疹的疾病靶点;使用Venny 2.1.0作图工具映射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并构建韦恩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靶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筛选核心作用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应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386篇,纳入中药处方360首,涉及中药188味;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共51味,四气分类以寒性为主,五味分类以苦味及辛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肝经、胃经及脾经为主;组方规律分析得到高频药对30对,最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个,从用药规律得出苦参汤是治疗肛周湿疹的特效方.共筛选出苦参汤中137个活性成分和224个潜在靶点,与肛周湿疹相关作用靶点24个,经拓扑分析得到3个核心治疗靶点;筛选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金合欢素、苦参碱5个有效活性成分;GO富集分析得到1354个生物学过程、34个细胞组成及71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7条信号通路.结论:苦参汤是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古方,苦参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肛周湿疹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蒙药三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效学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蒙药三子汤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关节的保护作用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IA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关节炎指数评分及关节病理改变观察三子汤对CIA小鼠关节的保护作用.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ystems pharmacology platform,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得到三子汤治疗RA的潜在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应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Hubba插件进行Hub节点筛选.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子汤组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降低(P<0.05),关节滑膜增生、软骨侵蚀等明显缓解.共筛选得到三子汤活性成分32个,靶点629个,RA疾病靶点1317个,三子汤治疗RA潜在靶点171个;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靶点参与多种与RA相关的功能、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Hub节点筛选明确三子汤治疗RA的关键信号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Ras信号通路,关键靶点为双重特异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dual specificity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1,MAP2K1)、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RAF1)、MAPK3.结论:蒙药三子汤可缓解CIA小鼠疾病进展;网络药理学分析三子汤可能作用于MAP2K1、MAPK3及其他关键靶点,调节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关节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UPLC-MS/MS探讨消石利胆丸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消石利胆丸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消石利胆丸治疗胆石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UPLC-MS/MS分析和对照品比对,分析消石利胆丸的药效成分;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百科全书(ETCM)数据库获得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DisGeNET数据库挖掘胆石症相关疾病靶点,两者交集得到潜在作用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建立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 3.9.1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对核心靶标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选取活性强度前5位的化合物作为配体与筛选后的疾病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RAW264.7细胞验证抗炎活性,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 UPLC-MS/MS筛选出消石利胆丸中30个化合物,其中汉黄苓素、槲皮素、黄芩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大黄素为消石利胆丸的关键成分.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与胆石症相关靶点107个,其中血清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雌激素受体、TNF、胰岛素为其核心靶点.GO分析表明作用于炎症反应、类固醇结合等,KEGG主要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分析和体外抗炎活性筛选显示消石利胆丸通过黄苓素、槲皮素、大黄素等成分调控TNF等相关炎症因子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结论 消石利胆丸通过黄芩素等成分调控TNF等相关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胆石症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治疗白癜风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及多途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治疗白癜风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为白癜风中药新药开发与专利申报工作提供思路.方法 借助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知识产权网(CNIPR)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佰腾(Baiten)专利平台分别检索建库至2023年9月30日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复方专利,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V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内服、外用专利药物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并进一步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证候关联数据库(SymMap)、人类基因综合分析数据库(GeneCards)、蛋白质资源数据库(UniProt)、STRING、药物综合数据库(PDB)等数据库及 R Studio 4.2.2、Cytoscape 3.9.1等软件探讨内服专利核心高频药物组合治疗白癜风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纳入335项内服专利,189项外用专利.内服与外用专利用药规律较为相似,高频药物均为蒺藜、补骨脂、当归、何首乌、红花、白芷等;关键功效均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皆以性温、寒、平,味甘、苦、辛,归肝、脾、心、肾经为主.内服专利中高频药对有川芎-当归、黄芪-当归等,外用专利中高频药对有乌梅-补骨脂、菟丝子-补骨脂等;内服与外用专利的聚类核心药物均有补骨脂、蒺藜、当归、何首乌、白芷、红花等高频药物.内服专利的治疗关键靶点为白蛋白、蛋白激酶B1、胱天蛋白酶3等基因,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治疗机制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等相关,并参与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证实中药成分与关键受体蛋白具有对接活性.结论 治疗白癜风的内服与外用中药复方专利在用药、性味、归经方面具有相似性,提示临床可从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等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白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通路及指标.本研究也为治疗白癜风的新药研发、专利保护及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的化学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预测其成分的靶点,结合GeneCards等数据库中得到的上呼吸道感染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与活性成分导入Cytoscape 3.9.0 软件,获取成分-潜在靶点-疾病的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AutoDockTools 1.5.7 软件对度值排序较高的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开展分子对接预测其结合活性.结果: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相关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 235 个基因靶点,作为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潜在靶点,构建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后得到 95 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通路主要集中在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等可与核心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Akt1 和半胱天冬酶 3 等稳定结合.结论:研究结果预测并验证了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验证技术探讨黄蜀葵花防治造影剂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黄蜀葵花防治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已发表文献收集并筛选出黄蜀葵花有效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运用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CI-AKI相关靶点,并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1.1.2 软件对活性成分与CI-AKI相关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活性.结果 黄蜀葵花活性成分中5-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槲皮素、9,12-二烯十八酸等活性成分对于CI-AKI治疗有较强的靶向作用,核心靶点包括IL-6、AKT1、SRC、EGFR、MAPK3、ESR1 等.GO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蜀葵花活性成分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的调控,主要涉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 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蜀葵花多种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具有较好地对接能力,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结论 黄蜀葵花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炎症、氧化应激、糖脂代谢、抗纤维化、新生血管生成、免疫应答等多条通路发挥治疗CI-AKI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参附注射液调控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附注射液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应激反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补充预测并统一基因名;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TTD、CTD、Drugbank、Disgenet和Pharmgkb数据库筛选应激反应调控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工具获得参附注射液与应激反应调控交集的潜在作用靶点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上传至Metascape数据库中,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机制研究;使用Autoduck、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筛选并获取参附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43个,相关作用靶点257个;数据库检索到应激反应调控相关靶点4 811个,与参附注射液成分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188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4个。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8条,主要涉及循环系统及体液调控、对外来刺激及创伤的反应、MAPK级联反应、突触后膜、受体复合体、离子通道复合体、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高度相关通路20条,主要涵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IL-17、TNF、MAPK、cGMP-PKG、PI3K-Akt、NF-κB、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参附注射液中山柰酚、β-谷甾醇、去甲基棱砂贝母碱、豆甾醇、人参皂苷、蛇床子苷、次乌头碱等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TNF、IL1B、PTGS2、HSP90AA1、MAPK1、NFKBIA、NR3C1、ADRB2等靶点,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和减少细胞凋亡等机制对应激反应进行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芪白平肺胶囊调控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免疫细胞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数据,联合芪白平肺胶囊的网络药理学,探索IPF患者中与芪白平肺胶囊调控相关的免疫细胞、靶基因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IPF患者(IPF组)和正常者(对照组)的scRNA-seq数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组中各选取20个样本用于分析IPF的免疫细胞群及其比例变化。对各免疫细胞群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将 P<0.05和|logFC|>0.6的基因鉴定为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探索参与IPF疾病进程的潜在分子功能及机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芪白平肺胶囊主要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并对靶基因进行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将芪白平肺胶囊靶基因映射到IPF免疫细胞差异基因,构建"活性成分-靶基因-免疫细胞"网络。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探索芪白平肺胶囊用于治疗IPF患者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活性成分-靶基因-免疫细胞"网络中靶基因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并寻找关键靶基因。 结果:在IPF组和对照组的肺组织中共发现B细胞、T细胞和先天淋巴细胞等18个免疫细胞群。与对照组比较,IPF组中经典2型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8个免疫细胞群共包含534个差异基因,参与了淋巴细胞的活化、抗原的加工和呈递、白细胞的迁移和趋化作用等免疫相关生物过程。芪白平肺胶囊包含18个有效活性成分和239个靶基因,其中联苯双酯、槲皮素、毛异黄酮等9个活性成分靶向IPF中除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外的17个免疫细胞群与IL-1B、VEGFA、FOS等42个差异基因。这些靶向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活性氧或氧化应激相关通路与多个免疫信号通路,包括IL-17、MAPK、TNF通路等。 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可能靶向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活性氧或氧化应激相关通路与IL-17、MAPK、TNF等免疫信号通路,调控IPF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lemborexant治疗失眠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对食欲素系统在调节睡眠和觉醒方面作用的了解迅速增加。lemborexant作为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已在部分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失眠障碍,现有研究显示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与传统催眠药物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将为临床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文中对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lemborexant的药理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连-肉桂药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黄连-肉桂是中医经典药对,具有交通心肾的作用,临床运用广泛。目前,主要针对黄连-肉桂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在性质、质量及体内过程等方面开展研究。该药对具有镇静催眠、降糖、抗抑郁、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涉及调控神经递质、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等机制。现有研究尚存不足,如黄连-肉桂配伍后的物质基础变化研究,以及在心血管系统、脂质代谢、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还需补充完善;黄连-肉桂在镇静催眠、降糖、抗抑郁等方面的最佳配伍比例还需进一步探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