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苏精油纳米乳液对非成虫期淡色库蚊杀灭活性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紫苏精油及紫苏精油纳米乳液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蛹的毒性活性,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源杀蚊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测定紫苏精油和纳米乳液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活性、持效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结果 紫苏精油对一龄、二龄、三龄幼虫LC50分别为25.4、43.0、46.6 mg/L;紫苏精油纳米乳液对一龄、二龄、三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5.0、35.1、38.1 mg/L.在幼虫的各阶段中,同等浓度下,纳米乳液的杀灭活性明显强于纯精油;在蛹期,同一浓度下,24、48 h精油组死亡率分别为1.3%、2.0%,而精油纳米乳组分别为34.7%、40%.在高浓度下,精油杀蚊幼活性仅维持1~2d,而纳米乳液的杀灭活性可延长至5 d;精油和纳米乳对于常见水生植物是无毒的;对于水中的鱼类,纳米乳包裹精油后毒性大幅度降低.结论 与紫苏精油纯液相比,纳米乳液制剂更加稳定,对淡色库蚊幼虫、蛹的杀灭活性增高,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减弱.紫苏精油纳米乳液有望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有效的杀蚊剂,应用于现场非成虫期蚊媒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三十六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发现具有较高杀蚊活性的植物精油,可为新型植物源蚊虫防控剂产品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方法]本研究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和密闭圆筒法评价了36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成蚊的熏蒸击倒活性和熏蒸致死活性.[结果]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结果表明,在12 μL/L的供试浓度下,马尾松叶油、辛夷油、红叶石楠叶油、玳玳叶油、东北连翘油、野生紫苏叶油、石香薷油、茶树油、香根油和独活油对淡色库蚊成蚊的KT5o均在10 min以内,其中马尾松叶油的击倒速度最快,KT5o仅为3.40 min;红叶石楠叶油和柚子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致死活性较好,24 h的LC5o值分别为0.95和1.11 μL/L.密闭圆筒法验证表明,马尾松叶油在12 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的KT50值为13.79 min;红叶石楠叶油在1.67 μL/L浓度下对淡色库蚊熏蒸致死率达100%.[结论]马尾松叶油和红叶石楠叶油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具有开发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26种植物精油或精油主要成分对玉米黄呆蓟马的熏杀活性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鉴于植物源蓟马防控剂产品较为稀缺,本研究旨在发现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材料,为植物源蓟马防控剂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三角瓶熏蒸法,筛选了126种植物精油或精油主要成分对玉米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的熏杀活性.[结果]冬青油等10种精油或精油主要成分对玉米黄呆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均具有较好的熏蒸活性,其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冬青油、牛至油、肉桂油、百里香油、柠檬醛、黄樟油、紫苏叶油、大蒜油、松油精和松油醇;其中,冬青油对2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0.97和2.56 μL/L,牛至油对2龄若虫和成虫的LC50分别为1.47和3.27 μL/L;在LC95剂量下,各精油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LT50从小到大依次为黄樟油、柠檬醛、松油醇、松油精、牛至油、冬青油、百里香油、肉桂油、紫苏叶油和大蒜油;其中黄樟油的LT50为17.31min,熏蒸致死速度最快.[结论]冬青油、牛至油和黄樟油对玉米黄呆蓟马具有较好的熏蒸致死活性,有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贵州不同香型紫苏挥发油成分分析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挥发油是紫苏叶片中主要功效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抑菌、消炎、抗氧化作用.本试验以18份贵州省香型紫苏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片中的挥发油,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 MS)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紫苏种质之间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显著,挥发油提取率在0.47%~1.42%之间.紫苏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含量丰富,共鉴定出7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紫苏酮、胡椒酮、榄香素、紫苏醛、肉豆蔻醚、石竹稀、紫苏烯、芹菜脑、苯乙酮,按主成分进行分类,可分为F、PA、PK、PL、PT、PP 6种化学型.此外还发现几种特殊的含量较少但对香气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柠檬醛、香柠檬烯、桉油精、橙花叔醇等,使贵州紫苏资源呈现特有的芳香味道.表明贵州紫苏精油含量丰富、类型多样,研究结果可为紫苏的品质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中药精油的促渗作用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以橘皮精油作为参照对象,考察丹参精油、冬青精油、荆芥精油、肉桂精油、紫苏精油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的促渗作用,为筛选天然精油促渗剂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鼠皮肤作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5种精油对5g·L-1的丹参酮ⅡA溶液、10 g·L-1的人参皂苷Rg1溶液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在24h时,冬青精油、荆芥精油、紫苏精油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渗透效果.三者对5 g·L-1的丹参酮ⅡA溶液的促渗作用分别约是对照组的1.94倍、2.24倍、1.21倍,对10 g·L-1的人参皂苷Rg1溶液的促渗作用分别约是对照组的2.62、1.09、1.43;而丹参精油对丹参酮ⅡA溶液的促渗作用约为对照组的1.04倍,对人参皂苷Rg1溶液无明显促渗作用;肉桂精油对两者均无明显促渗作用.结论:冬青精油、荆芥精油、紫苏精油对丹参酮ⅡA、人参皂苷Rg1促渗作用较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紫苏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精华滋养乳的制备和质量检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紫苏精油的抑菌活性及其在滋养乳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紫苏精油抑菌活性;应用纳米乳技术,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苏精华滋养乳的最佳处方,进行微生物挑战实验检测抑菌效果,采用弹性皮肤测试仪MPA580检测使用本产品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产品稳定性实验.结果 显示紫苏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浓度为200μ l/L时抑制圈直径分别为19.20、17.61、19.80 mm;确定紫苏精华滋养乳的最佳处方为:3%的透明质酸钠,3.5%的EM,2%的紫苏精油,0.75%的十六十八醇,制得的纳米乳具有抑菌效果,稳定性较好,可有效改善皮肤酸碱度、色素含量,固水保湿效果十分明显,皮肤水分含量可提高32.5%,减少水分散失至6.7%.结论 制备的产品可有效控制紫苏精油的挥发,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完成了微生物挑战实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同时可促进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并发挥固水保湿效果,为紫苏在化妆品领域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可行性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市售紫苏叶精油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不同产地的紫苏叶精油,并通过GC-MS鉴定比较2种自提紫苏叶精油和4种市售紫苏叶精油的化学组成和含量,以期为市售紫苏叶精油的真实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种自提紫苏叶精油的化学型分别为紫苏酮型和倍半萜型;4种市售精油中有2种遭芳樟醇掺假,1种为假精油,1种为真实的紫苏酮型紫苏叶精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植物精油及活性成分防控黄曲霉生长及其毒素产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病原性真菌,极易污染中药材、食品和农作物等.黄曲霉次生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具有致癌性和剧毒性,给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寻求黄曲霉及AFT产生的抑制剂受到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植物精油是一种从高等植物中提取并高度浓缩的天然抑菌剂,具有抑菌效果好、污染小、对人体相对安全等优点.目前,已有研究报道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植物精油主要包括百里香、牛至、紫苏、小茴香等多种精油,其中醇、醛、酚类等活性成分抑真菌效果相对较好.对黄曲霉及AFT的致病性及精油防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究植物精油的抑菌机制以及开发天然、绿色的抑菌产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紫苏精油纳米乳的处方工艺研究与初步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为模型药,制备紫苏精油纳米乳,进行处方工艺研究与初步质量评价.方法 根据紫苏精油在各辅料中的溶解量确定助表面活性剂,采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法初步筛选适宜水包油型(O/W)纳米乳的表面活性剂,进一步筛选具备用量安全性的表面活性剂,确定纳米乳处方组成.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综合比较纳米乳区域大小、载药量、含水量,以及电导率、黏度、粒径及分布、稳定性等优化处方;研究对优化处方工艺的紫苏精油纳米乳的外观质量与形态、相关理化性质(黏度、pH值、电导率、Zeta电位、粒径及分布)、稳定性、体外渗透性以及鼻黏膜刺激性进行考察.结果 优化的紫苏精油纳米乳处方为14.3%紫苏精油-9.5%Transcutol P-19.1%Labrasol-57.1%水;根据优化的处方制备的紫苏精油纳米乳均一、透明、澄清,流动性良好,黏度(3.68±0.17)mPa·s;pH值为6.18±0.03,电导率为(109.61±0.89)μS/cm,Zeta电位为(-7.08±1.82)mV;平均粒径为(49.98±1.55)nm;透射电镜实验结果表明,紫苏精油纳米乳乳滴为球形,粒径大小均在100 nm以内;紫苏精油纳米乳具备离心稳定性、稀释稳定性、长期稳定性以及温度稳定性;于常温未密封的条件下储存1个月与6个月后紫苏精油纳米乳与紫苏精油的平均紫苏醛含量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8%和17.48%;鼻黏膜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紫苏精油纳米乳给药组与空白生理盐水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制备优化处方工艺的紫苏精油纳米乳,其外观形态、相关理化性质符合纳米乳质量要求,具备药物稳定性、药物渗透性以及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