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苏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基因家族成员PfFT3调控开花功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是严格的短日照植物.目前,对紫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量和脂肪酸积累等农艺性状,而对紫苏开花进程及花器官形成的研究较少,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FLOWERING LOUC T(FT)是目前公认的感知光周期的关键基因,在花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PfFT3是FT-like亚家族基因,其在植物开花调控的功能尚待揭示.本研究首先通过亚细胞定位证明PfFT3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后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I1303-PfFT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转化野生型Col-0和突变体fd-2、fd-3和ft-10拟南芥,以此分别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的过表达和回补转基因株系.结果分析表明,PfFT3的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拟南芥开花并且能够挽救突变体fd-2、fd-3和ft-10的晚花表型,进一步研究表明,外源PfFT3基因的表达促进下游内源开花基因AtSOC1、AtAP1、AtFUL和AtLFY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 PfFT3在促进开花过程的积极作用,为深入研究PfPEBP基因的功能及紫苏短日照早花优良种质培育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苏AP2基因家族PfWRI1促进植物种子油脂积累
编辑人员丨4天前
AP2转录因子属于AP2/ERF超家族,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以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然而,关于紫苏(Perilla frutescens)AP2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从紫苏基因组中鉴定到18个AP2家族成员,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顺式作用元件.WRINKLED 1(WRI1)是许多植物物种中脂质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中1个成员与AtWRI1序列高度同源,含有2个保守的AP2结构域,命名为PfWRI1.结合转录物组数据分析了 PfAP2家族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和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fWRI1仅在紫苏种子中高表达,暗示Pf-WRI1 可能与种子的发育过程有关.进而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3-PfWRI1,通过农杆菌侵染技术转化野生型(Col)以及突变体(wri1-1)拟南芥,分别获得过表达和回补株系.结果表明,相比于Col,PfWRI1的表达导致拟南芥种子含油率提高了 8.90%~13.57%,并促进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油酸(C18:1)和亚油酸(18:2)的积累,减少棕榈酸(C16:0)、花生酸(C20:0)和花生一烯酸(C20:1)的积累.此外,外源PfWRI1基因的表达增加了糖酵解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At-PKP-α、AtPKP-β1、AtBCCP2、AtSUS2和AtLIP1的表达.综上所述,PfWRI1可能通过与上述基因互作,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来促进油脂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纤维化及Notch/Snail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紫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纤维化及Notch/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Snail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30只建立糖尿病肾脏病大鼠模型,共有29只大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二甲双胍组10只、紫苏叶提取物组10只。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紫苏叶提取物组给予紫苏叶提取物,空白组、模型组不做处理,干预14 d后观察大鼠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紫苏叶提取物组血糖、尿素氮(BUN)、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Notch、Snail1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上升( 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紫苏叶提取物组血糖、BUN、SCr、ALT、AST、Ⅳ-C、PCⅢ、HA、LN水平、Notch、Snail1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下降( P均<0.05);二甲双胍组、紫苏叶提取物组血糖、BUN、SCr、ALT、AST、Ⅳ-C、PCⅢ、HA、LN水平、Notch、Snail1 mRNA表达量及相对表达量水平对比差异较小( P均>0.05)。 结论:糖尿病肾脏病大鼠经紫苏叶提取物干预后肾纤维化减轻,Notch/Snail1信号通路受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感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行性感冒(乙型流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门诊就诊的乙型流感患儿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每组60例。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口服益气解表方加减治疗(组成:紫苏叶、葛根、柴胡、清半夏、黄芩各6 g,陈皮、荆芥穗、防风、前胡、杏仁、太子参、桔梗、炙甘草各4 g,大便干燥者加石膏、熟大黄,咳重者加白前、蜜枇杷叶,流涕者加白芷、辛夷),每日1剂、分2次服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每次10 mg/kg、每日3次。治疗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预后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解表方治疗组体温正常和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改善或部分改善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增多(体温正常:49例比44例,咳嗽缓解:33例比25例,咽痛缓解:27例比23例,流涕缓解:47例比42例,均 P<0.05),鼻咽拭子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BV-Ag)转阴例数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 -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10 mg/L)的例数均明显多于西医治疗对照组(IBV-Ag转阴数:36例比31例,SAA正常数:49例比46例,CRP正常数:50例比46例,均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81.67%(49/60)比75.00%(45/60),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出现便秘、食欲减退、腹泻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少(便秘:11例比14例,食欲减退:8例比11例,腹泻:6例比8例,均 P<0.05)。 结论:益气解表方可明显改善乙型流感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清咳平喘颗粒在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清咳平喘颗粒(原名清宣颗粒)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在其基础上增加金荞麦、鱼腥草、川贝母、矮地茶、枇杷叶、紫苏子六味清肺、化痰、解毒之品,经现代制药工艺精制而成,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解毒化痰功效,主要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痰热郁肺证患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药物配伍应用举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初期多为外寒内饮证,可选用具有温宣及温化作用的药对或角药,如麻黄与苦杏仁,干姜、细辛与五味子,桂枝与茯苓;感染诱发AECOPD时,可从“痈”论治,选用清热消痈、祛痰逐饮药对,如鱼腥草与金荞麦、葶苈子与紫苏子、桔梗与陈皮;AECOPD病程中多存在气逆痰阻、瘀血阻络,可选用降气化痰、活血化瘀药对,如白前与前胡、半夏与枇杷叶、薏苡仁与桃仁。AECOPD的治疗宜标本兼顾,重在祛邪。临床应谨守病机,活用药对与角药,方可收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发枝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李发枝教授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以探究其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李教授治疗咳嗽的病历,采用Excel 2016及R语言4.2.1,多维度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通过因子分析探索高频功效分类,聚类分析区分药物群组,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占比及归经流年分析。结果:共纳入4 746首处方,涉及中药270种,总频次57 700次,用药性味以温性药最多,寒性药次之,温药以辛温、苦温为主,寒药以辛寒、甘寒、苦寒为主,主要归肺经、脾经、胃经、肝经。频次排名前35位中药可聚类为9组,群组1:紫苏子、苦杏仁和麻黄;群组2:辛夷、蝉蜕和甘草;群组3:前胡、桔梗、桑白皮、荆芥、防风和款冬花;群组4:白芷、羌活、陈皮、黄芪、升麻和黄连;群组5:薏苡仁、芦根、桃仁和冬瓜子;群组6:紫苏叶;群组7:柴胡、乌梅、枳实、黄芩和白芍;群组8:细辛、桂枝、干姜、五味子和清半夏;群组9:茯苓和炙甘草。流年分析显示,近3年炙甘草、茯苓、枳实等使用比例逐渐提高。结论:李教授治疗咳嗽以肺与脾胃为核心,临床用药注重升降相因、寒温并用,近年来更加重视从中焦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标准汤剂的紫苏梗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标准汤剂三大质量指标的紫苏梗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方法。方法:收集18批不同产地的紫苏梗药材,根据技术要求,制备18批紫苏梗标准汤剂及3批配方颗粒,计算出膏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含量、建立紫苏梗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并计算二者特征图谱的相似度。结果:紫苏梗标准汤剂出膏率为(7.16±1.97)%。3批配方颗粒的出膏率分别为5.52%、5.25%和5.34%;标准汤剂的咖啡酸与迷迭香酸平均总含量为(12.06±3.37)mg/g;3批配方颗粒的咖啡酸与迷迭香酸总含量分别为5.52、5.82、5.77 mg/g。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均标识出7个共有特征峰,指认出其中3个特征峰,分别为咖啡酸、 N-阿魏酰真蛸胺、迷迭香酸。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1.000、0.995、0.997。 结论:3批配方颗粒的质量指标与标准汤剂相一致,该方法可为紫苏梗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中药在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潜在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的潜在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预测中药在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中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方法:根据既往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虎杖、桑白皮、土茯苓、紫苏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OMIM、DrugBank、TTD数据库检索获取血管生成及卡波西肉瘤治疗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卡波西肉瘤与抗血管生成药物成分相互作用的靶点;利用STRING 11.5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模型;应用Cytoscape3.6.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同时利用Metascap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药物的核心成分为白藜芦醇[连接度(degree)142]、槲皮素(degree:141)、山柰酚(degree:56)、木樨草素(degree:56)、β谷甾醇(degree:37)、花生四烯酸(degree:36)、柚皮素(degree:36)等,核心靶点是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利用KEGG分析筛选出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重要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GO分析显示在生物学过程中靶点主要集中在细胞迁移的正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藜芦醇、槲皮素、山柰酚和木樨草素与PTGS2均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中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与PTGS2结合能力最高,结合能分别为-9.4、-9.5 kcal/mol。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所录入的4种中药可能通过调控癌症信号通路,作用于PTGS2等靶点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从而预测了中药抗卡波西肉瘤血管生成的可能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生境糙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糙苏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差异,以阐明化学成分含量对功效的影响。方法:从陕西眉县蒿坪、陕西三原采集糙苏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糙苏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检测糙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对比不同产地糙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结果:从陕西眉县蒿坪糙苏叶、陕西三原糙苏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9、56种化学成分,两者共有挥发油成分5种(剔除二丙酮醇)。陕西眉县蒿坪糙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tert-butoxy-5-methylthiophene,含量达18.009%;陕西三原糙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醛,含量达50.728%。结论:不产地糙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