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专科医院医学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肿瘤专科医院研究生就业去向,并开展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意向和就业指导需求的问卷调查,以期为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2~2016年某肿瘤专科医院所有毕业生就业信息,同时对2017届毕业生发放就业意向和就业指导需求调查问卷.所有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录入整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毕业数据分析结果提示,所有研究生在就业地域分布上京内就业略高于京外;传统的医疗单位和科研教学机构占75.95%,其中科研型研究生在医疗单位就业的比例要低于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科研型研究生在科研机构、公司和出国深造的比例要高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肿瘤专科教学医院中的医学研究生在高层次医疗科研环境中学习之后,更愿意在一线大城市择业,85.72%的研究生选择愿意留在北上广和东部较发达城市.85.71%的研究生愿意从事本专业及相近专业工作.50.89%的研究生希望选择稳定的工作,39.29%的研究生希望从事挖掘自我潜力的工作,女生较男生更愿意选择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就业途径以导师同学推荐和学校招聘会为主,在对院校就业培训方面希望提供经验分享和咨询服务.[结论]临床专业方向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好.重视医学研究生就业问题,不仅需加强研究生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开拓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现况调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为南京市浦口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星甸街道、泰山街道、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共31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自制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简单介绍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后的特色服务项目与主要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困难等.结果目前南京市浦口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包含门诊签约和社区签约两种形式,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老年人吸引力最大.开展的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家庭医生APP线上交流;家庭医生公布手机号以方便沟通;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享受特定医疗服务项目折扣.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签约居民根据就医需求可自行前往二、三级医院,不需要家庭医生为其进行转诊;家庭医生APP转诊预约功能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签约流程过于繁琐;如何界定家庭医生手机咨询服务时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职责界定不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签约后药品种类配备不全;原全科医生引入家庭医生模式后工作量增加、精力不济;家庭医生APP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的开发.结论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较好,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政府财政投入到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医保助力家庭医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医疗知识培训与沟通技巧,招募家庭医生人才;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的品种以及医保报销的常用药物;完善家庭医生APP;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扎实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创新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依托互联网将护理服务从医疗机构内部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在线上为老年病、慢性病、特殊疾病患者或孕产妇等健康人群提供医疗行为相关的护理指导和护理健康咨询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庆市荣昌区2007-2017年HIV/AIDS病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荣昌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生存状况,探讨生存时间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荣昌区2007-2017年接受HAART后HIV/AIDS病人的相关病例信息,采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2007-2017年荣昌区本地接受HAART的HIV/AIDS病人共计928例,病死率6.8%,1、3、5、11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91%、89%、85%.HIV/AIDS病人HAART后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HAART后的第1年,占57.1%(36/63).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组(HR=4.235,95%CI:1.113~16.113)与≤30岁组相比死亡风险较高;文化程度,小学组(HR=2.176,95%CI:1.149~4.121)、文盲组(HR=4.641,95%CI:1.971~10.925)与初中以上组相比死亡风险高;样本来源方面,检测咨询(HR=0.278,95%CI:0.085~0.905)较医疗机构死亡风险低;WHO临床分期,Ⅲ期(HR=4.613,95%CI:1.952~10.900)较Ⅰ期死亡风险高;基线CD4淋巴计数,201~个/mm3组(HR=0.187,95%CI:0.063~0.551)较<51/mm3组死亡风险低.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样本来源、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淋巴细胞计数是HIV/AIDS病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进一步优化艾滋病主动检测咨询服务环境,促进艾滋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针对重点人群强化抗病毒治疗指导,减少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咨询服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2020年1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政府、医院、公司如何启动互联网技术参与医疗服务,为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疫情中后期和后疫情时期的医疗服务提出建议.方法: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以“互联网+肺炎”等为关键词,搜索2020年1月20日至2月3日的疫情相关互联网健康服务项目信息,由双人背对背提取关键信息并编码,录入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0余天时间中,有27家医院、19个公司开通新冠肺炎线上咨询服务,有9个省市组织了区域性线上服务.大多数项目在1月24日至27日启动,集中在少数省份,100.00%的医院和90.48%的公司项目开通发热及肺炎咨询服务,37.04%的医院和66.67%的公司项目提供衍生健康问题咨询,少数项目开展远程会诊,有个别项目提供针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线上健康管理.医师是线上工作的主力,也有护士、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结论:互联网技术为改善医疗服务体系在疫情初期的快速反应提供了条件,具备制度和技术可行性,但地区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度不高,没有通过互联网实现医疗体系的联动与协同.应推动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远程会诊,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促进机构之间的协同联动,缓解疫情时期的诊疗压力,改善后疫情时代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对颈腰痛患者指导实践与讨论
编辑人员丨2023/8/5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发生并蔓延至全国.作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2020年1月23日起,全国各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满足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的通知》,各级医疗机构响应疫情防控需求,有效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发挥了互联网+医疗优势.本文浅谈对颈腰痛患者线上指导的实践与体会,旨在为互联网+医疗在颈腰痛患者线上指导方面的工作经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冠肺炎在线咨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冠肺炎在线咨询平台,提升疫情防控服务能力.方法:基于医院微信公众号,构建"健康宣教—AI自诊—疑似筛查—定点就医—治疗—康复随访—疫情监控"的线上线下协同诊疗闭环体系.结果:设计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冠肺炎在线咨询流程和平台架构,平台提供AI自诊、专家在线咨询、多方式健康教育、居家隔离观察指导、康复随访及疫情监控服务.结论:新冠肺炎在线咨询平台有助于提高疫情防控水平,但应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医疗服务内涵,及时更新知识库,建立在线咨询闭环流程,并加强医院信息安全建设,防止隐私泄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与互联网数字化医疗战"疫"关联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肆虐,各行各业都在贡献力量.作为防疫工作最前沿的一线阵地,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疫情紧迫的强压下正积极努力寻求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相较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时的情况,现在的医疗资源和处置水平已大有进步,但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存在地区差异的线下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传统线下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依然存在着短板和不足之处.互联网数字化医疗借助其高效、便捷、普惠等方面的优势,紧密结合国家防控工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投入到战"疫"中,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等形式构建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服务模式,降低了医疗机构线下(门诊直接接触服务)交叉感染的风险和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咨询服务,并能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和准确,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妇产科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20年2月初,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暂停择期手术和大部分非急诊门诊,但为了满足广大患者诊疗需求,于2月4日起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包括妇科、产科、生殖内分泌和超声检查等专科.求询者可上传病史、实验室检测报告和影像学检查报告等资料,医生24小时在线免费提供一对一咨询;咨询结束后,由求询者对服务进行评价.截至2月18日累计诊疗咨询2 414人,完成咨询2 029人,占84.05%.纳入844名求询者进行分析,显示以30岁左右的该院既往就诊者为主,咨询内容以妊娠中晚期产检和普通妇科疾病为主,分别为269人占31.87%和218人占25.83%.问题完全或部分解决765人,占90.64%.参与咨询满意度评价259人,占30.69%,好评率为99.23%,其中对“回复及时”项满意度最高.提示疫情期间妇产科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在解决疾病就诊问题上发挥了一定优势,也为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的线上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但现阶段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还存在很多应用瓶颈,未来发展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推广签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影响研究——以杭州主城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签约对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杭州市江干区、下城区、拱墅区共721名居民,其中签约居民397人、65岁以上老人330人,了解并分析签约和非签约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使用及签约服务项目的需求.结果:高龄、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丧偶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程度偏低,慢性病患病及是否签约是基本公共卫生知晓率提升的影响因素.签约的家庭医生移动电话使用高于非签约人群,但在线预约诊疗服务平台使用低于非签约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需求方面,“优先就诊、转诊”“咨询服务”“预约服务”是居民来社区的主要目的,签约后“疾病门诊”“物理治疗”“中医预防健康管理”增多,家庭病床服务选择人次数较少且两组无差异.结论:通过签约,促进了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签约促进了居民的就诊就医.然而,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不足和服务能力提升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痛点,且包含居家医疗在内的个性化签约服务的受益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