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偶联蛋白与肿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解偶联蛋白(UCP)属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载体蛋白家族,主要包括UCP1、UCP2和UCP3等。研究表明,UCP通过脂质褐变过程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分泌锌-α2-糖蛋白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诱导脂质褐变并表达UCP1,促进肿瘤的生长。磷脂酶C样蛋白1可上调UCP1表达,消耗异常脂质,使肿瘤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另外,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辅助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β能增强p53缺乏的脂肪细胞中UCP1的表达,UCP2的上调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p53介导的细胞凋亡,激活活性氧系统,增强肿瘤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IF-1α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中的作用:与SLC7A11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溶质运载蛋白7家族成员11(SLC7A11)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周龄,体重100~130 g,高脂高糖饲料自由饮食,每周测1次体重,体重达到240 g后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柠檬酸盐缓冲液35 mg/kg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STZ注射后继续予以高脂高糖饲料饲养,1周后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3次随机血糖≥16.7 mmol/L表明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造模成功后继续高脂高糖饲养6周,取2型糖尿病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R组)和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HIF-1α激动剂DMOG组(DIR+DMOG组)。取非糖尿病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6):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S组)和非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120 min时分离右侧颈内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取部分肾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HIF-1α和SLC7A11的表达。 结果:与NS组比较,DS组和NIR组血清Cr、BUN、NGAL浓度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DS组肾组织HIF-1α和SLC7A11表达下调,NIR组肾组织HIF-1α和SLC7A11表达上调( P<0.05);与DS组比较,DIR组血清Cr、BUN、NGAL浓度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肾组织HIF-1α和SLC7A11表达上调( P<0.05);与NIR组比较,DIR组血清Cr、BUN、NGAL浓度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肾组织HIF-1α和SLC7A11表达下调( P<0.05);与DIR组比较,DIR+DMOG组血清Cr、BUN、NGAL浓度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肾组织HIF-1α和SLC7A11表达上调( P<0.05)。 结论:HIF-1α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过程,与调控SLC7A11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产热脂肪细胞中线粒体代谢适应的调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各种代谢功能紊乱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产热脂肪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可通过消耗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并以非颤抖性产热的方式来维持哺乳动物核心体温,鉴于产热过程增加体内能量消耗,因此,激活产热脂肪成为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重要研究方向.线粒体作为产热脂肪细胞中功能高度保守的细胞器,在产热激活和失活过程中出现代谢适应性的改变以响应产热能力的变化,而产热脂肪细胞中线粒体代谢适应的失调则可能造成产热能力损伤,甚至全身代谢紊乱.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报道的产热脂肪细胞线粒体多方面的灵活重塑,包括线粒体动力学变化、磷脂和嵴的重塑以及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全面地总结了相关的调控因子,最后对脂肪细胞产热能力的维持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展望了未来有关产热脂肪细胞线粒体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靶向新药以激活脂肪产热来对抗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仪陇县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癌病人120例,比较不同病理资料的UCP2水平,通过对病人展开为期5年的随访,比较不同预后及紫杉醇的耐药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UCP2阳性表达72例,表达率60.00%,高于癌旁组织的12例,表达率10.00%,不同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生存情况的UCP2水平及紫杉醇耐药情况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生存情况及UCP2水平均为紫杉醇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UCP2水平与紫杉醇耐药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 UCP2阳性肝癌病人紫杉醇耐药性较高,生存情况较差,可作为病人预后评估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Sigma-1受体在慢性疼痛中的调节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Sigma-1受体(sigma-1 receptor,Sig-1R)属于配基依赖性的分子伴侣蛋白质,广泛表达于神经系统的多个区域,并可通过结合多种类型的阳离子通道及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对它们介导的细胞内效应进行调控,或是在内质网和线粒体相关膜结构上对细胞内Ca2+的稳态进行调节.在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及内脏痛的多种类型慢性疼痛疾病中,Sig-1R均可不同程度地参与痛觉过敏的调控作用.针对不同的慢性疼痛疾病类型,Sig-1R可表现功能相反的调控作用,即在大部分慢性疼痛疾病中表现对疼痛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在外伤性脑损伤为代表的部分疾病中表现抑制疼痛,缓解损伤神经的作用.在Sig-1R调节慢性疼痛的调节神经机制方面,Sig-1R 一方面可通过对痛觉信息的传递,包括神经元的内在兴奋性以及神经元间突触传递调节两个方面进行直接的调节,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各类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内的神经免疫细胞活动的调节影响炎症反应过程,并间接影响疼痛反应.本文就Sig-1R参与不同类型慢性神经系统性疾病的调控作用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