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用他克莫司或皮质类固醇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收集外用他克莫司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证据和安全性相关资料,并与外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比较。方法:这是一项关于局部使用他克莫司或皮质类固醇治疗的3年期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一年中期分析,共有75例患儿(55%女孩)。1~3岁的中到重度湿疹儿童被收治于芬兰赫尔辛基皮肤和过敏性疾病医院。结果:两组的疗效指标: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研究者整体评价、皮肤失水、湿疹面积、血清总IgE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有改善。然而,在基线时有早期过敏症状(血清总IgE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点刺试验阳性或对空气或食物过敏原有特异性IgE)的患儿,他克莫司组在12个月时湿疹部位的皮肤失水更低、湿疹面积更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皮质类固醇治疗相比,早期他克莫司治疗对AD患儿及早期过敏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中重度AD儿童可能需要更强效安全的软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探究实验教学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基于真实情境,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中开展项目式探究实验教学,将"葱叶为什么开花和皱缩"作为项目,并分解为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最佳实验材料、蔗糖浓度和探究校园植物细胞大小3个子项目,然后开展项目式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理解,并能用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创新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选择新鲜洋葱圈、水培的葱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创新和优化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实验.该实验设计遵循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且能有效缩短实验准备和实验现象观测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利用STEAM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4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教学设计中,尝试融合STEAM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凝练结构与功能观.通过类比推理、问题驱动、实践探究、模型构建等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红和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了探究低温贮藏对香椿芽品质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板桥镇红光村种植的红和绿香椿芽为材料,在4 ℃低温黑暗贮藏过程中对其叶片和叶柄进行外观形态和组织细胞学观察,花青素、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红香椿芽贮藏3 d后色泽保持较好,而绿香椿芽贮藏1 d后开始出现黑色斑点,且黑色斑点的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红香椿芽叶脉和叶柄木质部细胞比相应绿香椿芽小且数量少;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次生细胞壁均逐渐增厚,且绿香椿芽叶脉和叶柄细胞染色程度较深;(3)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红、绿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均降低,木质素含量均升高,红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始终高于绿香椿芽,而其木质素含量始终低于绿香椿芽,且红香椿芽升降幅度较小;(4)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香椿芽叶片和叶柄中花青素和木质素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均发生了木质化和蒸腾失水,花青素含量降低,但绿香椿芽的变化更明显;香椿芽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与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改进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实验,但本实验存在操作不简便、现象不直观等问题,众多的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对实验选材、实验试剂、实验装置、实验教学模式4个方面的改进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广大生物学教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日灼对酿酒葡萄'霞多丽'果实品质与解剖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与CFDA荧光染色观察日灼果皮细胞结构与细胞活性变化,同时测定日灼发生后葡萄果实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揭示日灼对果实品质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葡萄日灼病加重,果实表皮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加深,后期甚至出现细胞坏死.(2)果实发生日灼后,果实硬度与含水量下降,细胞壁含量增加,果皮从外向内第1~3层细胞明显变小,细胞壁增厚.(3)随着日灼病加重,果皮细胞破裂,且破裂数量增加,细胞活性也随之下降,果皮保护功能逐渐丧失,果肉细胞逐渐失水导致了果实皱缩;重度日灼果实周缘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受到果皮细胞失水断裂的影响,出现断裂变形.(4)在葡萄果实日灼发生过程中,受到高温与强光照胁迫影响,同时伴随着水分散失增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增加,但有机酸含量降低,糖酸比随之增加;以上各品质指标值的大小与果实水分含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日灼引起了葡萄果实结构变化与生理代谢的紊乱,随着日灼程度加重,果皮细胞逐渐死亡,果实内水分大量散失,果实糖含量增加,严重影响了葡萄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ELLA蛋白缺失对拟南芥干旱胁迫耐受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探索DELLA蛋白缺失对拟南芥耐旱能力的影响,对拟南芥野生型Ler和DELLA蛋白缺失突变体della进行干旱处理,测定存活率、萌发率、离体叶片的失水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并对发挥植物细胞脱水保护功能的胚胎晚期丰富蛋白编码基因LEA和ABA应答基因LOX3、COR15b、COR413的表达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干旱21d后复水,della突变体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野生型Ler;(2)della突变体在含甘露醇的固体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显著高于Ler;(3)della突变体离体叶片的失水速率明显低于Ler;(4)干旱胁迫后,della突变体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低于Ler;(5)干旱胁迫后,della突变体的LEA基因上调表达程度高于Ler,而ABA应答基因上调表达程度低于Ler.研究表明,DELLA蛋白的缺失有助于提高植物抗旱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玉米逆境响应相关转录因子ZmC2H2-1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提高玉米的抗逆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广泛参与植物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及逆境应答过程.本研究从玉米中分离了转录因子ZmC2H2-1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ZmC2H2-1属于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编码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中,酵母自激活实验表明ZmC2H2-1不具有自激活活性;干旱、盐和ABA等逆境可抑制ZmC2H2-1基因在玉米中的表达;过表达ZmC2H2-1基因的拟南芥叶片失水速率更快,在PEG、高盐和ABA处理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转ZmC2H2-1基因拟南芥耐逆性降低,以上结果说明ZmC2H2-1基因是作为玉米抗逆的负调控因子参与了逆境胁迫应答.本研究为深入解析玉米ZmC2H2-1的调控网络和玉米的抗逆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种子脱水耐性和贮藏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测定不同脱水程度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其复水后的吸水率、脱水过程中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贮藏方式下种子的萌发情况,该文研究了金丝李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和储藏特性.结果表明:(1)金丝李种子初始含水量为45.29%,室内通风处放置35 d失水率即达45%.(2)种子失水率低于18%时,萌发率和复水后的吸水率变化不显著;失水率超过18%时,萌发率和复水后吸水率均显著下降,失水率为42%时萌发率为0.其种子的临界含水量为27.29%,半致死含水量为12.72%.(3)随着种子脱水程度的加深,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逐步上升;丙二醛含量在失水率低于24%时变化不大,高于24%时显著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均呈波动性变化,失水率为18%时活性均最高.(4)室温干藏1个月和-1、-20℃下湿藏1个月的种子均不能萌发;水浸贮藏1个月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4℃湿藏1、3和6个月均显著延缓种子萌发,但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表明金丝李种子在失水率低于18%时,种子可通过抗性调节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能忍受一定程度的脱水和低温;当失水率超过18%时,种子代谢失衡发生劣变直至死亡,属于低度的顽拗性种子.4℃湿沙藏(含水量7.5%)是短期贮藏其种子的较好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