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CDD诱导的腭裂小鼠腭突Wnt5a与IL-10的表达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Wnt5a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0的表达在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TCDD)致胎鼠腭裂中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J怀孕小鼠随机分为TCDD实验组和玉米油对照组,每组12只。在胚胎形成的10.5天(E10.5),TCDD组通过口饲灌胃方式一次性给予孕鼠64 μg/kg的TCDD(溶于总量为0.2 mL的玉米油中),对照组通过口饲灌胃方式给予等量玉米油。分别获取E13.5,E14.5和E15.5的胎鼠腭突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腭突组织融合情况;Western-blot检测腭突组织中Wnt5a和IL-10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观察到腭突组织未融合则证明腭裂小鼠建模成功。在E13.5天,E14.5天和E15.5天,与对照组相比TCDD组胎鼠出现腭突发育迟缓,腭裂形成。在各时间点,TCDD组Wnt5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0.37±0.05)比(0.47±0.07),(0.32±0.07)比(0.39±0.05),(0.27±0.06)比(0.33±0.04), P值分别为0.005, 0.042, 0.046];IL-10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0.24±0.02)比(0.15±0.01);(0.29±0.03)比(0.25±0.04);(0.90±0.20)比(0.54±0.12), P值分别为0.000, 0.043, 0.011],且随着时间推移Wnt5a和IL-10呈现出明显的时序性减少( F=4.65, P=0.025)和增加( F=53.01, P=0.000)。 结论:Wnt5a和IL-10在TCDD诱导胎鼠腭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Ⅰ型糖原贮积病的消化道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儿童Ⅰ型糖原贮积病(Ⅰ型GSD)的消化道特征,为临床多学科联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至12月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为Ⅰ型GSD,年龄为0~18岁临床数据完整的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河北、浙江、江苏、陕西、安徽、黑龙江的儿童患者。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结果:总计回收52份问卷,符合纳入标准并有完整资料43例,其中Ⅰa型9例,Ⅰb型34例;男30例(69.8%),女13例(30.2%);年龄为1~18岁;家中兄弟姐妹同样确诊为Ⅰ型GSD 7例(16.3%),均为Ⅰb型。消化道表现为反复腹泻26例(60.5%),肛周病变(红斑、溃疡、脓肿)25例(58.1%),腹痛/腹胀24例(55.8%),恶心/呕吐22例(51.1%),黏液便/血便14例(32.6%);至少2个以上消化道症状者38例(88.0%);反复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33例(76.7%)。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10 9/L者24例(55.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 9/L者19例(44.2%),其中<0.5×10 9/L 10例(23.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者均为Ⅰb型GSD患儿。血小板(PLT)>300×10 9/L 30例(69.8%)。18例Ⅰb型GSD患儿行胃肠镜检查,诊断GSD相关性肠病16例。饮食添加生玉米淀粉39例(90.7%);麦芽糊精3例(6.9%);特殊医学配方19例(44.2%)。Ⅰb型GSD患儿因粒细胞低下及功能障碍需要反复应用抗生素20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例,其中11例诊断为GSD相关性肠病。 结论:儿童Ⅰ型GSD的消化道症状常见,尤以Ⅰb型GSD显著,此型患儿GSD相关性肠病发生率高,应用G-CSF不能避免肠病的发生,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饮食疗法是Ⅰ型GSD的一线治疗,多学科联合管理,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更新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是我国第1部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规范和国际指南标准制订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其主要的更新点: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飞速发展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设备,在AMD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方面进行了更新:基于新生血管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起源和存在部位不同,将黄斑区新生血管(MNV)分为了1型、2型和3型;对于新生血管性AMD,建议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OCT血管成像作为检查和诊断方法;对于早至中期AMD,建议补充抗氧化维生素、锌、叶黄素、玉米黄质,或者混合型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累及中心凹或中心凹旁MNV的一线治疗方法,初始3个月每月注射1次+治疗并延长给药方案具有一定程度获益;对于抗VEGF药物3次负载治疗后无应答的新生血管性AMD,由临床医师综合考虑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非渗出性MNV,建议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新生血管具有活动性,出现积液、渗出或出血等,应及时采用抗VEGF药物治疗。希望该指南能够帮助眼科医生提高AMD的诊疗、预防和随访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类型糖原贮积症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效果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经基因诊断的6例不同类型(Ⅰa、Ⅵ及Ⅸa型各2例)糖原贮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对GS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基因诊断确诊的GSDⅠa型、Ⅵ型及Ⅸa型各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果:6例患儿中,男5例,女1例,确诊年龄2岁10月龄至7岁。6例患儿均有肝脏肿大和转氨酶升高,空腹低血糖5例,高乳酸血症及高尿酸血症各2例(Ⅰa型),高甘油三酯血症3例(Ⅰa型2例、Ⅵ型1例),生长迟缓及身材矮小4例(Ⅰa型2例、Ⅵ型及Ⅸa型各1例),肾脏损伤2例(Ⅰa型)。2例GSDⅠa型患儿发现2种G6PC基因突变,1种为c.648G>T,另1种为新突变c.346C>T;2例GSDⅥ型患儿发现3种PYGL基因突变,c.1768+1G>A、c.730C>T及c.1121C>T(新突变);2例GSDⅨa型患儿发现2种PHKA2基因突变,c.557G>A及新突变c.3337A>C。经过生玉米淀粉治疗后6例患儿转氨酶均明显下降;5例血糖均升至正常,其中患儿血糖恢复正常时间2例Ⅰa型为10个月,2例Ⅵ型为3~4个月,1例Ⅸa型为3个月;2例Ⅰa型肝脏肿大程度无改变,2例Ⅵ型及2例Ⅸa型肝脏肿大好转;2例Ⅰa型及2例Ⅵ型身高均有所改善,身高增加0.5SD~0.9SD。结论:肝脏肿大伴转氨酶升高的患儿需警惕GSD;糖原贮积症Ⅰa型临床表现较重,Ⅸa型及Ⅵ型表现较轻;生玉米淀粉治疗后Ⅵ型及Ⅸa型空腹血糖恢复较Ⅰa型快。该研究发现的G6PC基因c.346C>T、PYGL基因c.1121C>T及PHKA2基因c.3337A>C均为新发突变,拓展了基因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玉米赤霉烯酮诱导毒性过程中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一种由镰刀菌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存在于日常谷物中,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减弱其生殖能力,甚至影响子代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ZEA诱导毒性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s)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其过程被认为是ZEA诱导毒性反应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基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主要总结了DNA甲基化、ncRNAs和PTM在ZEA暴露后的毒性反应中扮演的角色,并且讨论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ZEA诱导毒性中表观遗传学改变,为分析其毒理学机制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补体C3基因敲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及纤维化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补体C3基因敲除对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通过腹腔注射CCl 4对野生小鼠及C3基因敲除鼠进行造模,实验组每周腹腔注射两次2%CCl 4玉米油溶液,每次5 ml/kg,对照组给予相同频率及剂量的玉米油溶液腹腔注射。实验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小鼠对照组(WT-sham),C3基因敲除鼠对照组(C3 -/--sham),野生小鼠实验组(WT-CCl 4),C3基因敲除鼠实验组(C3 -/--CCl 4)。造模4周后处死小鼠,收取其肝组织及血清样本,通过肝功能检测、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实验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各组之间肝损伤、细胞凋亡、肝纤维化、炎症水平等指标的差异。两组之间差异性统计用双尾 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WT-CCl 4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C3 -/--CCl 4组[ALT:(53.5±3.7) U/L比(32.8±3.1) U/L, P<0.01;AST:(170.3±16.2) U/L比(123.3±7.1) U/L, P<0.05]。同时,WT-CCl 4组细胞凋亡水平、氧化应激相关产物髓过氧化物酶(MPO)、3-氯酪氨酸水平显著高于C3 -/--CCl 4组(细胞凋亡:30.0±3.0比17.0±2.6, P<0.05;MPO:3.3±0.2比1.8±0.3, P<0.01;3-氯酪氨酸:3.8±0.8比1.7±0.3, P<0.01)。WT-CCl 4组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水平、Ⅰ型胶原及平滑肌肌动蛋白生成水平显著高于C3 -/--CCl 4组(天狼星红染色:4.3±0.3比2.0±0.5, P<0.05;Ⅰ型胶原:4.7±0.7比2.3±0.3, P<0.05;平滑肌肌动蛋白:4.6±0.6比2.3±0.3, P<0.05)。WT-CCl 4组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及IL-1的RNA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C3 -/--CCl 4组(肿瘤坏死因子:4.2±0.6比2.3±0.3, P<0.05;IL-6:3.0±0.3比1.6±0.2, P<0.01;IL-1:3.2±0.1比2.0±0.3, P<0.05;巨噬细胞浸润水平:5.3±0.6比2.6±0.7, P<0.05)。 结论:C3基因敲除可显著减轻CCl 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特异性敲除兴奋性神经元 AMPKα1基因对小鼠大脑能量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的兴奋性神经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 AMPKα1)基因特异性敲除模型小鼠大脑能量代谢及认知功能的改变。 方法:将杂交繁育获得的16只基因型为 AMPKα1 flox/flox/Camk2a-Cre/ERT2 的6月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MPKα1敲除组( n=8)与 AMPKα1野生组( n=8), AMPKα1敲除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0.1 mL他莫昔芬(20 mg/mL,溶于玉米油)以控制 AMPKα1基因在兴奋性神经元中的敲除, AMPKα1野生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玉米油以作对照。连续注射5 d,并等待7 d后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和T迷宫实验检测2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及空间工作记忆能力,采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EST)观察2组小鼠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葡萄糖代谢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2组小鼠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AMPKα1、谷氨酸受体1(GluR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 AMPKα1野生组比较, AMPKα1敲除组小鼠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13.90±3.72) s vs. (22.40±6.28) s;(11.95±3.86) s vs. (22.39±9.77) s],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5.25±1.83)次 vs. (1.75±1.28)次],自由交替率明显降低[(73.21±9.16)% vs. (48.21±11.29)%],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降低(2.77±0.67 vs. 1.51±0.81;2.42±0.95 vs. 1.31±0.83),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AMPKα1、Glu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MPKα1:0.70±0.05 vs. 0.49±0.03,0.98±0.04 vs. 0.64±0.06;GluR1:1.22±0.18 vs. 0.60±0.11,0.96±0.08 vs. 0.79±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特异性敲除兴奋性神经元 AMPKα1基因可导致小鼠大脑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其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引起兴奋性突触障碍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玉米须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肾脏线粒体ATP合成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玉米须多糖(SMPS)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小鼠肾脏线粒体ATP合成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的方法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将48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D-gal模型组(D-gal组)、玉米须多糖低剂量组(30 mg/kg,SMPS-L组)、玉米须多糖高剂量组(60 mg/kg,SMPS-H组),每组12只。干预42 d后全麻下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取肾脏组织,荧光素酶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AT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复合体Ⅱ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复合体Ⅲ的细胞色素C还原酶(Cycs)、复合体Ⅳ(COXⅣ)及ATP合酶中的ATP5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D-gal组小鼠肾组织中ATP含量(178±4)×10 -4 μmol下降( P<0.01),SDH、Cycs、COXⅣ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ATP5b mRNA表达水平(0.67±0.01)下调( P<0.01),MFN2蛋白表达水平(0.29±0.02)降低( P<0.01),DRP1和P62蛋白表达水平(0.31±0.02、0.21±0.01)上升( P<0.01);与D-gal组比较,SMPS干预组小鼠肾组织中ATP含量(193±1)10 -4μmol升高( P<0.01),ATP5b mRNA表达和MFN2蛋白表达(0.87±0.05、0.71±0.08)上升(均 P<0.01),DRP1和P62蛋白表达(0.20±0.01、0.10±0.01)下调(均 P<0.01)。 结论:SMPS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及上调ATP5b mRNA和MFN2蛋白的表达,下调DRP1和P62蛋白表达,改善衰老小鼠肾脏线粒体动态平衡紊乱,促进D-gal致衰老小鼠肾组织线粒体ATP的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暴露抑制Hedgehog信号导致后代肾脏自噬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孕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暴露对后代肾脏的毒理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只孕鼠在孕期14~18 d分别随机予以850 mg/(kg·d)的DBP处理3只孕鼠为染毒组,另外3只孕鼠予以等剂量的玉米油处理为对照组。在产后第1天分别随机收集各组6只子代鼠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检测肾脏自噬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定量分析验证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肾脏中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肾脏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上的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在体外实验中,分别予以Hedgehog信号通路的抑制剂索尼德吉Sonidegib及激动剂重组音刺猬蛋白(SHH)处理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的自噬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 t检验。 结果:IHC提示染毒组Beclin-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2.37±0.12比1.00±0.10, t=15.190, P<0.05),蛋白印记及其定量分析显示染毒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20±0.104比1.00±0.01, t=3.317, P<0.01)。同时,Western blot及其定量分析表明,暴露组Hedgehog信号通路标记物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5比0.43±0.09, t=5.644, P<0.01;1.00±0.01比0.35±0.10, t=11.20, P<0.01)。RT-qPCR也提示暴露组Gli1和Ptch1表达低于对照组(1.00±0.18比0.51±0.10, t=4.122, P<0.01;1.00±0.10比0.62±0.08, t=5.140, P<0.01)。体外研究证实当加入Hedgehog抑制剂Sonidegib后,实验组的NRK52E细胞自噬指数(LC3Ⅱ/LC3Ⅰ)高于对照组(0.49±0.11比1.25±0.05, t=10.890, P<0.01),而当加入其激动剂SHH后,实验组的自噬指数低于对照组(0.49±0.11比0.36±0.09, t=11.260, P<0.01)。 结论:孕期DBP暴露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引起后代肾脏发生自噬,从而可能引起肾脏相关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8 - 2021年四川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控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四川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控成效,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评价实施方案》要求,2018 - 2021年在四川省辖内23个县(市、区)的所有病区村开展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消除评价工作,每个病区村抽取30户家庭,调查改良炉灶使用情况、供人食用的玉米和辣椒干燥情况,并调查村内所有8 ~ 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共在四川省23个县(市、区)、196个乡镇的1 640个病区村调查了222 242户居民;其中,合格改良炉灶率为99.99%(222 238/222 242),合格改良炉灶正确使用率为99.90%(222 026/222 238),供人食用的玉米和辣椒正确干燥率为99.96%(212 630/212 721)。共检查8 ~ 12周岁儿童135 125人,检出氟斑牙5 927例,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4.39%;氟斑牙分度以极轻度和轻度为主,分别占2.71%(3 656/135 125)、1.32%(1 783/135 125)。1 640个病区村的县级自评工作中,有1 621个病区村达到了消除标准,病区村消除率为98.84%;以县为单位,病区村消除率范围为96.69% ~ 100.00%,23个病区县(市、区)均达到了消除标准。174个病区村的省级复核结果中,174个病区村均达到了消除标准,与县级自评结果一致率为98.85%(172/174);其中,除古蔺县自评结果的一致率为7/9外,其余县(市、区)的一致率均为100.00%。结论:四川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控效果显著,各病区县(市、区)均已达到消除标准;今后还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确保持续保持消除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