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果:本书 15 首含细辛方共配伍药物 39 味,累计运用 92次;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三味药为蜀椒与桂各 11 次、姜 9 次.按功效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最多的为温里药,其使用总频次为41 次;使用频率排第二的药类为化痰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各使用7 次.按药性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药物药性以温热类药物为主,共使用63 次.结论:本书含细辛方配伍规律是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异类药物相反相成运用为辅."细辛-花椒-桂-姜"的配伍结构辛温散寒、通痹止痛,既切中病机,又针对症状,是本书细辛方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的配伍规律的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古籍中腰痹膏摩处方药物选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腰痹的膏摩处方的药物选用规律.方法:查阅并分析中医古籍中用于治疗腰痹的膏摩处方,提取古籍出处、方名、处方药物,采用SATI软件分析处方药物及其四气、五味、归经的频次、支持度,采用UCINET、NetDraw软件分析药物的中心度.结果:通过查阅37本含有腰痹膏摩方的古籍,共检索出81首治疗腰痹的膏摩处方,涉及217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为958次.《圣济总录》《普济方》《太平圣惠方》是记载膏摩处方较多的古籍.方名"摩腰膏"出现次数最多(方名相同,但部分药物不同),频次为9次,其次是摩腰丹,频次为7次.附子使用频次最多,达37次,其余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花椒、当归、吴茱萸、干姜、川芎、丁香、朱砂、雄黄、白芷、肉桂、生姜、麝香、细辛.醋、猪脂是使用最多的制膏辅料.选用的药物以温、热性药为主,其次是寒、平性药和凉性药;选用的药物多为辛味药,其次是苦、甘味药;选用的药物多为归肝、脾经的药物.结论:采用膏摩疗法治疗腰痹应以温、通、补法为主,重视肝脾、肝肾同治.利用现代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结合最新的制膏工艺,可制作出性质更稳定、功效更显著、更适用于临床的膏摩剂型,是膏摩疗法发展的重要部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干姜篇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功效为"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时,可配伍细辛、五味子、半夏、茯苓以温胃散寒、化痰止咳,代表方如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配伍甘草、半夏、人参、黄芩、黄连以温胃消痞、降逆止呕,代表方如甘草干姜汤、半夏泻心汤;止血多配伍赤石脂、粳米、艾叶,代表方如桃花汤、柏叶汤;主出汗常配伍桂枝、甘草、附子,代表方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逐风湿痹常配伍茯苓、白术、甘草,以干姜苓术汤为代表方;主肠澼下利时,可配伍人参、花椒、乌梅、黄连以温中固脱、涩肠止利,代表方如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此外张仲景运用干姜亦有新的发挥,其兼入心肾经,配伍大辛大热之附子等药物可温通心肾、回阳通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基于数据挖掘法分析腰椎椎管狭窄症中药外用方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腰椎椎管狭窄症中药外用方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关于中药外用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提取入选文献中的外用方剂,统计方剂的组成药物(包括加减药物)及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并对提取的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将提取的药物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各种药物出现的频次及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分布情况;采用SPSS25.0软件对筛选出的高频药物以Q型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筛选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17篇文献,通过筛选最终纳入40篇.40篇文献包含40首外用方剂,涉及119味中药.119味中药累计出现517次,其中出现频率>1.00%的中药共32味.119味中药按照功效分为12类,其中理血药占比居第1位、祛风湿药居第2位、补益药居第3位;温性药出现的频次最多(264次),其次为平性药(105次)和寒性药(104次);药味出现频次前3位的依次为辛味(315次)、甘味(113次)、苦味(69次);119味中药涵盖了11种不同的归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肝经(371次)、脾经(200次)和肾经(135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味高频中药可聚为3类,第1类包括莪术、三棱、艾叶、伸筋草、透骨草、苏木,第2类包括延胡索、白芷、姜黄、木香、羌活、花椒、五加皮,第3类包括川芎、当归、木瓜、秦艽、赤芍、杜仲、独活、防风、大黄、草乌、川乌、桂枝、红花、没药、乳香、威灵仙、细辛、海桐皮、大血藤.通过对32味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获得9个关联规则,涉及7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没药、乳香-没药、草乌-川乌、草乌-红花、威灵仙-没药-乳香、没药-红花-乳香.结论:腰椎椎管狭窄症中药外用方多以理血药为核心,辅以祛风湿药和补益药,多用性温,味辛、甘,入肝、脾、肾经的中药;多以伸筋草、透骨草、乳香、没药、威灵仙、川乌、草乌、红花为核心进行加减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