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蜱类自然携带布鲁氏菌及其潜在传播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2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方式复杂,病原体在疫区有多种保存形式.近年研究证明,蜱可能是布鲁氏菌储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疫源地的传播和流行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蜱可自然携带布鲁氏菌,并存在经期、经卵传递可能;蜱可能是布鲁氏菌传播媒介,在蜱传播病原体的 2 个重要器官(唾液腺和中肠)中检出了布鲁氏菌;已在蜱中检出B.melitensis和B.abortus两种可致人发病的布鲁氏菌,尤其B.melitensis对人具有高致病性,布鲁氏菌可能存在"家畜—蜱—家畜/人"的传播循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柏禽刺螨叮刺传播和经期、经卵传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首先接种EHFV苏-163株于乳小鼠,再以柏禽刺螨若螨和成螨叮刺此感染性鼠,经10天,15天和25天将这些螨及其子代若螨分别叮刺健康乳鼠,然后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除10天子代组阴性外,其余均获EHF特异性荧光颗粒,而对照乳鼠阴性。与呼肠孤病毒Ⅰ、Ⅱ型抗血清呈阴性,且EHF免疫血清可阻断特异性荧光反应。因此,我们首次证明柏禽刺螨不仅能经叮刺传播,而且能经期传递和经卵传递EHF。病毒在螨体内能生存和繁殖26天以上。由于柏禽刺螨是家鼠和大、小白鼠寄生革螨的优势种,分布广、数量大、专性吸血、经常侵袭人群,其季节消长与发病季节相符。所以我们认为,此螨在城市型和实验动物型EHF的传播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