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验证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安全可靠性,与临床中运用最广泛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各项数据对比,探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3D Slicer印证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简单安全可靠;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77例患者,分别为运用单侧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入路患者40例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37例,对比两种入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ODI和VAS均显著降低( t=0.000, P<0.05),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VAS t=0.690,术后VAS t=0.231,术后3个月VAS t=0.866;术前ODI t=0.979,术后ODI t=0.563,术后3个月ODI t=0.375, P>0.05);椎体高度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84, P>0.05);术中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12, P>0.05);而单侧经横突上椎体侧壁入路组在手术时长[15(14~16) min比22(20~24) min, t=0.000, P<0.05]、建立通道透视次数[5(4.00~6.00)比10(8.00~10.75), t=0.000, P<0.05]均优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患者组;且术后X线回示骨水泥灌注位于椎体前缘正中线(35比5, t=0.000, P<0.05)。 结论:两种入路均能使患者得到满意治疗效果,椎体侧壁组可使骨水泥推注椎体前缘且过椎体中线,生物力学更稳定,且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不易伤及脊髓,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横突上缘和椎弓根外进入椎体侧壁入路在椎体成形术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验证经横突上缘、椎体侧壁穿刺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42例存储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资料库中的腹部和胸部CT血管造影(CTA)影像学数据,利用3D slicer软件重建T6~L3椎体及其节段动脉,利用3D slicer软件进行模拟穿刺,测量穿刺针与矢状面夹角A-1、与横断面夹角A-2、进针点距离节段动脉最近距离Le~a及可安全穿刺区域的面积的数据A,并将每节椎体左右两侧数据进行配对资料 t检验分析。 结果:穿刺针与矢状面夹角A-1在T6~T12为(31.2±1.4)°~(33.0±1.1)°之间,在L1~3为(27.3±1.7)°~(28.3±1.5)°之间;穿刺针与横断面夹角A-2在T6~T12为(31.5±1.0)°~(31.5±1.0)°之间,在L1~3为(38.8±1.2)°~(39.9±1.2)°之间;进针点距离节段动脉Le~a在T6~T12为(9.2±0.7) mm~(12.0±1.4) mm之间,在L1~3为(12.0±1.1) mm~(12.4±1.3) mm之间;穿刺安全区域面积A在T6~T12为(21.40±0.61) mm 2~(69.00±6.48) mm 2之间,在L1~3为(108.23±5.80) mm 2~(123.86±8.53) mm 2之间;T6~L3各节椎体左右两侧各参数 t检验, 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时,经横突上缘和椎弓根外进入椎体侧壁穿刺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入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重要手段,研究其不同穿刺入路具有重要意义.双侧椎弓根入路可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更加均匀;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出血少、透视次数少、时间短等优点;弯角椎弓根入路以单侧椎弓根入路进针,骨水泥在椎体内多点注射,同时保留了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优点;横突-椎弓根入路骨性标志定位明确,穿刺成功率高,关节突损伤风险低;单侧后外上方入路、横突上缘椎体外侧壁入路和横突-椎弓根极外侧入路穿刺不受椎弓根约束,有利于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为PVP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安全的选择;肋横突间椎弓根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胸椎和颈椎PVP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Kambin三角入路通过经典手术入路区域进行穿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文就PVP手术入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