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OBF联合分步胆道镜治疗胆肠吻合术后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一期胆道造瘘(PTOBF)联合分步胆道镜治疗Roux-en-Y胆肠吻合术后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的效果,以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处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5例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59例,年龄(51.2±15.3)岁,年龄范围14~75岁。95例患者既往曾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95例患者先行PTOBF硬质胆道镜取石手术,6~8周后经窦道电子胆道镜取石。观察取石情况以及胆肠吻合口狭窄及处理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95例患者成功实施PTOBF硬质胆道镜取石手术及经窦道电子胆道镜取石手术,92例取净结石,3例仅剩少量末梢胆管结石,结石取净率96.8%。术中发现胆肠吻合口狭窄49例(线结性狭窄25例,瘢痕性狭窄24例),经胆道气囊扩张+引流管支撑及吻合口线结拆除,49例狭窄解除。4例(4.2%)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于PTOBF硬质胆道镜取石术后出现,胆道出血2例,胸腔积液2例。随访时间范围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4例(4.2%)结石复发。结论:PTOBF联合分步胆道镜治疗胆肠吻合术后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结石取净率高,同期气囊扩张及胆肠吻合口线结拆除可解除胆肠吻合口狭窄,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左肝管与右肝管入路PTOBF取石手术治疗Ⅱa型肝胆管结石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左肝管、右肝管入路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治疗Ⅱa型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TOBF取石手术治疗的79例Ⅱa型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41例,年龄(52.9±14.0)岁。根据穿刺路径不同分为左肝管入路组( n=40)和右肝管入路组( n=39)。比较两组的即刻结石取净率、最终结石取净率、术中出血量、取石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腹水、胆道感染等)、反应性胸水、胆道取石手术次数、靶胆管扩张直径等。 结果:右肝管入路组即刻结石取净率为51.3%(20/39),取石手术次数为(1.9±1.0)次,均优于左肝管入路组的22.5%(9/40)、(2.4±1.0)次,但术后住院时间为5(3,6)d,反应性胸水发生率为23.1%(9/39),高于左肝管入路组的3(2,6)d、2.5%(1/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在靶胆管扩张直径、术中出血量、最终结石取净率、取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TOBF取石手术治疗Ⅱa型肝胆管结石的右肝管入路比左肝管入路的即刻结石取净率更高,取石手术次数更少,但应注意反应性胸水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的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的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3D-PTOBF)取石手术在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6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70例,年龄(54.9±12.9)岁。依据取石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PTOBF取石组( n=56)和传统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组( n=60)。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胆道镜取石次数、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复发率等。 结果:两组即刻结石清除率和最终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D-PTOBF取石组术后住院时间(4.6±2.3)d、胆道镜取石次数(1.43±0.71)次,均低于传统PTOBF取石组(6.1±2.9)d、(2.07±1.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D-PTOBF取石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6/56)、复发率10.7%(6/56),传统PTOBF取石组分别为13.3%(8/60)、13.3%(8/6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3D-PTOBF取石手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相较于传统PTOBF取石,具有手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yna CT胆道三维重建与CT影像融合引导的PTOBF取石手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Dyna CT胆道三维重建与CT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的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50.6±14.9)岁。所有患者均完成Dyna CT胆道三维重建与CT影像融合,并在融合影像和B超引导下行PTOBF取石手术。观察术前影像学显示结石所在胆管、术中取出结石所在胆管、理想每胆管取石时间、实际每胆管取石时间、再次手术取石、CT阴性结石、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在融合影像中发现95处胆管存在结石,肝内Ⅰ、Ⅱ、Ⅲ级胆管均发现结石。仅CT影像发现29处Ⅰ、Ⅱ级胆管存在结石。融合影像检出CT阴性结石5例。合并胆管狭窄12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胆漏、胆道出血等并发症。术中实际82处肝胆管结石被取出,取石时间(25.9±12.8)min,理想每胆管取石时间(10.1±7.6)min,实际每胆管取石时间(10.5±7.4)min。结石取净13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2例,再次手术取石5例。结论:Dyna CT胆道三维重建与CT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的PTOBF取石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能有效检出更多结石,缩短取石时间,为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Ⅰ期经皮经肝胆道造瘘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Ⅰ期经皮经肝胆道造瘘胆道镜取石术(PTCSL-OBF)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16~84岁。所有患者行PTCSL-OBF。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3)特殊病例介绍。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再现情况、结石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5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TCSL-OBF。59例患者中,建立单条窦道48例,2条窦道8例,3条窦道2例,4条窦道1例。59例患者共行106次胆道镜取石术,其中取石1次20例,取石2次31例,取石3次8例。59例患者中,14例术后有结石残留,45例取尽结石,结石取尽率为76.3%(45/59)。5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3~88 d)。59例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8.6%(11/59)。14例次并发症中,胸腔积液合并感染4例次,肝脓肿2例次,腹腔积液2例次,术中低血压感染性休克2例次,出血2例次,结肠穿孔1例次,胆汁漏1例次。所有患者并发症予以穿刺引流、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2)随访情况: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59例患者中,9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5.3%(9/59),17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28.8%(17/59)。45例取尽结石患者中,6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3.3%(6/45),14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31.1%(14/45)。14例术后有结石残留患者中,3例结石复发,复发率为21.4%(3/14),3例出现术后结石相关症状,发生率为21.4%(3/14)。随访期间,59例患者中,7例死亡,其中2例死亡原因为胆道肿瘤,5例为肝硬化失代偿。(3)特殊病例介绍:5例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3例取尽结石(2例术后原有症状未改善,仍反复发生胆管炎);2例均取石1次,因严重肝硬化伴大量腹腔积液,未行二次取石。结论:PTCSL-OBF可用于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但应掌握适应证,注意技术环节,谨慎操作,并加强围术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one-step biliary fistulation,PTOBF)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采用PTOBF取石术+ LC手术,24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TOBF取石术+LC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LCBDE+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TOBF取石术+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2/20),观察期复发率10.0%(2/20),LCBDE+L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2/24),观察期复发率12.5%(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TOBF取石联合LC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术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良性肝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PTOBF取石联合硬质胆道镜手术治疗的46例肝胆管狭窄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48.5±17.6)岁。分析其结石和狭窄所在位置、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狭窄解除率、结石复发率、再次手术率等,总结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46例患者共发现58处狭窄,PTOBF取石联合胆道镜处理狭窄手术共77次,近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6%(9/46),狭窄解除率为93.5%(43/46)。平均随访(28.1±19.6)个月,最终的结石取净率为91.3%(42/46),结石复发率为19.6%(9/46),再次手术率为8.7%(4/46),远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3/46)。结论:PTOBF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良性肝胆管狭窄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能有效减少结石复发及远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治疗有胆道手术史患者的肝内胆管结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取石手术与传统经皮肝胆道镜技术(PTCS)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PTOBF取石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PTOBF取石组)35例患者,对照组(传统PTCS组)3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同一疗程取石次数、结石复发率、狭窄未解除率等.结果 PTOBF组取石率较传统PTCS组明显提高(82.9%比54.6%,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3±5.3)d比(17.4±7.0)d,P<0.05];同一疗程取石次数减少(2.2±1.3比2.8±1.0,P<0.05);结石复发率显著降低(17.4%比39.4%,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比30.3%,P>0.05).结论 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相对于传统PTCS,具有取石次数少、取石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引导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PTOBF)联合硬质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道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PTOBF取石手术的肝胆管结石94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成功后,直接扩张窦道至14F,应用硬质胆管镜经鞘管进入胆管取石,观察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窦道扩张成功比,结石残留率,术中出血量,结石复发率等.结果 94例患者共行经皮肝胆管穿刺122例次,总穿刺成功率100%;扩张/穿刺成功率97.5% (119/122),术中出血量20(10,30) 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6% (9/94),术后结石残留率13.8%(13/94),结石复发率14.9%(14/94).结论 超声引导技术在PTOBF取石手术中的靶胆管穿刺、窦道扩张、硬质胆道镜取石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为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支气管瘘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反复寒战、发热6个月,咳黄绿色痰1个月"于202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16年前因"胆囊结石、胆管结石"于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1个月拔除T管.11年前、4年前和9个月前食道胃底静脉出血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近1个月来咳黄绿色痰,平卧20~30 min就会出现咳嗽咳痰,几乎不能平卧,且反复寒战、高热,最高体温达4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