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临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胆总管囊肿(CC)亦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Todani将其分为5型,其中Ⅰ型最常见,约占80%,Ⅳ型次之,约占15%.胆管癌是CC最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还包括胆管炎、胰腺炎、胆结石、肝硬化等.囊肿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术是目前治疗Ⅰ型和Ⅳ型CC的主要方式,成功率超过90%,但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也高达16%~25%,主要表现为反流性胆管炎、胆肠吻合口狭窄、胆管结石、胆总管残端结石、胰腺炎、胆管癌等.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CC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治疗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外科手术,我们将结合十余年临床治疗肝胆胰疾病的经验,对CC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常见的胆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残端结石、胰管结石及急慢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操作技巧等进行论述,为其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11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诊断标准分为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组(199例)与术后非高淀粉酶血症组(312例)。采用χ 2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胆囊切除史、胆结石史、插管进入胰管并造影、机械碎石是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应重视对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患者实施合理干预以减少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西维来司钠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调控肝内胆管MUC5AC表达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中性粒细胞及黏蛋白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预测NE基因与MUC5AC是否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炎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每组6只。结合预实验于大鼠右前叶肝脏一次性注射1.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胆管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肝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100 mg/kg;假手术组和胆管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2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胆管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胆管组织NE和MUC5AC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胆管组织NE、MUC5AC、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③细胞实验:将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piC)传代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E组(10 nmol/L NE)、NE+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10 nmol/L NE+1×10 -8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10 nmol/L NE+1×10 -7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10 nmol/L NE+1×10 -6 g/L西维来司钠1 mL)。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UC5AC的表达。 结果:①生信分析:NE基因(ELANE)与MUC5AC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光镜下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呈弥漫性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及肝内胆管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胆管炎模型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胆管炎模型组NE和MUC5AC较假手术组明显高表达,西维来司钠治疗组NE和MUC5AC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有所下降〔NE( A值):5.23±2.02比116.67±23.06,MUC5AC( A值):5.40±3.09比23.81±7.09,均 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显著下降(NE/β-actin:0.38±0.04比0.70±0.10,MUC5AC/β-actin:0.37±0.03比0.61±0.05,TLR4/β-actin:0.39±0.10比0.93±0.15,均 P<0.05)。③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各组HiBEpiC细胞的增殖状态良好,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E组细胞MUC5AC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NE+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细胞MUC5AC表达较NE组显著下降,且随西维来司钠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MUC5AC(μg/L):3.46±0.20比6.33±0.52,MUC5AC/β-actin:0.45±0.07比1.75±0.10,均 P<0.05〕。 结论:LPS作用后可致胆管炎大鼠NE、MUC5AC表达上调,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为IBD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usion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e ,FIGFI)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65例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腹腔镜组(对照组)35例,FIGFI腹腔镜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1)术中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195.7±9.2)min比(147.2±9.3)min],寻找胆管时间[(39.3±3.7)min比(21.8±1.8)min],出血量[(203.2±34.6)ml比(108.9±32.1)ml],中转开腹(8例比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术后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胆管炎(11例比2例)、胆漏(9例比2例)、腹腔感染(8例比1例)、胰腺炎(8例比1例)和住院时间[(13.5±0.9)d比(7.4±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残石(5例比3例)和胃肠道瘘(3例比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IGFI引导腹腔镜再次胆管探查术可实时可视化肝外胆管,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迷走神经腹腔支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尤其是保留幽门及迷走神经胃部分切除术(PPG)可以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随着外科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保留神经已成为"精准医疗"时代的新要求,但在胃癌手术中,对迷走神经腹腔支的保留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保留迷走神经的腹腔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保留腹腔支在胃癌手术中的价值虽有争议,但在预防胆结石、调节胃排空、减少倾倒综合征、缓解慢性腹泻、减少胃食管反流及抑制胆汁反流方面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随着外科手术进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迷走神经腹腔支在胃癌手术中的意义值得在未来进一步关注和探索,以推动功能保留性胃切除术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皮经肝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胆管结石病是常见的胆道外科疾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近年来,随着腔镜外科技术在胆道外科的迅猛发展,经皮经肝胆道取石手术尤其是经皮经肝一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微创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优势逐步凸显,逐渐在临床应用。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技术在术前规划、超声导航、胆道出血和胆道狭窄处理及术后处理等方面,尚缺乏详尽的标准。本文结合作者单位临床实践经验,就上述焦点问题简要叙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TOBF联合分步胆道镜治疗胆肠吻合术后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一期胆道造瘘(PTOBF)联合分步胆道镜治疗Roux-en-Y胆肠吻合术后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的效果,以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处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95例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59例,年龄(51.2±15.3)岁,年龄范围14~75岁。95例患者既往曾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95例患者先行PTOBF硬质胆道镜取石手术,6~8周后经窦道电子胆道镜取石。观察取石情况以及胆肠吻合口狭窄及处理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95例患者成功实施PTOBF硬质胆道镜取石手术及经窦道电子胆道镜取石手术,92例取净结石,3例仅剩少量末梢胆管结石,结石取净率96.8%。术中发现胆肠吻合口狭窄49例(线结性狭窄25例,瘢痕性狭窄24例),经胆道气囊扩张+引流管支撑及吻合口线结拆除,49例狭窄解除。4例(4.2%)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于PTOBF硬质胆道镜取石术后出现,胆道出血2例,胸腔积液2例。随访时间范围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4例(4.2%)结石复发。结论:PTOBF联合分步胆道镜治疗胆肠吻合术后Ⅰ型和Ⅱa型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结石取净率高,同期气囊扩张及胆肠吻合口线结拆除可解除胆肠吻合口狭窄,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障碍和局部微环境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小肠动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就诊的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氢甲烷呼气试验检测SIBO发生率,采用钡餐检测小肠动力,采用16S rRNA检测粪便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每个样本的物种丰富度低于使用相同序列的对照组,观察组Shan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04±0.32 vs 3.41±0.25, P=0.008)。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和进化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门水平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观察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 P<0.05);属水平两组患者拟杆菌属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普氏菌属、另枝菌属、栖粪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真杆菌属丰度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毛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 P<0.05)。各个时间点观察组氢气浓度值和甲烷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SIBO阳性患者17例,阳性率80.95%;对照组SIBO阳性患者6例,阳性率28.57%,两组患者SIBO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9.611, P=0.002)。观察组小肠运行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存在小肠动力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机制,对胆结石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CRP-BBB与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血脑屏障(BBB)与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T管引流术的胆总管结石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9岁,BMI 22~28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0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n=4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后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随后以0.6 μg·kg -1·h -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14 d时采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CRP浓度、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清S100β、β淀粉样蛋白42(Aβ42)、MDA浓度]、BBB血清学指标[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闭合蛋白5(claudin-5)浓度]。 结果:与C组比较,D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下降,血清S100β、Aβ42和MDA浓度降低,血清BCRP浓度升高,血清GFAP、claudin-5和TSP-1浓度降低(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RP水平,改善BBB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胰腺癌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胰腺癌患者常以上腹痛、梗阻性黄疸等主诉入院诊治,但急性胰腺炎作为胰腺癌罕见的首发临床表现,由于其易被临床忽视,常导致胰腺癌的诊断滞后、治疗策略不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对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胰腺癌患者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随访是关键。患者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临床表现入院时,应首先排除胆结石、酗酒、高脂血症等常见病因,并及时进行肿瘤标志物、CT、MRI、超声内镜等检查以明确胰腺癌诊断。对于伴有轻症胰腺炎的患者来说,先处理炎症渗出后再行胰腺癌手术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胰腺炎是发生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对胰腺炎患者进行密切随访也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治胰腺癌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