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开腹组、腔镜组和钬激光组,每组40例。开腹组在传统开腹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腔镜组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而钬激光组则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留率。结果:钬激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明显少于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 P<0.05)。钬激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钬激光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残留率为2.5%,明显低于开腹组和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开腹、腹腔镜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术能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残余率,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2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胆囊结石合并非扩张性(胆总管直径≤8 mm)胆总管结石患者230例,治疗方法包括内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同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二期LC、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势及疗效。结果:ERCP+同步LC 69例(69/70)取石成功,ERCP+二期LC 118例(118/120)胆管取石成功,LTCBDE 38例(38/40)取石成功。不同治疗方法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TCBDE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最短( F=243.22, P=0.000)、平均住院费用最少( F=300.40, P=0.000)及并发症发生率最少(10.00%, P<0.05)。 结论:微创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适应证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LTCBDE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老年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扬州洪泉医院收治的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ERCP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收治的61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占比14.7%,其中胆道感染4例,胰腺炎4例,其他1例;年龄、插管次数、体重指数、胰管反复显影、D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胆管梗阻是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P<0.05);年龄、插管次数、胆管梗阻是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年龄、插管次数、胆管梗阻是影响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需结合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以降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痛苦及家庭负担,提升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引流方式处理小儿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胆道外引流术处理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提高胆管扩张症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例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梗阻性胆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一期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胆囊外引流组,共22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21例,年龄为(3. 2±2. 9)岁;腹腔镜胆囊外引流15例,开放胆囊引流加腹腔引流6例,超声引导胆囊穿刺外引流1例。B组为同时期胆总管T管引流术组,共1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 6±2. 2)岁;手术方式均为开放手术,胆总管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结果:所有患儿一期外引流手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在初次手术所需时间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上,A组为(89. 91±27. 74)min和(30. 67±37. 11)d,较B组的(114. 23±34. 22)min和(103. 00±59. 14)d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 05)。32例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特殊不适。 结论:经胆囊行胆道外引流术对儿童胆管扩张症急症的治疗简单、可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的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行Kasai手术的中位年龄为44 d,范围在37~84 d;比较患儿胆汁湖形成前后血液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并随访。结果:4例患儿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较胆汁湖形成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下降。4例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经皮肝外囊肿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cystic drainage,PTD)治疗。其中3例采取超声引导下PTD术,3例患儿中2例引流4~5周后拔除引流管,1例因胆汁性腹膜炎再行腹腔镜下PTD;另1例行开腹PTD,2周后移除引流管。4例患儿均治愈,随访6个月胆漏及胆汁湖均无复发,再行腹腔镜下PTD的1例患儿Kasai术后10个月因胆管炎、肝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其余3例携自体肝持续生存,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胆道闭锁Kasai术后迟发性胆漏合并肝外胆汁湖是胆道闭锁术后少见并发症,术中精准操作可预防发生,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PT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术中防治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式。胆管损伤是其严重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处置不当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LC胆管损伤至关重要。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LC胆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分享术中及时发现、诊断、规范处理经验,为肝胆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迟发性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内镜外科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疗较为复杂,尤其是迟发性医源性胆道损伤,其治疗时机及治疗措施的把握至关重要。内镜外科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均发挥重要作用。内镜外科治疗因其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势,已成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治疗选择。且内镜外科治疗可为二次胆道修复手术创造机会与条件,也可以控制修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内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影像学三维重建技术及可视化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内镜外科治疗必将成为迟发性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的动物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在动物胆道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头健康巴马小型猪分别于麻醉后行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检查,评价其操作性能、图像质量并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6例动物均完成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检查。该胆道镜操作性能良好,能顺利通过十二指肠镜进入胆道,注水、吸引及器械通道通畅。胆道镜图像清晰、颜色分辨率良好,未出现图像变形及失真,可准确评估管腔内情况及清晰观察黏膜表面情况。检查过程中未产生出血、穿孔等操作性损伤,以及呼吸抑制、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术后所有猪存活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结论:国产一次性经口胆道镜操作性能良好,图像质量高,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胆道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道系统良恶性狭窄的鉴别始终是临床上一大难题,虽然各种先进的成像技术(胆管镜、窄带成像)和新颖的活检技术(胆道镜靶向活检)已被用于检查胆道狭窄,但它们诊断胆管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仍不够满意。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是一种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它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这对于诊断或排除胆道恶性肿瘤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L)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2.7岁。依据治疗术式分为PTCSL组( n=76)和LD组( n=56),分别行相关手术。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以及术后1个月结石复发、慢性胆管炎、胆管积气。 结果:PTCSL组上腹部手术史、合并胆道感染比例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TCSL组中64例患者一次性结石成功取净,9例因结石残留再次经窦道胆道镜取石,3例因穿刺失败中转为LD或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9.2%,14/73)。LD组一次性结石成功取净46例,8例因结石残留再次胆道镜取石(最终残留1例),2例因术中解剖困难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20.4%,11/54)。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最终结石取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TCSL组手术时间(156±60)min,明显短于LD组(2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慢性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TSCL组患者胆管积气发生率高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TCSL和LD一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特别适合有上腹部手术史、结石复发、胆道严重感染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