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术式治疗直肠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癌(RC)的疗效.方法 选择8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43例)采用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B组(45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6个月,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高于A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A组(P<0.05).随访期间,2组肿瘤完整切除率、肿瘤残留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7d,2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胃动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嗜铬粒蛋白A(Cg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均降低,B组低于A组;血清D-乳酸(DLA)水平均升高,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不同起源层次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层次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R-NENs)的超声内镜下特点及对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EUS),经MEUS或病理诊断为R-NENs的病例共56例,比较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的R-NENs的超声内镜下表现、病理分级、治疗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56例中,49例确诊为R-NENs,MEUS诊断R-NENs的敏感度为93.88%(46/49),阳性预测值为86.79%(46/53),准确率为82.14%(46/56)。R-NENs主要表现为中低回声[95.92%(47/49)]。被漏诊的3例R-NENs均起源于黏膜下层,1例表现为低回声、2例表现为高回声。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R-NENs比较,两者在肿瘤长径、超声内镜下回声强度、回声均匀度和病理分级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两者在肿瘤距肛门距离构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11, P=0.025),黏膜下层起源者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占比较黏膜深层起源者有大幅上升[43.75%(14/32)比17.65%(3/17)]。治疗方式上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67.5%(27/40)]和外科经肛门内镜下直肠病变微创手术[25.0%(10/40)]为主,但不同术式间R-NENs的超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分级构成并无明显差别。 结论:对于黏膜深层起源与黏膜下层起源的R-NENs,超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分级并无明显差别,可能提示两者的预后相当。至于不同起源层次R-NENs的超声内镜下表现,暂未发现其对治疗方式选择产生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以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为平台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以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为平台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以TEM为平台行taTME 28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为59岁(51岁,68岁)。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期间行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和CA19-9检查、结肠镜检查、直肠MRI检查、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和(或)PET-CT检查。了解病人术后排便功能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P25,P75)或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2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28例病人中,24例行结肠-直肠吻合术,4例行结肠-肛管吻合术;26例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2例未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28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82±37)min,术中出血量为40 mL(30 mL,55 mL)。1例病人术中并发骶前出血,经压迫后止血。11例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漏4例,肠道菌群失调、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各2例,小肠造口脱垂坏死、肛门出血、直肠阴道瘘、盆腔感染各1例;同1例病人可合并多种并发症。3例病人行非计划二次手术,其中1例未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术后第3天发生吻合口漏,急诊行横结肠造口术后好转;1例术后第3天发生小肠造口脱垂坏死,急诊行小肠造口切除、造口重建术后好转;1例肛门出血,行肛门镜下止血。其他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8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8 d(7 d,9 d)。28例病人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中分化腺癌16例、中-高分化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1例、病理学完全缓解3例。TNM分期:T0N0期3例、T1N0期4例、T2N0期6例、T2N1期4例、T3N0期7例、T3N1期3例、T4N1期1例。肿瘤远切缘距离为(2.2±1.7)cm。28例病人标本两切端和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7)枚,直肠系膜切除完整率为100%(28/28)。28例病人中,11例行新辅助治疗,17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行新辅助治疗和未行新辅助治疗病人肿瘤长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 cm(1 cm,4 cm)、5 cm(4 cm,6 cm)、(187±25)min、45 mL(38 mL,53 mL)、8 d(7 d,12 d)和3 cm(2 cm,4 cm)、5 cm(4 cm,6 cm)、(177±35)min、40 mL(30 mL,60 mL)、8 d(7 d,8 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127、-0.293, t=0.590, Z=-0.790、 -0.876, P>0.05)。(2)随访情况:28例病人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14)个月。23例获得随访病人中,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Williams评分A级11例,B级8例,C级4例。23例获得随访病人中,18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6个月因吻合口狭窄未行造口还纳术);3例发生远处转移(回肠造口周围种植转移、骶骨转移、肺转移各1例);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梗阻后死亡、1例黏液腺癌病人术后24个月死亡)。 结论:以TEM为平台的taTME可用于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有利于保肛,可保证环周切缘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科手术切除是当前临床上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包括直肠根治术和局部切除术[1],手术过程中力求保留患者的排尿、排便功能以及性功能[2].微创外科的进步也使得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结肠镜下肿瘤切除术以及腹腔镜手术等应用越来越广泛[3].TEM手术具有术野暴露好、切除精准的优势[4].本研究比较经腹直肠癌切除与TEM手术在治疗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观察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用于低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距肛缘≤7 cm)患者89例(肿瘤分级 G1和 G2),根据病情需要分别给予 ESD或 TEM黏膜下手术切除治疗,其中35例患者采用 ESD治疗,54例患者接受 TEM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随访5年内2组肿瘤完全切除、穿孔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TEM组术中出血量少于 ESD组,TEM组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少于 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完全切除、穿孔和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M治疗低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良好效果,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T1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具有暴露好、创伤小的优点,术中视野清晰,肿瘤完整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行TEM手术的T1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1)年龄:18 ~ 80岁;(2)肿瘤距离肛缘4 ~18 cm;(3)术前活检为腺癌,内镜超声分期为T1期;(4)肿瘤占据肠腔<1/2周.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疾病;(2)有大便失禁病史;(3)同时伴有肠道多原发肿瘤者;(4)影像学证实有系膜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肛微创手术在直肠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肛微创手术(trans-an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AMIS)是指利用经肛门手术平台,采用“由下而上”的操作路径实施的经肛门微创手术.它结合了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和单孔腹腔镜技术,用更常规的单孔腹腔镜器械取代了直肠镜.结合了单孔腹腔镜的优势,使得组装时间大大减少,手术时间减少,以及费用降低等.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手术外,TAMIS主要可以应用于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储袋再手术;直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以及克罗恩病直肠切除、超低位Hartmann造口还纳、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吻合口修补等其他疾病.随着针对该术式的相应器械和操作平台的研究和改进,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方案的规范化,TAMIS手术必将在中低位直肠良性疾病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治疗地位.但作为一种全新的直肠外科治疗思路和微创新技术,TAMIS手术的开展仍需要更加规范化以及更多的临床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TEM)治疗对于直肠肿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进行ESD治疗的直肠腺瘤42例,直肠早期癌27例以及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8例,以及TEM治疗的直肠腺瘤25例,直肠早期癌18例以及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9例,观察两组肿瘤大小、位置、完整切除、治愈性切除、手术操作时长、并发症、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肿瘤大小[(7.8±3.4)cm比(6.9±3.5) cm,P=0.398],位置[距离肛缘(7.8±3.4)cm比(6.9±3.5) cm,P=0.320],完整切除(100%比100%)、治愈性切除(94.3%比100.0%,P=0.053)、穿孔率(6.9%比0%,P=0.053)和术后复发率(0%比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D组手术操作时长[(42.1±27.3)min比(78.5 ±21.3) min,P=0.018]、抗生素使用(32.2%比100.0%,P=0.000)及住院时间[(6.3±4.8)d比(13.7±2.9)d,P=0.021]明显低于TEM组,而TEM组术中出血量[(53.0±18.7) ml比(31.7±12.4) ml,P=0.033]小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SD是治疗直肠肿瘤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TEM显露清晰,能够保证足够的切缘距离,不但可以全层切除,并且可以切除部分直肠系膜组织.目前很多学者报道了将其应用于无淋巴转移T1和T2期直肠癌的治疗经验,但是仍然有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分析应用TEM局部切除30例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胃肠间质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TEM治疗的35例直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组病例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术后恢复情况(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及随访情况(复发和转移等);比较该组病例中接受新辅助治疗者(新辅助治疗组,12例,伊马替尼口服,每日400 mg,连续服用6个月)与未接受新辅助治疗者(无新辅助治疗组,23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9.3±13.3)岁.肿瘤大小(1.8±1.1) cm,肿瘤下缘距离肛门(4.0±1.8) cm. TEM手术时间(82.4±21.1) min,术中出血(11.7±7.5) ml,无一例中转开腹.肿瘤均获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示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级4例,Ⅱ级3例,Ⅲb级1例.新辅助治疗组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后,肿瘤大小由(3.1±1.2) cm缩小至(2.6± 1.2) cm,虽然仍然明显大于无新辅助治疗组患者的(1.5±0.8) cm(P<0.01),但并未延长手术时间[(76.7±24.8) min 比(85.4±18.8) min,P>0.05].术后随访率 85.7%(30/35),随访时间(50.3± 36.6)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TEM治疗直肠GIST安全、有效;联合术前新辅助治疗并未增加手术时间;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