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发症预警模式护理在经胸壁输液港化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预警模式护理在经胸壁输液港化疗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予以并发症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并发症预警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96%,低于对照组的2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51%,高于对照组8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并发症预警模式护理可降低经胸壁输液港化疗乳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时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输液港植入导管尖端的定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分析2021年1至7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乳腺中心进行实时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输液港植入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采用体表测量法预估导管置入长度L1,术中应用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技术通过心尖四腔心切面在右心房内探测导管影像,记录超声心动图法指导下导管置入长度L2。术后拍摄胸部X线正位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合患者胸部CT计算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时应置入理想长度L。将L1和L2分别与L进行Bland-Altman散点图一致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拟合度检验,分析其一致性。研究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1例左侧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区域靠近心尖部,因残腔浆液肿,影响心尖部四腔心切面的成像效果,难以识别导管尖端位置。22例患者术中超声成像效果良好,其中1例导管异位至奇静脉,另外21例可经超声探测到右心房内导管。统计学分析显示,L1与L、L2与L的一致性较好,两者差值分别为d=0.28 cm(95% CI:-1.76~2.31 cm)、d=0.20 cm(95% CI:-0.84~1.23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线性回归模型下,与L1相比L2与L的拟合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2=0.954, P<0.001)。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实时定位技术可应用于成人输液港手术,替代术中X线辅助下实时探查导管尖端并调整至最佳位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股静脉放置输液港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 )是上腔静脉系统血流回流到右心房之前,因腔静脉部分或全部管腔狭窄,经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全部受阻,导致出现面颈部及上肢水肿、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胸壁静脉显露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1]. 呼吸困难、胸闷、窒息感是SVCS的主要症状,面颈部、上肢、上躯干部水肿及胸部静脉曲张是SVCS的典型表现,在严重的SVCS中,可发生喉水肿和脑水肿,如不进行治疗,可因气管梗阻和(或)脑病变导致死亡[2-3]. SVCS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急症,80%以上的病例是由恶性肿瘤的侵袭或外部压迫引起,其中淋巴瘤引起上腔静脉占所有病例的15%[4]. 为避免增加上腔静脉内的静脉压力, SVCS患者应避免在上肢、颈外及锁骨下静脉输液. 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的是足背静脉穿刺输液、股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输液,而对经股静脉放置输液港治疗的报道很少,并且在股静脉放置输液港报道的病例中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 我科3月收治了1例原发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且经胸部CT、上腔静脉CTA 诊断合并SVCS需要化疗的患者,经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由医生通过右股静脉成功放置了输液港已顺利进行了4个周期化疗,期间输液港护理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 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手臂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位居城乡女性首位,死亡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多在45~50岁[2],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已呈现着手术微创化、辅助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等多方面综合治疗趋势[3],其中,化疗在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乳腺癌化疗药物多为发泡剂,对血管刺激性大,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药液外渗,更会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临床上乳腺癌化疗患者多选用PICC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胡琳琳等[4]对两种置管方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发现,相比PICC,输液港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乳腺癌患者化疗使用的多为以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作为人路的胸壁输液港,但因其存在导管夹闭综合征、血胸、气胸等并发症[5],严重者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一种以手臂贵要静脉、肱静脉等作为人路的手臂输液港应用于国内外临床.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临床工作中手臂输液港的使用情况,现将手臂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癌化疗患者不同部位植入输液港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比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的优势和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的乳腺癌病例随访资料,比较植入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患者的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171例,其中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95例,经胸壁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6例.无失败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0).截至随访日,上臂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胸壁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4,P=0.897).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臂输液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保证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化疗周期、血管条件、患者自我需求后选择输液港植入部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中心静脉通路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胸壁港)及经上臂静脉植入输液港(上臂港)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乳腺科的34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比较置入不同中心静脉通路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更多自费(10.2%)或新农合(16.2%)患者选择PICC作为化疗通路,且PICC患者带管时间[66(44,113)d]较胸壁港[130(68.5,325.5)d]和上臂港[184(65,323)d]更短(P<0.001).更多靶向治疗患者选择上臂港(49.5%)或胸壁港(48.4%)作为治疗通路(P=0.002).PICC患者的生理机能[75(65,80)分]、生理职能[0(0,0)分]、社会功能[44.4(33.3,66.7)分]、情感职能[0(0,66.7)分]以及生理健康[216(192,241)分]、心理健康[211.7(190.4,256.9)分]得分较胸壁港[分别为85(75,90)分、25(0,100)分、77.8(55.6,100)分、100(0,100)分、256(191,314)分、306.9(211.9,359.8)分]和上臂港[分别为80(75,90)分、50(0,100)分、88.9(55.6,100)分、100(0,100)分、277(199,356)分、319.8(235.8,360.9)分]更差(P均<0.05),PICC患者一般健康状况得分[57(50,72)分]低于上臂港[72(50,85)分,P<0.05].结论 使用PICC化疗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使用输液港化疗的患者,而不同部位置入输液港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不大.输液港是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优选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颈内静脉入路胸壁输液港植入术后导管异位发生特点及处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5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种便利、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通过该装置可以进行药物输注、补液、营养支持、输血、采血等操作[1].对需要多疗程化疗及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港是一种优选的输液通道[2,3].近年来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当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我科在省内率先引进输液港植入技术,主要以颈内静脉入路为主.在输液港的植入、使用、维护过程中,出现过导管异位、囊袋感染、港座翻转、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其中导管异位是输液港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自2013年8月自2020年8月间我科经颈内静脉入路输液港植入术后导管异位的发生特点及相应处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