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21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急性脑卒中Org10 172试验(TOAST)分型将病人分为心源性脑卒中(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73例)、腔隙性脑卒中(66例)、不明原因脑卒中(29例),比较不同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评价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左心房内径(LAD)大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 F)及每搏输出量(SV)均小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D-二聚体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均高于其他TOAST分型脑卒中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LAD、SV诊断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51,0.711,截断值分别为291.32 ng/mL、37.57 mm、70.16 mL,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5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3.81%、91.07%.结论: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LAD增大,LVEF及SV均降低;D-二聚体、LAD及SV均是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AD、SV联合D-二聚体对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辅助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快速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Adropin、SDC4对急性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估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Adropin、多配体蛋白聚糖 4(SDC4)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5月—2022 年 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 136 例为STEMI组,同期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健康的志愿者 136 例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参数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dropin及SDC4 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评估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Adropin及SDC4 对急性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STEMI组血清Adropin水平、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SDC4 水平、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CRP、LAD、LVEDD、SDC4 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LVEF、Adropin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Adropin、SDC4 对急性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预后预测的AUC显著高于单独预测的AUC(Z=6.721,P=0.010;Z=7.865,P=0.005;Z=6.544,P=0.012;Z=7.345,P<0.001;Z=5.886,P=0.01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后血清Adropin呈低表达,SDC4 呈高表达,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Adropin、SDC4 对急性STE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收缩功能障碍患者血清miR-125b与依普利酮抗纤维化反应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5b对依普利酮抗纤维化治疗反应评估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 2020 年 8 月 9日—2021 年 4月 1日在太原市急救中心心内科接受依普利酮治疗的 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或不伴ST段抬高且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采集受试者依普利酮治疗前和治疗 6 个月后的外周血浆样本.二维超声心动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收缩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循环miR-125b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水平,计算基线至第 6 个月血清PⅢNP(?PⅢNP)和PⅠCP(?PⅠCP)水平变化.并记录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期间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结果 依普利酮治疗 6 个月后,AMI患者收缩压与超声心动图参数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5),收缩压、血清PⅢNP和PⅠCP水平降低(P<0.05),但同时血钾和血钠浓度有所升高(P<0.05).其中50例患者第6个月时血清PⅢNP水平值较基线值绝对减少,纳入PⅢNP降低亚组,其他 39例患者?PⅢNP≤0,被纳入PⅢNP稳定/增加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清miR-125b是PⅢNP降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ⅢNP降低的患者基线血清miR-125b与?PⅢNP(rs=-0.566,P<0.001)和?PⅠCP(rs=-0.524,P<0.001)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校正危险因素后,基线血清miR-125b仍是影响血清PⅢNP和PⅠCP降低程度的独立负相关因素(P<0.05).此外,在AMI患者中,PⅢNP降低的患者累积MACEs发生率更低(调整后HR=0.431,95%CI:0.129~1.440,P=0.171),同样血清miR-125b水平>2.23 患者无MACEs事件累积生存率更低(Log rank=32.568,P<0.001).结论 血清miR-125b高表达水平有助于识别依普利酮抗纤维化作用更显著的AMI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4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4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辅助下经右侧腋下小切口(5 cm)手术,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左心房和二尖瓣前叶基部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并二尖瓣成形术。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后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提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解除满意,二尖瓣闭合功能良好。随访期内无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患者。胸腔镜辅助右腋下小切口治疗HOCM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为解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及瓣下装置的异常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06年至2018年国内33家医院4 981例住院儿童心肌病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33家医院近12年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心肌病患儿的精准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心肌病患儿,收集其性别、年龄、入院时心功能状态、入院时伴发疾病、心电图、心脏超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心肌病患儿出院后情况。结果:2006年7月至2018年12月国内33家医院共收住心肌病住院患儿4 981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患儿的0.079%(4 981/6 319 678例),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DCM)最多[1 641例(32.95%)],其次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1 283例(25.76%)]和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635例(12.75%)];年度住院人数整体呈逐年增多趋势;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1 566例(31.44%)];其次为1~3岁[1 015例(20.38%)]和7~12月龄[664例(13.33%)]。入院时3 548例(71.23%)患儿临床呈现心力衰竭状态,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Ⅲ级及以上、Ross评分≥7分者占47.83%(2 262/4 729例);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5.90%(294/4 981例);住院期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0.64%(32/4 981例)。37.50%(1 868/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存在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最常见。17.95%(89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心脏超声检查中有心包积液,瓣膜返流的发生率为79.32%(3 951/4 981例),以二尖瓣返流最多。分别有35.88%(1 787/4 981例)和42.84%(2 134/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异常;3.33%(166/4 981例)的心肌病患儿行基因检测。总体病死率为7.31%(364/4 981例)。结论:国内儿童心肌病患儿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发病年龄以0~6月龄最多,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多见,多发生瓣膜返流;需要进一步提高儿童心肌病患儿的诊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激性心肌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应激性心肌病(TTS)是一种急性且大部分可逆的心肌病。虽然儿茶酚胺升高与TTS有关,但详细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根据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分布,临床分成不同亚型。最终诊断需要心脏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磁共振。治疗建议多来自于观察性研究,而非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重症患者,机械循环辅助是必要的支持措施,同时应避免使用儿茶酚胺和正性肌力药物。本文旨在综述TT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儿童TTS尚待解决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先天性左房房壁瘤产前、产后超声评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左房房壁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为左房房壁瘤早期精准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房壁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诊断存在困难与挑战。本文结合1例左房房壁瘤患儿产前、前后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总结诊断特征。结果:超声心动图为诊断左房房壁瘤的首选无创影像学检查,部分病例在胎儿期即可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左房房壁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多模态影像技术综合评估左房房壁瘤,可早期识别与准确诊断,为临床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左室心腔造影对心脏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左室心腔造影技术提高心肌与心腔之间的对比度,在怀疑心脏占位时进行进一步诊断。方法:选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怀疑心脏占位的患者25例纳入观察组,均受近场伪影和声窗限制、气体干扰或因患者肥胖等原因而导致二维超声图像显示不清。患者行左室心腔造影检查后,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10例无心脏疾病的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常规二维心动图、心腔造影左心功能测量值。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造影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表现,心腔超声造影均成功。其中7例排除心脏占位的诊断,3例判断为近场伪像所致,3例判断为心内自发显影,1例判断为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18例患者提示为心内血栓,其中诊断的最小血栓为心梗后心尖部7 mm×8 mm低回声新鲜血栓;观察组二维图像与心腔造影射血分数(EF)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心腔造影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均较二维图像增大(均 P<0.05)。同时25例患者中6例造影后能清晰观察到心腔内的涡流现象,提示心腔高凝状态。对照组10例均成功显影,且患者造影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表现。 结论:左室心腔造影技术可以提高心脏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准确地判断有无心脏占位,并且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心腔大小的改变,为心脏占位提供诊断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是在左心室游离壁破裂后,由粘连增厚的脏、壁层心包包裹破出的血流而形成。该文报道了1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1年余,因左心室前侧壁破裂形成的LVPA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及胸部增强CT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及胸部增强CT对LVP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供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ATTR-CA)是一种系统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的罕见疾病。因其临床特点复杂且无特异性,缺乏早期诊断指标且有赖于病理活检,确诊时患者多处于疾病晚期、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肌核素显像等为代表的新兴的无创诊断技术兴起,使得简便的准确诊断及评估该病预后成为可能,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误诊、漏诊难题,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