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患儿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住院患儿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住院且发生VTE的62例患儿作为VTE组,按照1∶4的比例选择同时间段在同科室住院且未发生VTE的248例患儿作为非VTE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别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1 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研究期间,VTE发生率为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长≥3 d、留置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ICU住院时长≥4 d、制动时长>72 h是住院患儿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x2=5.291,P=0.152.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结果显示,模型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2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住院患儿VTE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护理人员早期识别VTE高风险患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导向技术引导下三种路径植入输液港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不同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超声联合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346例,其中男162例、女184例,年龄17~83(57±12)岁。按照植入路径分为经颈内静脉(A组)126例,男67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11)岁;经锁骨下静脉(B组)114例,男52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10)岁;经头臂静脉(C组)106例,男43例、女63例,平均年龄(60±9)岁;比较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置管长度、术后1个月舒适度、非计划拔港率及围手术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输液港,3种路径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χ 2=1.375, P=0.503)、手术时间( F=0.968, P=0.624)、非计划拔港率(χ 2=1.570, P=0.456)及导管总长度( F=0.821, P=0.4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血管内长度最短( F=263.618, P=0.000),且舒适度明显高于A、B组( F=52.248,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夹闭综合征为B组特有并发症(χ 2=6.159, P=0.046),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双导向技术引导下3种植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其中经头臂静脉植入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可作为优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8S"维护流程清单式管理的乳腺癌患者PORT维护流程的精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流程中,通过构建"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PORT导管维护的管理路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治疗并进行置港与维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不同维护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维护,观察组采用"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维护、静脉导管维护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维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士评判性思维总分高于对照组,除"开放思想"维度外其他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取"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导管维护流程,完善导管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导管并发症,提高医护合作程度及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植入式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PICC作为化疗途径,观察组则采用IVAP。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同时调查两组管路维护时间、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刺1个月、3个月、6个月导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舒适感强,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置管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入路技术在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接受静脉化疗的1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的资料,化疗前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BCV)入路技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导管头端位置由术中DSA透视下确认。13例患儿均采用右侧BCV入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2例(92.31%)1次穿刺成功,仅1例需两次穿刺成功。TIVAP留置时间为(678±105)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仅1例患儿出现导管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法抽回血伴推注困难。所有患儿未发生误穿动脉、血/气胸等即刻/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TIVAP相关感染、导管异位/打折等严重/远期并发症。本研究初步表明,超声引导下穿刺BCV这一新的入路技术在患儿TIVAP植入中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静脉输液港维护网构建及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静脉输液港维护网,使市县内各医院护士掌握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维护技术,提高输液港驻地维护质量。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5月,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中心,国家远程医学中心联网的17家县医院建立输液港维护网点。由入选各医院推荐临床护士作为静脉输液港联络员共162名,承担该医院的静脉输液港维护工作。统计分析维护网建立前572例及维护网建立后623例患者的输液港并发症发生情况、162名输液港联络员对输液港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得分;采用自行设计的静脉输液港患者维护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维护网建立前后10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维护网建立后,患者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维护网建立前,患者对输液港维护服务的满意度高于维护网建立前,联络员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建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静脉输液港维护网能够提高市县级医院护理人员的输液港维护技术水平,降低因维护不当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无损伤针固定方法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无损伤针固定方法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入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科的乳腺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无损伤针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针刺伤发生率和拔针时间。结果: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4.01 ± 0.89)分,拔针时间为(2.71 ± 0.52)min;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1.84 ± 0.84分),拔针时间为(1.86 ± 0.39)min。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护士拔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1.70、-16.02, P<0.01)。对照组针刺伤发生率为4.00%(6/150),试验组无针刺伤事件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 结论:改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无损伤针固定方法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有效缩短拔针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深入了解肿瘤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的真实感受,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提升静脉治疗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0—11月选取北京医院肿瘤科13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正性体验(安全感高、获益感),成长与反思,负性体验(对未知风险的担忧、紧张与压力)。结论:手臂输液港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肿瘤科护士在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存在许多担忧,建议医护联合加强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同时建议管理者针对薄弱环节,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缓解护士在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的顾虑,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防控指引的规范化理论预防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防控指引的规范化理论预防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的患者78例,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防控指引的规范化理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化疗依从性、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不良情绪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化疗总依从率为89.74%(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24/39)(χ 2=8.42, P=0.00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χ 2=5.03, P=0.025)。护理1周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4.60±4.21)分、(45.61±4.8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8±4.42)分、(48.28±5.04)分( t=2.84、2.39,均 P < 0.05);观察组身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精神信仰评分、治疗效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5.94、4.48、2.17、2.97,均 P <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χ 2=7.48, P=0.006)。 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应用基于防控指引的规范化理论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相关并发症预防效果显著,依从性高,不良情绪少,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植入性静脉输液港(TIAP)和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1日,所有血液肿瘤接受化疗患者应用TIAP和PICC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管路维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成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共754例(TIAP组371例,PICC组383例)。TIAP组一次置管成功率( RR=1.11,95% CI为1.03~1.20)、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RR=0.37,95% CI为0.16~0.88)、管路维护时间( WMD=-3.89,95% CI为-4.95~-2.83)、并发症发生率( RR=0.25,95% CI为0.16~0.40)、生活质量评分( WMD=4.82,95% CI为2.14~7.50)均优于PI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IAP置管成功率、管路维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均显示出优势,但由于某些指标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