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泊利珠单抗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美泊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实验,采用目的抽样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美泊利珠单抗治疗的20例EGPA患者资料,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VAS)、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估值百分比(FEV 1%pred)、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维持用量等指标的差异,评估美泊利珠单抗治疗EGPA的疗效,并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安全性。 结果:20例EGPA患者女性17例85.0%(17/20),年龄42.0(30.8,52.5)岁。治疗4个月后总应答率为85.0%,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由0.7(0.5,1.5)×10 9/L下降至0.1(0,0.1)×10 9/L( Z=3.88, P<0.001),FEV 1%pred由70.4%(49.7%,85.2%)上升至79.9%(72.0%,101.5%)( Z=2.24, P=0.025),FeNO由80.0(35.0,111.5)ppb下降至51.6(28.3,65.4)ppb,( Z=2.54, P=0.011),OCS由25.0(16.3,30.0) mg/d减量为5.9(5.0,7.5)mg/d( Z=3.83, P<0.001)。5例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上述临床指标较治疗前仍有明显改善。进一步比较5例美泊利单抗标准剂量治疗组(300 mg组)和15例非标准剂量组(100 mg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治疗4个月后,2组在降低BVAS评分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改善肺功能指标(FEV 1%pred)、减少OCS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0例患者共接受125次注射治疗,仅有1例次在注射美泊利珠单抗后出现皮疹,可耐受。 结论:美泊利珠单抗对于治疗EGPA疗效较好,可减少OCS维持治疗剂量,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标准剂量组与非标准剂量组都可以改善EGPA的症状并减少OCS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进入生物制剂治疗时代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常见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有显著影响。现有的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方法难以控制某些难治性CRSwNP的疾病进展,生物制剂为CRSwN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度普利尤单抗、奥马珠单抗和美泊利单抗先后完成国际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三期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明显改善难治性CRSwNP患者的多项评价指标。未来应开展深入细致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探明其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哮喘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以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呼吸道疾病,部分患儿经常规治疗仍不能控制。随着哮喘发病机制及内表型的研究进展,目前针对T2型哮喘的靶向药物奥马珠单抗、美泊利单抗、贝那利单抗及度普利尤单抗已在部分年龄段儿童患者中批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为重症及难治性哮喘儿童的新希望。但非T2型哮喘尚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应用这类药物,该文对近年来儿童哮喘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美泊利珠单抗治疗FIP1样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阴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种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及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靶器官损害为特征的罕见血液系统疾病,其治疗目标主要是长期降低组织或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预防或逆转其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美泊利珠单抗能显著减少HES发作次数,降低组织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已被FDA批准用于FIP1样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FIP1L1-PDGFRα)阴性的HES.本文就美泊利珠单抗在FIP1L1-PDGFRα阴性HES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新型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在哮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可变的气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和喘息.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通常被视为慢性气道病变最具影响力的可诊断特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已研制了多种针对这种特征的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抗白细胞介素5(IL-5)或IL-5受体α(美泊利珠单抗、瑞利珠单抗和贝那利珠单抗)、IL-13(来瑞组单抗和曲罗芦单抗)、IL-4受体α(度普利尤单抗)、免疫球蛋白E(奥马珠单抗)和抗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特泽鲁单抗)的单克隆抗体.本文从哮喘的发病机制、新型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IL-5靶向生物制剂在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是累及多器官的药物相关性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是其典型特征.白介素-5(IL-5)在嗜酸性粒细胞产生、成熟、增殖、趋化、激活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新兴的IL-5靶向生物制剂已逐渐在临床应用于DRESS治疗.本文对IL-5在DRES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现有的三种IL-5靶向生物制剂[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瑞利珠单抗(reslizumab)、贝那利珠单抗(benralizumab)]在治疗DRESS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总结DRESS患者经IL-5靶向生物制剂治疗后转归,为治疗DRESS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度普利尤单抗联合美泊利珠单抗治疗奥马珠单抗未控制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近年来,生物制剂种类迅速增长,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每年批准的所有药物的20%以上,其中一大部分为单克隆抗体[1].与化学化合物和小分子激动剂或拮抗剂不同,这些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定的结合靶点,例如细胞因子或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新型生物制剂靶向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一种由真菌过敏导致的变应性肺部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于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和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早期诊治可控制气道炎症性反应,防止不可逆性支气管和肺部损害.ABPA的基础治疗为口服糖皮质激素(Oral corticosteroids,OCS),但是长时间给予OCS副作用大.目前,新型生物制剂已面世,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使用新型生物制剂治疗ABPA.本文旨在综述新型生物制剂靶向治疗ABPA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单克隆抗体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的意见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鼻黏膜的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反应,全球患病率为4.6%~12%[1],我国的患病率为2%~8%,从4.8%到9.7%不等,CRS影响了中国大陆约1.07亿人[2-3].目前其治疗效果尚不够理想,且复发率居高,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旧不清楚.现有国际公认的分型方法将CRS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生物靶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种致命性的坏死性小血管炎.目前其常规疗法主要基于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但日渐显示出其毒副作用,且不能有效控制部分难治性血管炎的疾病活动及复发.因此,临床急需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新型靶向药物.近十年来各种新型生物靶向药物不断涌现,针对AAV患者开展了很多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本文分别就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抗TNF-α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依那西普(etanercept,ETN)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ADA)]、其他类型单克隆抗体[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MPZ)、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OMZ)]、C5a受体抑制剂(avacopan,CCX168)及IL-6受体抑制剂(tocilizumab)做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针对难治性/复发性AAV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