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应曲面法优化翼核果中翼核果素及翼核果醌-Ⅰ的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翼核果素(ventilagolin,YHGS)和翼核果醌-Ⅰ(ventiloquinone-Ⅰ,YHGK-Ⅰ)的提取工艺.方法 利用HPLC测定YHGS和YHGK-Ⅰ的含量,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Design expert 8.0.6预测得到YHGS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25,提取次数为3.98次,提取时间为24.98min;YHGK-Ⅰ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料液比为1:24.78,提取次数2.38次,提取时间20.05 min.结论 可以作为翼核果药材中的YHGS和YHGK-Ⅰ的提取工艺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瑶药翼核果中翼核果素和翼核果醌-Ⅰ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翼核果中的翼核果素及翼核果醌-Ⅰ的含量测定方法,对翼核果素及翼核果醌-Ⅰ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HPLC对翼核果药材中的翼核果素及翼核果醌-Ⅰ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通过测定翼核果素及翼核果醌-Ⅰ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作为评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指标.结果 翼核果药材中翼核果素及翼核果醌-Ⅰ的含量分别为0.56%,0.10%.2种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13,1.63 mg·mL-1.结论 2种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分离度良好,重复性好,抗氧化方法简便、快捷,为翼核果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环境因子对桂西南蚬木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异的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索林下植被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桂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天然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研究了8个县市蚬木天然成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地形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 表明,林下植被中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毛果翼核果(Ventilago calyculata),以及乔木层幼苗如蚬木、广西澄广花(Orophea anceps)、岩樟(Cinnamomum saxatile)、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等,主要来自豆科、五加科、鼠李科、椴树科、番荔枝科、樟科、藤黄科和大戟科等;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石山棕(Guihaia argyrata)、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水蔗草(Apluda mutica)、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主要来自肾蕨科、棕榈科、槲蕨科、禾本科、百合科、铁角蕨科和鳞毛蕨科等.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SwC)、土壤全钾(TK)、土壤全磷(TP)和坡度(SLO)是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它们分别解释了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32.3%、16.1%、9.7%、8.6%和8.6%的变异.灌木丰富度、灌木多样性指数与TK、SWC、土壤pH值和TP显著负相关,而草本丰富度、草本多样性指数则与TK显著正相关;灌木密度、灌木盖度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草本密度与SWC和TK显著正相关,草本盖度与TP、TK显著正相关,与坡度显著负相关.土壤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异的最主要因素,而林分冠层结构的影响较小,土壤各因素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高于地形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翼核果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翼核果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的方法构建荷肝癌BALB/C裸鼠模型,将50只荷肝癌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氟尿嘧啶(20 mg/kg)组、翼核果素低、中、高剂量(1 mg/kg、2 mg/kg、4 mg/kg)组,隔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两周后处死裸鼠,剥离瘤块称重并计算抑瘤率.采用illumina HiseqTM测序平台对翼核果素(100μmol/L)Test组和Normal组的HepG2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并对结果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根据RNA-seq结果,采用qPCR检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肿瘤坏死因子(TNF)、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白介素-1(IL-1)、p53等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翼核果素高剂量组瘤块重量显著减轻(P<0.01),抑瘤率显著升高.RNA-seq结果显示,翼核果素处理HepG2细胞后共有3052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037个基因上调,1979个基因下调(P<0.05),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MicroRNAs、MAPK signaling pathway、Spliceo-some、p53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mTOR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免疫、周期、凋亡及代谢等功能.qPCR检测发现,100μmol/L翼核果素能够显著提高JNK、IL-1和p53的表达,降低TNF和FADD的表达.结论:翼核果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翼核果素调节肝癌细胞增殖、免疫、周期、凋亡及代谢等功能有关,其中MAPK、p53和TNF信号通路可能起关键性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鼠李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ArcGIS软件中,以中国鼠李科植物物种分布数据为基础,以县为基本单元,制作属的空间分布数据,从空间分布图中提取各属的斑块面积、周长、数目,计算属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形状指数及最大斑块指数,分析中国鼠李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特点,为确定其空间分布最小范围、定量研究及植物的保护、利用、资源的开发和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麦珠子属、对刺藤属、苞叶木属、小勾儿茶属、蛇藤属、咀签属和翼核果属为狭域属,马甲子属、猫乳属、雀梅藤属、枳椇属、勾儿茶属、枣属和鼠李属为广域属,狭域属和广域属均占中国鼠李科植物总属数的50%.狭域属的总面积小于30×104 km2,其中小勾儿茶属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中部,其他狭域属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广域属的总面积大于40×104 km2,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西北地区呈零星分布.②中国鼠李科植物中,鼠李属的分布范围和总面积最大,几乎涵盖所有属的分布范围,它能体现出鼠李科植物在中国的空间分布及其特点.③麦珠子属是中国鼠李科植物中唯一呈连续分布且分布最狭窄的属,其他属均为间断分布.苞叶木属、咀签属、勾儿茶属和鼠李属呈现只有主分布区,对刺藤属、雀梅藤属和枳椇属呈主次分布区,小勾儿茶属、蛇藤属、翼核果属、马甲子属、猫乳属和枣属均呈星散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法的翼核果指纹图谱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法建立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15批不同产地翼核果H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4种化学成分并测定样品中含量,使用SPSS 19.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选取了8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翼核果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经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505%;被指认的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峰在15批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6~2.08 mg/g、3.57~17.03 mg/g、0.04~1.53 mg/g、 0.10~1.59 mg/g;15批样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8个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关联度在0.8259~0.6351,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氧化活性贡献的大小顺序为8号峰>3号峰>1号峰>2号峰>4号峰>5号峰>7号峰>6号峰.结论 翼核果抗氧化作用为"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翼核果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识别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可作为翼核果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叶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Berchemiapolyphylla及变种光枝勾儿茶B.polyphylla var.leioclada叶绿体基因组成及结构特征,同时为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及进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Illumina平台对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多叶勾儿茶及变种光枝勾儿茶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进行组装、注释和特征分析,与同科小勾儿茶属、枣属、枳棋属、鼠李属、冀核果属等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其在鼠李科植物中系统发育位置.结果 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环状四分体结构,全长分别为161 185、161 210 bp,注释得到131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勾儿茶属与鼠李科其它药用植物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勾儿茶属叶绿体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没有重排或倒置,IR区序列变异最低,LSC区的变异程度最高,其中ndhA、ycf1、ycf3、rpl16、clpP以及atpF等基因的编码区存在差异,这些位点为勾儿茶分子鉴定提供新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勾儿茶属与鼠李属及翼核果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互为姊妹类群.结论 解析了勾儿茶属多叶勾儿茶和光枝勾儿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探讨了勾儿茶属系统发育关系,为勾儿茶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系统进化及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